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数据库技术(2200086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实践适用专业:电子信息技术学分:3总学时:54(理论学时数:36,实践学时数:18)考核方式:笔试与平时成绩+上机开卷考试二、课程定位数据库技术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成为了当今最热门的计算机职业技能之一,正因为数据库应用及开发的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学习和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相关技能和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是计算机各专业中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该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建立、管理和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为使学生成为数据库管理员和软件开发人员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要求学生首先学习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语言等基础课程,为后续的软件项目开发、动态网页设计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及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基本理论;掌握SQL Server 2008安装的基本过程及安装后的主要组件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的使用方法;掌握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建立与管理用户数据库的基本方法,了解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的基本体系结构和系统数据库的作用;理解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中表的基本概念,数据完整性概念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建立用户表、表中约束的建立、修改用户表的结构、往表中插入、删除和修改数据以及表的删除操作;熟悉Transact-SQL的基本语句,熟练掌握数据库、表的建立语句和数据表中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命令、查询语句的使用;学会构建ASP开发环境,了解ASP内置对象和ASP代码的组成结构,掌握ADO对象通过代码连接数据库的方法,掌握在ASP页面中通过连接对象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数据的方法。
理解解索引和视图的概念及掌握其建立和使用方法;了解T-SQL编程基础,各种流程控制语句,及游标的使用;掌握存储过程的创建、修改、执行和删除操作,以及另一种特殊类型的存储过程触发器的创建和使用操作;掌握有关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数据的导入与导出及系统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理解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基本知识,掌握数据库应用项目开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职业技能目标: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库设计,能熟练地建立数据库、表和各种数据约束,能根据用户需要熟练地写出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数据的命令;会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索引和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会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导入导出、备份和恢复和安全管理工作,能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养成认真仔细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IT职业人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培养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积极参加数据库工程师考试,获取数据库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
四、整体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程融“教、学、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所示。
1.教师“教”;教师“教”教学情境主要设计在学院的“软件实训室”,通过多媒体的大屏幕、电子教室控制软件采用启发式的项目教学思想,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讲解知识要点,演示相关操作过程,分析操作要点和需要灵活处理的内容,让学生触类旁通地实现再学习能力。
2.学生“学”学生“学”的教学情境主要设计在学院的“软件实训室”,学生通过听教师讲解新知识内容,观看教师操作的步骤和过程,听老师的分析,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操作要点,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
3、学生“做”学生“做”的教学情境主要设计在学院的“软件实训室”和第二课堂(学生自己的电脑),,根据教师布置的练习,“做”练习并处理自己“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学生动手能力,充分体现“做中学”。
然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在小组协助中提升学生“创作”与“应用”的职业技能。
五、课程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1.课程单元与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与安排项目一认识数据库项目二设计数据库项目三建立数据库项目四数据表及其关系项目五使用T-SQL命令定义数据库和表项目六数据操纵的T-SQL命令项目七数据查询语句SELECT项目八 ASP连接数据库项目九在ASP中查询和操纵数据单元十索引与视图项目十一事务编程与游标项目十二存储过程和触发器项目十三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及数据的导入与导出数据的安全性控制项目十四单元十五复习六、课程实施条件1.教授方法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一要依据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二要结合学习情境和教学条件,三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提高教学参与度,本课程坚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从宏观上应用了分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在微观上应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
1、分组教学法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课程伊始,以4—8人为一组,由学生自愿结组成立“学习小组”,各小组成员一起探讨课程学习中的相关问题,共同解决小组内同学在学习和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分组教学法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
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的关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项目了解阶段。
学生成立“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小组”,通过真实或虚拟的调查了解用户需求,达成系统开发意向,商讨开发方案等。
第二阶段:项目设计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从项目分析入手,将项目分解为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境,学生边学习边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教师实施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产品的开发任务。
第三阶段:项目实现阶段:用户试用产品,学生根据用户试用的情况完善相关工作,最后召开评议会,大家对各小组数据库开发和试用的情况做出评价。
3、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化,学生承揽了项目后,将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引导,师生共同创设工作情境、确定工作任务的内容和标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协作完成任务、进行效果评价。
4、案例教学法首先将包含知识点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由哪些部分组成,将案例所包含的知识点分解,归纳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师生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案例功能。
最后由学生将所学案例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任务中,在应用的过程中经过探索将其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拓展,实现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应用。
5、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是应用于微观技能教学的一种常用教学方法,通过我教你听、我演示你看、你做我评等环节,教师讲技术、学生练技术、学生用技术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时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相关知识并能自主学习新内容,可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数据库的设计、建立、管理等相关任务。
3.课程资源主教材:《数据库应用与开发技术—SQL Server 》,贺桂英主编,江苏教育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参考资料:[1] 王德永张佰慧等.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 Server 版(项目式).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年5月第1版[2] 刘智勇,刘径舟等.SQL Server 2008宝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3月[3] 蒙祖强.T-SQL 技术开发实用大全—基于SQL Server 2005/2008.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4.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校内软件实训室,校外数据信息处理或软件开发实训基地);设备要求:硬件(内存2M以上,硬盘40G以上的高性能计算机,操作系统装有IIS和配有SQL Server 2008软件)1.校内课程教学环境本院建设有实训基地——软件实训室,“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主要设计在基地的“软件实训室”,通过多媒体的大屏幕、电子教室控制软件,学生一人一机视听教师的演示和讲授,模仿操作、触类旁通的学习和实训。
2.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我们与校外合作单位共建了多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这些单位包括广州精点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珍宝巴士公司信息部、广州欣纬软件开发公司、广州迅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大展科技公司等。
适应真实工作项目的现场教学,初步体会真实项目的开发过程,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建设与利用学院校园网精品课程平台已挂本课程的网络资源:教学标准、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办法、授课教案、课程说课和重点内容授课录像以及真实的工作项目和学生作品。
在精品课程平台上,运用本课程的网络资源,可以仿真项目开发,在线的演示、安装、测试和答疑,实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效果。
5.师资条件任课教师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从事过数据库设计、管理和开发的工作,专任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数据库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SQL Server软件的操作,教学团队中要有来自企业一线的数据库设计和开发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对教学进行必要的职业方面的指导。
七、课程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按数据库和表的建立、数据管理、增、删、改、查命令加强、高级管理功能等模块进行,测试的关键点是“做”,学生针对教学模块能触类旁通的“做”出来,就算“合格”,兼顾“做”过程的师生交流、平时作业的评价,评出成绩。
因此考核方式以上机考试为主(占60%)、笔试与平时考核为辅(占40%)的考核模式。
八、其他说明无合作部门:无执笔人:吴锐佳审核人:编写日期:201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