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艺术撞了一下腰------古埃及人的艺术成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市场营销091班姓名:李银学号:0911030116目录封面:我被艺术撞了一下腰..................... - 1 -绪论......................................... - 3 -一、古埃及的艺术特色......................... - 3 -二、古埃及人具体取得的艺术成就............... - 5 -1、建筑................................... - 5 -2、雕刻................................... - 7 -3、绘画................................... - 9 -三、古埃及人对我们的启示.................... - 11 -绪论每个人都认为,那是一个永恒的国度---古埃及。
就是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岁月沧桑中给予了世界波澜壮阔的奇迹。
柏拉图曾说:“埃及的艺术一万年来都没有一丝改变。
”这正好说明埃及文明的保守与严谨,埃及的信仰与艺术观念在公元前3000 年便已成形,经过数千年的持续发展虽没有重大的革新,但持久力却影响到希腊与罗马的艺术。
在古埃及艺术中,几乎看不到外来艺术成分。
创作者从劳动的埃及农民那里得到启发,谨小慎微的打造这种神圣的艺术。
也就是在这样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手工劳动中,负责手工制作的埃及人创造了一种融庞大与精细于一体的艺术!这种艺术十分具有感染力,堪称完美。
今天我们面对那些绘制在古埃及宫殿与陵墓墙壁上的美术作品时仍然会惊叹不已。
从那些栩栩如生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埃及农民是如何刨地、播种、饲养、生活的。
埃及的艺术是一种庞大而精细的古老艺术,这种艺术不仅完美,而且独特,它几乎没有借鉴太多的外来成分,只是凭借千年的灵感,一丝一丝地编织着这个神圣艺术之梦,给人以无比的感染力。
下面就分别对古埃及的艺术特色、以及他在艺术领域,如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做出分别的介绍,最后谈谈古埃及人的艺术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
一、古埃及的艺术特色当古埃及艺术家安置神殿的梁柱或做坟墓壁室时,绝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创造历史。
对他们来说,艺术创作与美学理论并没有什么关联,而是把造型模式当做是一种实用的方法,以做为政治跟宗教的象征。
我们来看一件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埃及早期王国时代的石碑《蛇王碑》﹝Stela of King Djet﹞。
这块石碑是一件平面浮雕,上方刻了一只鹰鸟,以侧面站立,代表保护王室的神;下方长方形的空间中有一些柱子,象征国王的宫殿;柱子上端有一条蛇,代表王朝的国王。
这个浮雕造型非常简化,已经有了象形文字﹝hieroglyph﹞的雏形。
蛇王碑﹝Stela of King Dje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公元前3000 年石灰石,54.9 公分高,阿比多斯﹝Abydos﹞出土罗浮宫,巴黎﹝Paris﹞,法国在艺术领域里,若能找到一种准确而且可以持续一致性地表达的方法,就可以形成一种「风格」。
埃及是人类艺术史中最早形成「风格」的文明之一,在《蛇王碑》里所使用的线条呈现出一种数学般的准确性,又有一种几何化的倾向,这种风格在我们接着要谈的古埃及建筑、雕刻与绘画中都可以看到。
埃及象形文字的与中国象形文字一样都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绘画,及表达思想的记号,也是表现声音的一种符号源。
埃及象形文字较中国的象形文字,更来得具像。
古埃及的艺术大部份是为坟墓而做。
当时人们相信将逝者的木乃伊和大量的食物、仆人、以及他过去曾拥有的财物,一起放入墓穴,便可以保证永生;所以认为坟墓内的艺术越写实,越能够确定逝者永远会被伴随他在墓内的人和物所供养。
所以这些艺术不但看不出阴郁或死亡,正好相反,它们是如此的自然与乐观。
古埃及的浮雕和绘画若是初看第一眼,不会觉得很真实。
不论是人的头部、肩膀、手或脚,总是那么呆板地在侧面或正前方特定之处,以呈现细节的方式,吸引人的注意力。
但是这种写实主义,是先将人体各个部份最明显的特征强调出来,然后再把它们聚集在一起;因此最后展现出的人形是把一个一个写实的分离部份加起来的总和。
一旦你了解埃及艺术中人形的基本公式,你就不会在乎它看起来与真实人体不太吻合的突兀,反而会被其所表现的栩栩如生动作而感动。
法老王向赫特女神奉献﹝The pharaoh sacrifices to the goddes Hatho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1300 年霍朗赫布﹝Horemheb﹞国王坟墓内壁画西底比斯﹝Western Thebes﹞,埃及另外,埃及因历史悠久,社会组织严密且崇尚秩序,反应于艺术上又时时显得凝重、严肃,于是形成拘谨的风格。
为了让作品具有魔法般的功能,艺术家所做的就是复制现实里最具特色的那一面,但又不全面的抄袭它;特别是,在为了追求永生做准备的环境里,一切作品都用来表现现实的过渡以及它的永恒性,因此发展出了一套复杂的「技术意识型态」系统,其中应用了像是在图像旁使用象形文字以辨识图案的概念化、理想化之方法。
或许是为了研究方便,埃及古物学者把艺术分为四个主要的历史分期:旧王朝时代、中王朝时代、新王朝时代及后期王朝时代。
以下将根据这四个时期来介绍古埃及的建筑、雕刻及绘画三部分。
二、古埃及人具体取得的艺术成就下面就分别从建筑、雕刻、绘画方面做出解释。
1、建筑尼罗河流域与两河流域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泻的大瀑布,北面的三角洲地区是个没有港湾的海岸。
在这些自然屏障的怀抱中,古埃及人不需像两河流域的民族兴建城堡以保护其统治者,可以安全地栖息,无须恐惧被四周其它民族入侵,因此当时贵族与有钱人盖房子是以舒适为原则,多用木材、茅草、土砖及灰泥,墙壁上经常画了许多图画做为装饰。
古埃及人将很多精力集中在兴建坟墓与庙宇,材料则是以石、砖为主。
在当时,拱门﹝arch﹞结构已经出现在建筑中,但并不普遍,主要运用柱子与横梁﹝post and lintel﹞的纵横式结构。
古埃及的建筑有四种主要形式,包括金字塔﹝Pyramids﹞、陵寝﹝Tombs﹞、庙宇﹝Temples﹞、雕像与纪念物﹝Statues and monuments﹞。
毋庸置疑,金字塔是古埃及文物中的代表,也得到了广泛宣传。
但就艺术性而言,它并不能代表埃及艺术的最高成就,因为类似的古迹在其他国家也有发现。
金字塔与艺术联系甚微,也不能划入建筑类,严格来讲应属于工程学。
它堪称世界上最神奇、完美的工程,同时具有与现代银行保险柜相似的实用性。
不同的是,不是为了保存珍宝,而是为了保存比珍宝更有价值的埃及先王遗体。
但在今天,这凝聚古埃及人无数心血的建筑物,已经成为世界罕见的艺术品。
至今仍然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是古埃及社会中的失业与人民的长期贫穷促成了金字塔的修建。
巨大的建筑工程使人们日夜不停地劳动,不过只有这样,国王才会让他们吃饱肚子。
然而无论是像维布伦所宣称的那样,金字塔是一种巨大的挥霍浪费,还是与5000年前的一项海难损失赔偿计划有关,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最初建造金字塔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艺术,但是这一座被当时人们投入大量心血,精心修建的庞大建筑物,到今天已是世上罕见的艺术品。
在绘画和雕刻方面,古埃及人的造诣是无与伦比的,不管是建造圆形石林的凯尔特人,还是在艺术史上受夸耀的希腊人,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没有哪个民族的艺术能达到埃及艺术那么高的水平。
即使有少数几个民族显赫一时,但最多在一两个世纪之内便衰落了,即便是再努力,也无法重现昔日的辉煌。
只有埃及人,在长达4000年的历史中,持续不断的创造着艺术上的辉煌。
金字塔是旧王朝时代建筑的代表。
因为埃及人重视死而复生的观念,历代法老王为了完美保存死后的世界,便在生前花费不可计量的人力与财力,加上数十年的时间,以便在死去之前能够看到自己建造的巨大坟墓。
金字塔的底座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到了塔端就成为尖顶,形似汉字的「金」字,所以中文将pyramid 译为金字塔,但据说在古埃及文中,它是「高」的意思。
金字塔是经过多次改良和重新设计才渐趋完整的。
在第三王朝前,法老王的陵墓都是平顶造型,方形设计,以日晒砖当作材料所盖成的,内部分成好几个墓室,埃及人称为「玛斯塔巴」﹝Mastaba﹞的平顶石墓。
不过,真正被认为是第一座金字塔的陵墓则是为第三王朝卓瑟王﹝King Zoser﹞而建,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尹姆霍特普﹝Imhotep﹞设计并经过五次的修改,以坚硬的石块取代日晒砖,兴建而成的六层阶梯式金字塔﹝Step pyramid﹞。
卓瑟金字塔﹝Pyramid of Zos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650 ~ 2575 年萨卡拉﹝Saqqara﹞,埃及接下来第四王朝的国王:古夫﹝Khufu,希腊名为Cheops﹞、卡夫拉﹝Khafra,希腊名为Chefren﹞、孟卡拉﹝Menkure,希腊名为Mycerine﹞,更陆续建造出令人惊叹不已的陵墓巨作。
古夫金字塔是其中最大最高的,地基为长宽各为230 公尺的正方形,高146.5 公尺,用石灰石块建成。
吉萨金字塔群﹝Giza pyramids﹞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575 ~ 2467 年吉萨﹝Giza﹞,埃及埃及金字塔外观极为庞大厚重、线条简单,但内部却甚为狭小。
虽然每一座金字塔的内部因实际需求,设计各有不同,但作为一座陵墓,基本上大约还是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o 祭祀厅:供祭祀之用。
o 假门:死者灵魂可由此门出入,以享受祭祀。
o 雕像厅:死者雕像放置之处。
o 墓穴:放置死者尸体之处。
此一部分多在地层下。
中王朝时代的建筑大部分是用砖建造,因此有很多已经损毁了。
经由遗迹考察,此一时期仍有类似旧王朝期代的金字塔形建筑,但规模已经变小,有些会在平顶墓﹝Mastaba﹞上面加上金字塔,形成平顶墓金字塔的形式。
除了这个改变,也有沿着尼罗河两岸的山崖开凿石窟墓穴﹝Rock-cut tomb﹞。
石窟墓穴中较著名的是属于第十二王朝法拉王阿曼连罕一世﹝Amenemhat I﹞的,这座墓穴可分三个主要部分,即门廊、正厅及神龛。
墙上都画了壁画,天花板上则用许多几何图案装饰,内部之石柱形状与以后的希腊多利安﹝Doric﹞柱式石柱类似。
阿曼连罕一世石窟墓穴﹝Rock-cut tomb of Amenemhat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1937 ~ 1759 年哈山﹝Beni Hasan﹞,埃及说明:阿曼连罕一世在建了这座石窟墓穴之后,他将首都从上埃及的底比斯迁移到下埃及的孟斐斯﹝Memphis﹞,于是他又在萨卡拉﹝Saqqara﹞附近为自己兴建了一座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