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洪山国际企业孵化器简介
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武汉洪山国际企业孵化器创建于2002年10月,是由武汉团结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洪山区人民政府、共同发起成立的武汉市第一家国际创业服务中心,并开创了武汉市民营资本为主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2006年被评为省级孵化器,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孵化器。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实践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的高度概括。
2002年是洪山国际企业孵化器成立伊始的一年,这一年,武汉市被科技部列为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首家试点城市。
随着迈入WTO的脚步,我国加入到WTO,这就意味着引进WTO的一整套制度,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而原本在政府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保护下,那些落后产业和不规范的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国家的扶植来取得进步和逐步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但市场化的进程由于加入了WTO之后一下子加快了,这些产业和主体能否经受得了国际竞争的冲击都将成为问题。
因此,如何利用优势、权利,尽可能地减弱冲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作为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生力军的我们在市科技局、洪山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的浪潮中去,运用市场法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科学技术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动力,为武汉市的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
献。
洪山国际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工作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许多工作经验及成绩,探索出一条有特色、有力量、有成效的产业化之路。
工作经验及成绩
一、运作模式现代化投资主体多元化
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孵化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孵化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目前武汉市的孵化器都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奠定了各自的发展模式。
经过多方面的经验总结,我们初步奠定了以有限责任制为起点,不断发展扩充,再逐步形成股份制的产业集团。
同时,我们总结当前孵化器工作中对资金服务方面的经验,成功吸纳了各个层面的投资者,真正实现了孵化器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不仅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金,同时将资源有效结合。
在我们的股东中,不仅有成熟科技企业,也有孵化器的引导者--政府部门,还有具有敏锐眼光,洞悉市场经济规律的投资公司、证券公司。
这些孵化器的新元素,为孵化器的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仅使公司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强化,也使资本运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提高。
我们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运行,在社会上公开招聘了一批年龄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创业型人才,先进的管理模式为孵化器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孵化器的更深层次的发展。
二、合作模式双赢化规模发展快速化
孵化器的规模是由孵化场地面积及入孵企业数量和质量决定的。
我们的合作对象有村级机构、政府职能部门、上市公司。
如东亭村、柴林集团、洪山区房地局、当代房地产公司等。
我们充分利用闲置的地产,同时努力发掘新地产的优势,使孵化器成为一个服务中心,让我们更易于将一群有较高要求的人群聚集在一起。
在公司经营管理中我们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建,利用旧房设施进行资产置换并加以改造,在短期内初步形成了东亭-柴林-珞珈山-光谷的独具特色的空间布局体系,使洪山国际企业孵化器的规模在短时间内有了较大的发展,园区内积聚了一大批科技企业,既解决了孵化器财力方面的困难,又提高了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强了科技服务工作的广度和力度。
同时,通过高科技企业的进驻、孵化和成长,又优化和调整了产业结构。
孵化器总部位于武汉市迎宾大道(东湖路)之上,这里风景优美,大厦楼高8层,建筑面积为8660平米。
大厦毗邻武汉长江二桥,北临东湖鸟语林、海洋世界,东靠繁华的商业区,西对湖北日报社,南与省政机关相望,尽享独特商贸环境,极具地利优势,是一座新建的现代化综合性商务写字楼,独立院落,设施完备,是一座智能化的办公楼。
珞珈山分园位于武汉珞珈山畔,广八路30号,大厦楼高12层,总建筑面积为9000平米。
大楼原为洪山区房地产局办公大楼,因迁址原因,大楼闲置,我们与该局多次谈判后,定下了房地局出场地,孵化器做服务的发展模式,在我们的招商人员进驻后,吸引了大批的科技企业前来咨询,目前已聚集了一批极具产业前途的高新技术企业。
截止2012年,武汉洪山国际企业孵化器孵化面积近24000平方米,在孵企业128家(其中科技企业73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毕业企业35家,在孵企业实现科工贸收入3.5亿元,全口径税收完成2700万元(其中不包含房地产业),为社会提供近1500就业机会,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水平提高化
我们在完善传统孵化器的服务功能的同时,做了一些创新的尝试:
管理创新是实现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在孵化器内部逐步形成了“人人都是招商环境”的观念,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的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制定了办事规则,对进驻项目实行“首问制”、“跟踪制”和“一站式”服务,满足现代企业快节奏的发展要求。
我们不断加强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引进了由区外经局牵头的政府办公一条龙服务入驻园区为企业服务,同时与社会金融、投资、咨询、中介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同盟协议,共同搭建服务平台。
我们还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
围绕企业需要,我们聚积企业开展了多次企业管理、市场开拓、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等业务和技能方面的培训活动。
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及计划
一、进一步完善孵化器服务功能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我们要在高水平,高起点上设计我们的洪山国际企业孵化器。
面对新经济时代,孵化器的模式上也应有与生产力发展相适
应的创新,我们将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孵化企业为导向,提供孵化企业需要和想要的服务,将焦点放在帮助孵化企业成长与成功上,推动他们不断学习,向着成为优秀企业家和成功企业的方向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决定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
孵化器的创业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同企业家、科技人员一样,也都是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从事着一种创新实践。
我们的管理人员必须乐意承担风险,必须是善于合作的,这些管理人员也必须知道如何搜集那些难以得到的信息。
我们将在加强思想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充分认识到创业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远大前景,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的同时,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在分配政策方面大胆尝试和探索,尽量使一流人才包括一流管理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与国际接轨。
三、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
孵化器工作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建立创新的文化环境,创新人才的培育关键也是要有良好的人文环境。
孵化器的发展,重要的也是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
要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激励机制,创造能够积极创业的环境。
四、加大服务平台建设的力度。
为了加大洪山国际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我们的企业服务部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与省、市、及国际孵化器之间的横向联系上,学习借鉴其他先进的孵化器管理经验,加强交流,促进国际化资源共享平台的快速发展。
五、规模化发展战略。
通过洪山国际企业孵化器所蕴发的创业文化,所提升的企业文化将成为洪山区文化根植与生长的基础,成为适合并引导科技创新、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上层建筑。
由洪山国际企业孵化器所解放和发展的科技生产力,将在科技创新潜能的转变、中小科技企业的培育、企业结构的高速、缓解就业压力以及完善市场功能的建设和丰富精神文明的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洪山国际企业孵化器的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殷切期盼得到大家的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有信心在市科技局的领导下,紧密与各兄弟单位合作,让孵化器真正走向产业化、规模化,成为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推进器。
武汉洪山国际企业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