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史课件

清史课件




1635)崇德(1636-1643) 清世祖福临 1644-1661顺治 清圣祖玄烨 1662-1722康熙 清世宗胤禛 1723-1735雍正 清高宗弘历 1736-1795乾隆 清仁宗颙(yong)琰(yan)1796-1820嘉庆 清宣宗旻(min)宁1821-1850道光
6
11/7/2013
胜利后,以袁崇焕为辽东巡抚。袁崇焕继任 后,励精图治,整顿边防,积极准备收复失 地。北边与西北的漠南蒙古诸部,大都与明 朝有联系,敌视满洲。朝鲜同样与满洲为敌, 如果这些力量联合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内外交困的形势,皇太极继位后,进行 了改革。
11/7/2013 22
主要内容:(一)恢复经济,保持社会稳定。
11/7/2013
14
努尔哈赤攻下抚顺的消
息传到北京,朝野震惊。 为了保持在辽东的统治, 明朝调集大军九万人, 兵分四路,扑向赫图阿 拉,出现了历史上著名 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使辽东局势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明军在军事上失去了主 动进攻的力量,开始转 入防守。
11/7/2013 15
8
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父亲
塔克世被明军误杀。此年,努尔哈赤以祖上 遗甲十三副、不到百人起兵。万历十六年统 一建州五部,经过三十余年的征战,努尔哈 赤完成了统一女真诸部的事业,为后金政权 的建立创造力条件。
11/7/2013
9
2、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 旗制度。八旗制度渊源于女真社会中长期盛行 的牛录制。女真族凡是出征狩猎,每人取箭一 支,十人中设一首领,统率九人行进,此首领 称为牛录额真。牛录组织只是遇到出征或行猎 临时编制起来,事毕即散。努尔哈赤起兵以后, 根据战争的需要和女真民族的传统习惯,把原 来的牛录组织加以扩充,建立了八旗制度。
天启五年,努尔哈赤攻下沈阳。天启六年进攻
宁远。守将袁崇焕死守宁远。努尔哈赤以兵十 三万围城,袁崇焕集兵固守,坚壁清野以待。 努尔哈赤屡攻不下,城上矢石如雨,并且发炮 攻击,努尔哈赤身受重伤。宁远之战的惨败, 对他打击很大。这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在 离沈阳四十里的叆(ai)鸡堡,伤口复发,忧 愤而死,终年六十八岁。
11/7/2013 38
第四章:康乾盛世 清王朝到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社会经济
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政治制度也逐步完善。 清政权进入稳定的发展期。清朝国力强盛, 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康乾盛世”。 一、四大臣辅政时期 康熙皇帝继位时年仅八岁,以索尼、鳌拜、 遏必隆、苏克萨哈为辅政大臣。康熙元年到 康熙八年是四大臣辅政时期。
11/7/2013 37
第四,颁布投充法。凡在京城三百里内外,八
旗庄头将各州县汉人勒逼投充为奴,各色工匠, 务必投充。 第五,屠城政策。顺治二年以后,清军为了消 弭汉人的反抗意志,实行屠杀政策。扬州城破 后,清豫王多铎传令尽杀百姓,于是清兵屠旧 城,“男子无少长皆死,妇女尽缚归营。”自 此以后,苏州、嘉定、嘉兴、宁都、海宁、广 州相继遭到屠城。全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大 部分变成了人间地狱。
先,努尔哈赤万年大杀汉民。逼汉民为奴并没 收金国全部汉民土地,编丁设庄。对于降金的 汉族官吏,努尔哈赤同样大加杀戮,一律“甄 别正法”,至使“贤良之书生亦被杀绝”。这 种弊政带来严重的恶果。辽东三百万汉民叛逃, 劳动力匮乏,田园荒芜,粮食奇缺,盗贼蜂起。
11/7/2013
20
其次,八旗军队战斗力削弱,难求进展后金的崛起
一、女真统一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氏,
其先祖是明初建州左卫都 督、女真酋长猛哥帖木儿。 十岁丧母,十九岁离家, 入山采参,到抚顺出售。 由于经商的关系,他长住 抚顺与汉人交往,能通汉 语,识汉字,读《三国演 义》、《水浒转》等书。
11/7/2013
11/7/2013
26
三、称帝 天聪九年十二月,蒙古诸部首领与八旗诸贝勒拥 立皇太极为帝。十年四月举行登基大典。建国号 大清,改元崇德。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建立起来。 此后,皇太极在明崇祯二年、崇祯九年、崇祯十 一年、崇祯十四年、崇祯十五年对明朝发动了大 规模的入侵,掳掠大量人口、牲畜而还,北方受 到残破,明朝主要军事力量被歼灭。经过清军数 次的入关掳掠,明朝已经失去了进行大规模抵抗 的条件,清军入关条件成熟。
天聪元年,皇太极率军六万,围攻锦州。 八旗将士损伤甚多,仍不能攻下锦州,只 好撤军。 第三、内争激烈,君权微弱。皇太极虽然 被尊为天聪汗,但其权力远远小于其父努 尔哈赤。
11/7/2013
21
“蒙古国统四十万众英主清吉思汗,谕问水滨 三万人英主安否”。——林丹汗
另外,周边形势同样不利。明朝在取得二次
11/7/2013
3
左图:清朝的国书,右图:乾隆碧玉玺。
11/7/2013
4
上左:印有乾隆御题诗的花瓶,上右:乾隆清白玉盖 瓶。下左:清鼻烟壶,下右:清翠玉白菜。
11/7/2013
5
二、朝代更替
清太祖努尔哈赤 1616-1626 天命
清太宗皇太极 1627-1643 天聪(1627-

(二)削弱八旗旗主的权力,加强君主集权。
天聪五到六年,皇太极寻找借口以弃城罪囚禁 阿敏,又以大不敬罪,削去莽古尔泰大贝勒爵 号。代善也被追究对君不敬之过,被割去大贝 勒名号,皇太极一人握有正黄、镶黄、正蓝三 旗,其它旗主均不能与之抗衡。
11/7/2013
23
(三)在八旗组织之外,建立国家机构—
11/7/2013
13
三、后金政权的建立与萨尔浒之战
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
宁新宾)即汗位,被尊为“英明汗”,年号 天命,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称汗后,积极准备对明朝作战。万 历四十六年四月三十日,努尔哈赤以“七大 恨”祭天,发军攻明。次年,努尔哈赤统率 步骑二万进攻抚顺,捣毁抚顺城,掳掠人畜 三十万而归。
—三院八衙门。皇太极首先设立文馆,既 而设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 后又将文馆改为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 书院、内弘文院。此外还设立都察院负责 监察。又设立理藩院,专门掌管蒙古各部 事务。以上内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 院,合称三院八衙门。这一套国家机构的 建立,是满洲政权日益走向成熟化的标志。
清史讲稿
主讲人:申万里 单位:历史学院 职称:副教授
11/7/2013
1
11/7/2013
2
绪论
一、清史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从顺 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到宣统三年 (1911)清帝退位,清王朝统治中国长达 二百六十八年。本课作为中国古代史的一 个组成部分,主要论述满族的兴起到1840 年这二百多年的历史。
11/7/2013
11
于是,努尔哈赤其社会组织扩充为八旗,
五个牛录为一甲喇,设一个甲喇额真统辖, 五个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统辖,又 设左右梅勒额真作为固山额真的助手。一 个固山即为一旗。原来的四旗也扩充为八 旗。在黄、白、蓝三旗镶上红边,红旗镶 上白边,形成镶黄、镶白、镶蓝、镶红四 旗。其它不镶边的则称正黄、正白、正蓝、 正红四旗,共八旗。
11/7/2013
36
第三,颁布“逃人法”。清初满族贵族及八
旗将领,掳掠大量汉民,作为奴仆。为了防 止其逃跑,严申逃人法,奴仆有逃跑着, “将逃人鞭一百,归还原主”。邻居九家, 甲长、乡邻要受到“各鞭一百,流徙远方” 的严厉处罚。顺治年间,清朝设立兵部督捕 衙门,专司其事。凡隐匿逃人者,不论为何 人,即犯不赦之罪。
11/7/2013
29
左图:明山海关,右图:明崇祯皇帝
11/7/2013
30
11/7/2013
31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五、六万人攻击吴三
桂。二十一日,李自成兵至山海关,从西、北、 东三面发动进攻。农民军攻势凌厉,吴三桂艰 苦守城,几乎难以支撑。关键时刻,第二天清 军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立刻改变了双 方力量的对比。农民军很快败下阵来。李自成 四月二十六日退还北京。二十九日继位于武英 殿。三十日退出北京。
11/7/2013 16
“老将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岂其 数矣!”——袁崇焕
11/7/2013
17
左图:明军“神威大将军”铜炮,右图:袁崇 焕手迹。
11/7/2013
18
第二章:皇太极时代
皇太极,努尔哈赤
第八子,庙号清太 宗,改元天聪。
11/7/2013
19
一、皇太极改革 皇太极继位后,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首
11/7/2013
34



三、安民措施 清军入关之后,为了稳定政权,尽快统一全国, 颁布了一些安民措施: 为明崇祯帝发丧,令官民服丧三日。凡明诸帝 陵,设官保护。 明朝官吏投降者,各予升级,仍令视事。明朱 姓诸王,保其王爵。 赋税除正额外,一切加派如辽饷、练饷、剿饷, 尽行蠲免。明朝厂、卫诸项弊端,一律废除。 礼俗衣冠暂用明制。
11/7/2013 35
四、民族压迫政策
第一,实行圈地。清军入关后,将京城畿辅五
百里内汉人的土地圈占给八旗将士,将在原来 土地上耕种的汉人扫地出门。清初大规模的圈 地有三次,圈占土地十六万余顷。 第二,颁布薙发令。此令最初并未严厉执行, 顺治二年,清军攻下南京,清朝以为天下大定, 乃重申此令,限令在旬日之内,尽令薙发,违 者处斩。
三、清史研究状况简介
有清一代,私人不准撰写国史,对清史进行系
统的研究是在清朝灭亡以后。当时,清史研究 有二种倾向,一是前清遗老为清朝皇帝歌功颂 德。一种是革命党人带着偏激的民族情绪,抨 击清王朝。等。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清史研究 有了新的进展,出现了一批清史方面的专家, 如萧一山、孟森、郑天挺、谢国桢、罗尔纲、 李光涛、谢兴尧、商鸿逵、王钟翰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