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其实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某种意义上,
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 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 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 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 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 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 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一次伟大的社会实验
●一次调查
2008年 英国 《泰晤士报》 专家委员会 “最伟大的 总统”评选。
第一位:亚伯拉罕·林肯 专栏作家卡米拉·卡文迪什这样评价:“努力战斗赢得内战, 维护国家统一,创建一个以《宪法》为准则的国家。” 第二位:乔治·华盛顿 为美国赢得了独立,自愿放弃权力,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总统 不超过两任的传统,维护了美国的持续发展。
——罗斯福
短命的《国家工业复兴法》
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 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9∶0的票数, 全体一致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 了该法的死刑。
《国家工业复兴法案》实行了两年即被废除。
●一个思考
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 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 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 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 提供保障;通过建立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 提供保障;通过农业调整法案为农民收入提供保障 ;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法案,为长者和失业人士提供 保障。
行业 国家 英国 加拿大 法国 联邦德国 日本 美国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私有
75
100 100 100
100
100 75
50
100
100 私有 私有
75
100 25 私有
25
75 75 75 100 25 私有
“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资本主 义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凡年满65 岁的退休劳动 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 可获10—85 美元的养老金。 关于失业保险,其保险金一半 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 当于工人工资1%的保险费,另 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生产恢复柱状图
1933
促使社会生产力回复,经济形势好转。
失业率下降
1933
缓解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节选自《光荣与梦想》
1932年,美国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 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 ……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
失业工人成几何级数上升,达到1500万,工人工 资降低40%。
1932年农业收入仅等于1929年的1/2,有近百万 个小农场被迫拍卖,破产的农民大批流入城市。
——《财经网》专栏作家 黄益平
●一个思考
如果政策目标是社会稳定,那么最有效的手段, 就应该是尽量直接解决社会稳定的问题,而不是拐个 弯,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来增加就业,从而保障社 会稳定。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财政刺激的开支集中 到社会福利体系上来,包括最低收入保障、失业救济 、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农民收入等。这些体系健全 了,社会自然就会稳定。
工人、农民起来斗争,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了350 万,参加农民运动的约有200万人。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 的声明来解决的。
“联邦政府应该最少最少地介入经济的领域”。 ——胡佛国情咨文
193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加纳—万格纳救济 法》,规定对失业个人提供直接帮助,并大规模扩充 公共工程。胡佛认为,“失业救济应该是地方和私人 慈善机构的事情,联邦政府不需要出手”,遂否决了 该法案。政府没有干预经济,使经济持续大萧条,民 不聊生。
——《财经网》专栏作家 黄益平
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1933年3月6日,宣布全国银行休假一天,接着国 会于3月9日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该法授权总统对 银行进行个别审理,让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尽快开业,对 缺乏偿付能力的银行进行改组。
——《世界史》现代史编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
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 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 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 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 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 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第三位: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华盛顿邮报》主笔汤姆·鲍德温说:“对于我来说,罗斯 福应该排第一位,因为他引导美国走出经济大萧条,并且赢得二 战胜利。”
●一个质疑 是“新政”挽救了危机吗?
1939年全年的平均失业率将远远 高于1931年——那是罗斯福从赫伯特 ·胡佛手里抢过总统宝座的前一年。
1939年,全部美国人中的17.2, 也就是948万人仍然处于失业状态, 比1931年的16.3%,即802万人还高。
1938年6月颁布《公平劳动标准法》(工资工时 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 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 为每小时1美元。取的失业保险卡
1935 年8 月通过的《社 会保险法》包括三个部分;
(1)养老金制度; (2)失业保险制度; (3)对残废、无谋生能力 者提供救济。
——摘自罗斯福首次总统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迅速行动起来。”
●一场运动
1933年3月5日,《国家 工业复兴法》颁布:由政府 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 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 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 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 市场的分配……
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 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 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当时的美国幽默小品说: “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 挤到窗口跳出去。”
旅店招待员总要先问旅 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 觉,还是跳楼?”
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群
自从股票市场大崩溃以 来,全国倒闭的银行已超过 5500家。群众的心情惶惶不 安,他们囤积黄金、货币。 这时银行黄金库存每天要减 少2000万元,储户搞不到黄 金就要纸币。结果是:一方 面作为货币储备的黄金越来 越少;另一方面财政部又不 得不增发纸币。银行挤兑, 人山人海争提存款,照例带 着自杀意味。
在1929—1933年,人们发现对于这个巨大经济机 器,企业领导人并不了解,也无法控制。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575万票 — 2280万票
胡佛
罗斯福
●一次演说
此刻最应该说的是真话,完全坦白而大胆 的真话。我们必须退却,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 家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 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 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 恐惧本身。
罗斯福通过“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 程:
新建了全国10%的公路; 35%的医院, 65%的学校; 吸收了近400万人就业; 修建了50万公里的二级公路; 修建了近500个机场; 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 开辟了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 兴建了大量游览设施……
1935年7月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 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 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 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世界史》现代史编
民间资源保护队的工作队伍
通过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 资源法案,1933年成立了民间 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 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 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每批 25万人,每期半年。
在“新政”阶段,以工代赈、公共工程的规 模得到进一步扩大。从1935年到1942年,为协 调整个工程计划而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了 大约130多亿美元,雇佣了约850万工人。
——3月12日罗斯福发表第一次炉边谈话
罗斯福与美国农民进行交谈
5月12日,罗斯福签署了《农业 调整法》---限制小麦、棉花、玉 米、大米、烟草等农作物及牛奶、 生猪等的生产,------财政部对削 减产量的农场主给予补贴,并给农 场主提供新的信贷。
为此在1933年约有1000万英亩 的棉花田被耕掉,另有22万头大猪 和600万头小猪均由国家收购后加以 屠宰……
——1932年罗斯福就职演说
●一次演说
币值贬低到荒谬的程度;赋税增加;我们的偿 付能力下降;各级政府收入锐减;贸易流通渠道交 易手段僵化;产业界叹残枝败叶比比皆是;农场主 愁自己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 化为乌有。更严重的是,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酷的 生存问题,另有大批公民辛勤劳动却所得甚微。
是“新政”挽救了危机吗?
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 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 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 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 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
——《南方周末》(2008-11-13) “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
●一则漫画
“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大国崛起》解说词
●一场争论
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 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 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 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 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 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作为一个国家,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 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