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药化实验报告

天然药化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天然药化实验报告
篇一:天然药化实验
实验一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0学时)【目的要求】
1.掌握黄柏中提取盐酸小檗碱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盐酸小檗碱的化学性质和鉴定方法。

3.掌握渗漉法、盐析法、结晶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黄柏为芸香科(Rutaceae)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及黄柏树(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的干燥树皮。

树皮中含有小檗碱(berbe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黄柏碱(phellodendrine)等多种生物碱及内酯、甾醇等,其中以小檗碱为主要药效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含量为1.4%-5%(川黄柏含量较高)。

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表、退虚热之功效。

1.小檗碱(berberine)异名黄连素,分子式
[c20h18no4]+,分子量336.37,黄色针状结晶。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用的广谱抗菌药,小檗碱主要用于菌痢、胃肠炎、痈肿等细菌性感染。

现代研究证明小檗碱有抗肿瘤、抗心率失常、降压、降血糖等作用,在临床上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需求量日益增加。

o
+
omeome
2.溶解性:能缓缓溶于冷水中(1:20),微溶于冷乙醇(1:100),易溶于热水和热乙醇,微溶或不溶于苯、氯仿和丙酮,硝酸盐极难溶于水,盐酸盐微溶于冷水(1:500)但
较易溶于沸水,硫酸盐和枸橼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大(1:30),盐酸小檗碱为黄色结晶,含2分子结晶水,220℃时分解并
转变为棕红色小檗红碱,285℃时完全熔融。

3.小檗碱为季铵碱,其游离型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其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利用小檗碱的溶解性及黄柏中含黏液质的特点,先将药材用石灰水润湿,使药材吸水膨胀,小檗碱游离,同时可使黄柏中含有的粘液质沉淀。

用水渗漉法提取小檗碱,再加盐酸使其转化为盐酸小檗碱沉淀析出,结合盐析法得到盐酸小檗碱。

【实验步骤】
1.提取称取黄柏粗粉100g置大蒸发皿中,加入适量石
灰乳搅拌均匀,放置溶胀20min,加入6倍量的饱和石灰水(或1%ca(oh)2溶液)浸泡30min后装入渗漉筒内,以5~6mL/min速度渗漉。

收集渗漉液500~600mL即可停止渗漉。

2.取上项提取液,加入石灰乳调ph11~12,静置沉淀,脱脂棉滤过,滤液用浓盐酸调ph2~3,再加入溶液量
6%-8%nacl,搅拌使溶解,溶液静置过夜,析晶,滤取结晶,得盐酸小檗碱粗品。

3.精制将盐酸小檗碱粗品放入25倍量沸水中,于水浴上加热使溶解,趁热滤过,滤液加浓hcI调ph2左右,放置1-2小时,滤取结晶,纯化水洗至ph4,80℃以下干燥,得精制盐酸小檗碱。

4.盐酸小檗碱的鉴别
(1)取盐酸小檗碱少许,加稀硫酸2mL溶解后,加漂白粉(或次氯酸钠)少许,即显樱红色。

(2)取盐酸小檗碱少许,加稀硫酸2mL使溶解,加浓硝酸1~2滴,即显樱红色。

(3)取盐酸小檗碱约0.05g,溶于5mL热水中,加入10%naoh溶液2mL,显橙色。

溶液放冷,加入丙酮约0.5mL,放置,有黄色丙酮小檗碱结晶析出。

【基本操作注意事项】
1.实验原料尽可能选用小檗碱含量较高的川黄柏,或小檗碱含量较低的关黄柏,后者粘液质较多过滤麻烦。

2.加入氯化钠的目的是将小檗碱转化成盐酸小檗碱并
利用其盐析作用,降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其用量不宜过少,否则盐析效果不好,收率过低。

3.在精制盐酸小檗碱时,因为盐酸小檗碱几乎不溶于冷水,放冷易析出结晶,所以水浴加热溶解后,要趁热滤过,防止盐酸小檗碱在滤过时析出结晶,使滤过困难,产量降低。

【思考题】
1.怎样从黄柏中提取分离盐酸小檗碱?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加石灰乳?2.通过从黄柏中提取盐酸小檗碱,试述药材粉碎度等对提取的影响。

3.试析生物碱的分离方法实验二槐花米中芸香甙的提取、精制和检识(12学时)
一、槐米中芦丁的提取
槐米系豆科槐属植物(sophorajaponicaL.)的未开放花蕾。

味苦性凉、具清热凉血、止血之功。

常用于治疗多种出血症: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衄血、崩漏下血、赤血下痢等。

槐米常炒炭应用。

槐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芦丁,亦称芸香苷,其含量可达12~16%,其次含有槲皮素、三萜皂苷、槐花米甲素、槐花米乙素、槐花米丙素等。

芦丁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已发现的含芦丁植物至少在70种以上,其中以槐花米和荞麦叶(含量约8%)含量较高,可作为提取芦丁的原料。

药理实验证明芦丁具有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为防治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芦丁可降低毛
细血管脆性和调节通透性。

临床上用作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

此外,芦丁对于放射线伤害所引起的出血症亦有一定作用。

[目的要求]
1、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2、得到芦丁粗品。

[实验原理]
芦丁(rutin):c27h30o16·3h2o,浅黄色针状结晶,mp174~178℃(含三分子水);188℃(无水物)。

难溶于冷水(1:8000~10000),可溶于热水(1:180~200),热甲醇(1:10),冷甲醇(1:100),热乙醇(1:60),冷乙醇(1:650);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等,易溶于碱液。

槲皮素(quercetin):c15h10o7·2h2o,黄色结晶,mp313~314℃(2分子结晶水),316℃(无水物)。

能溶于冷乙醇(1:290),易溶于沸乙醇(1:23),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冰醋酸、吡啶、丙酮等;难溶于水、苯、石油醚等溶剂。

芦丁为黄酮苷,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显酸性,可溶于稀碱液中,在酸液中沉淀析出,可利用此性质进行提取分离。

利用芦丁易溶热水、热乙醇,较难溶于冷水、冷乙醇的性质选择重结晶方法进行精制。

芦丁可被稀酸水解生成槲皮素及
葡萄糖、鼠李糖,依此进行制备槲皮素。

芦丁的结构如下:
ho
o
oho
[仪器与试剂]
仪器:电炉、研钵、石棉网
玻璃仪器:抽滤瓶、布氏漏斗、玻璃棒、1000ml烧杯、500ml烧杯、漏斗试剂:槐花米、饱和石灰水溶液、盐酸、ph试纸其他:滤纸
[实验内容]
于1000ml烧杯中加入500ml饱和石灰水,煮沸2~3min 后,称取50g槐花米(粗粉),加热微沸30min,注意添加水保持原体积并维持ph8~9,趁热用脱脂棉过滤,滤渣再加入300ml饱和石灰水,维持ph8~9,煮沸10min,趁热用脱脂棉过滤,合并滤液,稍冷(60~70℃),用浓hcl调至4~5,放置1h使沉淀完全,抽滤,用水洗3~4次,置80℃烘箱低温干燥得淡黄色粗制芦丁,称重,计算产率。

注意事项:
(1)开始用沸水提取。

(2)提取液要趁热过滤。

(3)提取时要不断补充水分。

500ml
饱和石灰水,加热,并维持ph8~9
滤液药渣
10分钟,维持ph8~9
×)ph至4~5次
沉淀
低温(80℃)干燥
粗品
注意: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既可以达到碱溶解提取芦丁的目的,又可以除去槐花米中大量多糖粘液质。

也可直接加入150mL水和5gca(oh)2粉末,而不必配成饱和溶液。

[思考题]
1、提取液为什么要趁热过滤?二、芦丁的精制和酸水解
[目的要求]
1、芦丁粗品重结晶,得到芦丁精品;
2、芦丁酸水解,得到苷元槲皮素精品及糖水解液。

[实验原理]
1、芦丁可溶于热水,难溶于冷水。

其分子结构中具有较多的酚羟基,显弱酸性,在碱中易溶解,而在酸性条件下易析出沉淀。

故可采用碱提酸沉法提纯芦丁。

2、利用芦丁可被稀酸水解,生成苷元和糖。

ho
o
oh
+
+oh
ho
oh
oh
[实验内容]
1、将芦丁粗品置500ml烧杯中,加适量(按芦丁:水=1g:200ml)蒸馏水,于石棉网上加热溶解,趁热抽滤。

滤液静置30min,即析出沉淀。

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抽干,于70~80℃干燥1小时,即得精制芦丁。

称重,计算产率,测mp(文献值为174~178℃)。

2、取芦丁粗品1g,研细,置于250ml圆底烧瓶中,加2%h2so4溶液200ml,于直火上加热回流30min,析出的黄色沉淀为槲皮素,放冷,静置,抽滤,滤液保留作糖部分的鉴定。

沉淀经水洗后再用95%乙醇重结晶1次,得黄色针状结晶,于70~80℃以下干燥,即得精制槲皮素。

计算收率。

芦丁粗品
水(1:200)加热溶解趁热抽滤
静置,抽滤,干燥,计算收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