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谢 谢!
2011年11月 年 月
参考文献
[1]黄晨熹,《社会福利》[M].格致出版社2009(6) [2]黄晨熹、 王大奔、邱世昌、蔡敏,《让就业有利可图——完善上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 Market & Demographic Analysis2005( 03) [3]章晓懿主编,《社会保障:制度与比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 赵福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及运作中的不公平问题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6) [5]曾崇碧,《中国低保福利依赖的成因及干预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04) [6]慈勤英、王卓琪,《失业者的再就业选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微观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3) [7]邓蓉、周昌祥,《当前中国社会福利依赖与反依赖社会政策的介入》[J]. 贵州大学学报2006(6) [8]周昌祥,《福利依赖及其对策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5) [9]高功敬、高灵芝,《城市低保的历史性质与福利依赖》[p].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10]蓝云曦、周昌祥,《社会结构变迁中的福利依赖与反福利依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8) [11]赵淑兰,《低保救助实践中的负激励效应研究》[J].社会观察2007(12) [12]周良才,《从文化失调理论看低保福利依赖的产生原因及解决途径》[J].中国社会保障2006(11) [13]关信平,《当代中国社会福利理论探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4]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5]夏建中,《从制度设计上促进福利接受者再就业》[p]社会纵横2007(6) [16]洪大用,《当道义变成制度之后:试论城市低保制度实践的延伸效果及其演进方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3) [17]洪大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18]徐丽敏,《国外福利依赖研究综述》[J].社会学研究2006(4) [19]李实、John Knight,《中国城市中的三种贫困类型》[J].经济研究2002(10) [20]章涵意,《上海直面“上海市贫困”》[J]记者观察2008(04) [21]上海密织社会保障网低保覆盖人群已突破1200万[J]解放日报,2006(10) [22] 成思危主编,《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4) [23] 钟仁辉、查建华,《上海社会保障和谐发展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 [24]何平、华迎放等,《城市贫困群体社会保障政策与措施研究》[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5]邓卫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2) ……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防范机制研 究
第一章 绪论
选题背景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每个公民 / 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 差额救助 积极作用: 保证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改革和完善传统社会救济制度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维护社会稳定 问题: “福利养懒汉” 现象屡屡发生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防范机制研 究
补足到人均505元/月
民政
医疗救助
扣除应报销部分后,起 低保家庭中因患尿 个人实际支付部分按 毒症透析、精神病、 25%-50%比例的额度给 恶性肿瘤等大重病 予补助,每年累计一般 的医保对象 不超过5000元 低保家庭中70岁以 上老年人等七类人 员
粮油帮困
15元/45元每月
等值粮油制品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防范机制研究
加入费用全额减免 (80元) 中心城区62元每平 方每月 每人每月640元 (最低工资的50%) 自由职业三年,退 休前五年,社保费 补贴50% 每户补差计算,10平米起,就业 后一年内退出,直接抵扣租金
劳动
4050人员社 保费补贴
涉及部分低保家庭成员,就业收 入计入家庭收入,每三个月复审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防范机制研 究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防范机制研究
英国
►撒切尔夫人 “抑制福利依赖” ►布莱尔 “消极福利”改变为“积极福利”
“福利国家”改变为“社会投资国家”
经验借鉴
►社会福利政策制定的基本思维应体现防范福利依赖的理念 ►国家、社会、个人共同责任观念正成为主导当代西方社会福利制度 和政策的基本观念 ►不能等到出现严重的福利依赖并深刻影响公平和效率的社会问题时 再来进行修正。 ►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必须具有前瞻性、全面性、科学性
静安区低保制度保障调查
样本总数:本区 / 抽取 / 3005户 / 困难家庭 样本分类: “低保家庭”1049户 “低收入家庭” 495户 “其他家庭1461户”(政策暂时未覆盖的困难家庭) 主要研究:低保家庭,常住人口2687人,平均每户2.56人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防范机制研究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防范机制研究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防范机制研究
第五章 建立福利依赖防范机制
完善低保制度建设
推行分类施保 改革施行环节 工作替代福利
发挥个人自助作用
提高对低保制度的认识 培养“劳动是美德”的工作理念 提高低保对象的劳动技能
改善就业环境
提高社会工资水平 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防范机制研究
低保家庭各类保障(补贴)政策汇总表-2
政策 机构 保障(补贴) 名称 保障(补贴)内容 保障(补贴)标准 备注
教育
助学帮困
低保家庭或特殊困难 学生 低保家庭中享受医保 的成员 低保家庭中享受医保 的成员,住院或急观 发生的医疗费用中统 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 的部分 低保家庭中符合条件 的儿童 低保6个月以上,人均 住房面积7平米以下 距离退休三年内的失 业、协保职工 同上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防范机制研究
“福利依赖”产生原因(理论分析)
福利缺失 低保 ——应保尽保 、普惠性福利
就业、医疗、住房——分类保障、非普惠性 本不应低保制度去保障权益的人们,因为没办法得到有关帮助,只好选 择低保对生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和补充。 100%税率的负激励效应 100%税率:低保家庭的劳动者通过劳动就业获得一元钱,低保补助中将 要扣除一元。人们就会选择低保,而不是进行劳动。 负激励效应:它激励低保对象留在低保制度的保护之中,而不是走出低 保,积极就业。
的理论原因、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构建 防范福利依赖机制的意义。
第三章 现状分析。根据问卷调查、跟踪访谈介绍低保障制度现状。通
过实例调查归纳福利依赖的表现形式,剖析原因。
第四章 国外经验借鉴。介绍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福利依赖的防范
经验,为建立我国的福利依赖防范机制提供参考。
第五章 建立低保福利依赖防范机制。主要提出完善制度、发挥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防范机制研究
福利依赖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违背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精神 在享受无偿收入的时候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来回报社会 影响社会公平 公共支出没有公平地应用到每一个人身上 破坏健康的劳动伦理观念 不劳而获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防范机制研究
第三章 上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福利依赖分析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防范机制研 究
低保制度中存在“福利依赖”现象的原因 低保制度的缺陷
低保家庭各类保障(补贴)政策汇总表-1
政策机构 保障(补贴)名称 保障(补贴)内容 保障(补贴)标准 备注 就业后6个月内救助渐退 就业后家庭收入可豁免 522元计算
城镇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 505元/月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福利依赖防范机制研究
——以上海为例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防范机制研 究
摘要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护每个公民基本生存权 的最后防线,也是国家的基本义务,它在消除城市贫困 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我国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实践推广的范围和深度不断加大,现行城市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福利依赖就是典型的例子。 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福利依赖产生的原因,继而 选取上海静安区为例,描述分析了目前城镇居民低保福 利依赖的现象及原因。文章通过研究认为,“福利依赖” 现象已实际存在于低保制度中。在此基础上,结合西方 福利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从完善制度设计、工作替代 福利、强化自助观念等方面,提出了消除和减少低保 “福利依赖”的若干对策措施。
个人自助作机制研究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福利依赖” 的理论起源
“福利依赖理论”是基于西方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经过了长期的 发展历史,是在社会福利发展到一定阶段、政策环境到达一定水平 后才出现的理论。 当代福利依赖的理论研究起源于美国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乔 治·吉尔德和查理·默里。 提倡在所有社会事务中,尤其是在福利事务中,自由市场应该 是一个更公正的仲裁者;强烈主张取消福利国家,而不仅是对现存 的体制进行改良;相对于福利来说,工作应是更可取的。通过这些 改革,将会增加个人的责任,并导致最小化的福利,甚至是根本没 有福利,最终将会减少家庭的崩溃,加强传统纽带,促使福利受助 者转向工作。
福利依赖者自身原因
文化程度很低,劳动技能少, 就业困难 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劳动意愿低 社交面狭隘,贫困文化相互影响
社会配套政策不完善
社会工资水平不高 最低工资标准较低 促进就业的难题长期存在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依赖防范机制研究
第四章 国外防范福利依赖的经验借鉴
美国
►公共救助政策向重心向劳动力市场政策转移 “未成年孩子家庭援助”——对失业父母强制要求工作 未成年孩子家庭援助” 对失业父母强制要求工作 为福利母亲提供培训和就业服务, “工作激励计划”——为福利母亲提供培训和就业服务,使其进入劳 工作激励计划” 为福利母亲提供培训和就业服务 动 力市场。 力市场。 “个人责任和就业机会折衷法案”——贫困家庭不再无条件享有公共 个人责任和就业机会折衷法案” 贫困家庭不再无条件享有公共 救 助 “家庭援助法案”——加强工作福利力度 家庭援助法案” 加强工作福利力度 …… ►工作福利计划的两个假设 尽管受助者将转向劳动力市场, 尽管受助者将转向劳动力市场,政府仍应提供培训或其他帮助 劳动力市场接纳有限, 劳动力市场接纳有限,政府有责任提供一个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