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题

奋斗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共60分)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 )A.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愚人政治B.是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贵族政治C.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D.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2.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对其评价正确的是()A.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完全沿袭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C.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D.三司主财、枢密主兵,削弱了相权3.“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掌管财政、军事、外交、民政。

”材料反映的这一改革()A.公民开始成为公民法庭的陪审员 B.以血缘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C.公民可以投票选出民主的妨碍者 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4.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

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

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5.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C.抗日战争土地革命解放战争D.国民革命红军长征渡江战役6.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流动人口众多B.景德镇制瓷业发达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7.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C.③①② D.②①③8.下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中Z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 人民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C.为扩大税收,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9.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 都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1. 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据此可知荀子主张()A.以礼为本 B.依法治国 C.君主集权 D.隆礼重法12. 文明史观和近代史观是我们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史观和方法,从文明进步和近代化这一角度分析不属于《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同点是()A.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B.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D.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13.陈独秀指出:“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

”为此,他当时致力于()A.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军事斗争 B.创建无产阶级政党“以俄为师”C.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D.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14.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据此判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主张为()A. 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B. 解决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C. 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权D. 建立社会主义福利社会关注民生15.《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

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道家辩证法思想B.汉武帝时,儒家“天人合一”思想C.西汉初年,黄老“无为”学说D.战国时期,法家“以法治国”思想16.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17.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

”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的转变B.使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趋于民主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D.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18. 戴震(1724—1777年):“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该材料( )①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②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③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④所呈现的思想反映了中国文化正在向近代转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9.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新馆展出,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定义为我国古代的新四大发明。

下列表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原四大发明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B.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代表了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C.与火药和指南针相比,青铜和瓷器技术更深刻地改变了近代人类文明的进程D.中国瓷器文化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英语中“中国”称为“China”即瓷器20.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中外艺术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21.他追求真理的热情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

该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戈拉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22.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A.抨击愚昧B.倡导平等C.讽刺贪淫D.推崇人性23.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这一论述出自( )A.伏尔泰《哲学通信》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C.卢梭《社会契约论》 D.康德《纯粹理性批判》24. 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

”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5.中国近代思潮的演进轨迹可概括为( )27. 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

”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作家的作品是()A.《唐璜》B.《巴黎圣母院》C.《十日谈》 D.《人间喜剧》28.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经济学家称:“一个资本贫乏的国家,在她的资本蓄积初期,人民生活之必须压低,是不能避免的,这对于生活程度已经非常低下的人民,是一种极其痛苦的事。

”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新中国发展战略是()A.一要吃饭,二要建设B.建立并优先发展重工业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好,人民公社好29.下列改革中,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A.梭伦改革B.商鞅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30. 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

”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D.免役法、更戍法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道大题共40分)31.(24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

——《全球通史》(1)秦朝开创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1912年哪一政权的建立取代了“最后一个王朝”?(6分)材料二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秦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5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而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也使他受益良多……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

”——《重读伏尔泰》(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8世纪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变化。

伏尔泰推崇的英国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有何特点?(8分)(3)根据提示,结合所学,写出表中文献名称。

(10分)国别文献名称内容或意义英国《》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美国《》标志着美国确立了联邦共和制法国《》标志着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中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2.(16分)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