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教师的社会化》教案第一节教师社会地位的研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的发展过程以及职业特点2、让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3、让学生思考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如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学准备: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课前针对相应问题进行思考教学人员:高媛媛教学地点:田楼8101教学时间:2005-5-26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1、教师先做自我介绍2、教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上第八章《教师的社会地位》,在上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你的心目中,教师有怎样的社会地位?(请2-3个同学回答)3’3、教师:刚才听了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可能对教师的社会地位都有自己的见解,那么我们今天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到底教师又怎样的社会地位呢?二、切入主题教师:探讨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出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需要。
从理论需要来看,这一研究是教师与宏观社会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需要来看,教师的社会地位在相当程度上受教师社会地位现状本身的影响,教师的整体社会地位实际上是教师职业在社会成员择业取向中所处的位置。
下面我们就从教师的职业角度来探讨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育是与人类共始终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在原始社会还没有专门的学校教育和教师职业,原始人对自然的神秘知识更多的是一种顶礼膜拜的心理,当时向人们解释这种神秘知识的人被称为“巫师”,这个“巫师”其实就是最早的知识分子。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了文字和学校,一些国家官吏从事专门的文化整理、研究和教学,也在政府担任一定的官职。
在封建社会,随着学校结构的复杂和规模的扩大,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近代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不但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而且需要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科学技术专家。
这时不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而且中等和高等教育都有了迅速发展。
随着教育结构更趋复杂和教育规模更趋扩大,专门培养教师的初等师范、中等师范和高等师范教育应运而生,教师职业更趋专门化和专业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技术产业将成为经济部门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也将高技术化。
科技创新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培养高质量的有创新能力的科学技术专家,就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
这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
因此,人类将进入学习化社会,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将不断发展。
这就必将造成教师职业的进一步扩大,教师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小结:教师规模的扩大足以彰显教师社会力量的不断增强)(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教师社会地位的概述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古往今来,有不少思想家、科学家都从事过教师职业。
他们一方面从事文化研究和传播,一方面培养人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古往今来,也有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对教师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主张给教师以崇高社会地位,倡导社会应尊重教师。
中外历史上处于上升或进步阶段的统治阶级或有作为的政治家,一般都很尊重教师。
中国古代儒家把教师的地位看得很高,常常把教师与君王相提并论。
《尚书·泰誓》中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将君师视为一体或将君师并列于同等地位。
荀况进一步把师纳入“天、地、君、亲”的序列。
他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荀子·礼论》)。
自汉唐至明清,历代都有大儒。
这些人饱学多识,学生也多能根据礼教事师。
西方在古希腊时期,国王尊师的例子可以用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与亚里士多德的亲密关系来说明。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许多人也对教师职业怀有普遍的尊重。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伟大的呢?”他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到了现代,由于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劳动者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国政府都普遍重视教育,同时大力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职业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它关系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高低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等,是今天世界各国议论和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
社会学者认为,任何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高低,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因素:一是该职业队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功能的重要性;二是该职业的从业要求高低;三是高职业的社会位置数量的多少。
我们先分析教师的专业地位,进而讨论教师的社会地位。
1、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长期以来说法不一。
过去有过许多说法: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教师是劳动者等。
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教师职业的某些特点。
在现代社会,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的看法正在成为共识。
由于教育事业本身的特点、教师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的特殊性,人们对教师这一专业的内涵的理解还存在差别。
(1)专业的判断标准所谓专业,是指对社会的进步具有较大贡献,地位较高并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职业。
国际上关于评价和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问题有过广泛的研究。
现在,关于专业的评价,比较一致的标准是:(1)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专业培训;(2)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3)从业者必须具有服务中与报酬的意识;(4)从业者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自主权;(5)从业者有自己的专业团体和明确的思想信条;(6)从业者必须有不断进修的机会。
(2)教师作为一种专业的发展根据上述专业的标准来认识教师工作,可以发现,教师工作离专业的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因为教师工作的专业成熟程度还不高。
因此,有人提出,教师工作只能是一种“准专业”或“半专业”,它与护士、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成熟度相当。
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存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至少包括如下方面:(1)由于目前的教学是以讲解式,故无需专业性学习,教学可以凭经验进行,这与低技术性行业一样;(2)在学校中,课程、教学内容、考试时间等无已有教师根据需求自定的,因此实际上也不存在所谓专业的自由;(3)教师教和修业年限远低于其他专业;(4)教师的资格较易获得;(5)教师的社会地位偏低。
3、教师在社会职业等级体系中的地位所谓职业地位,一般是指人们从事的某种职业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等方面的总体状况。
就教师的职业地位来讲,1966年 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中指出,教师职业地位指的是给予其地位或关怀,而且这种地位或关怀可以从对其职责重要性及其完成职责的能力的评价的高度中看出来,也可以从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们相比较时,给予其工作条件、报酬和别的物质利益中看出来。
由此可见,衡量教师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有三个基本标准,一是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物质待遇;二是国家法律或政策上对教师职业重要性的评价,即政治待遇或社会地位;三是社会成员从主观上对教师职业群体自身能力及整体状况的评价,即社会声望。
(1)经济地位1993年10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从而从法律上保证了教师的经济地位。
但是,与社会其他各职业相比,教师的经济收入虽然高于一般的体力劳动者,但却低于其他一些较高等级职业。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95年教师平均工资 5435元,在 16个行业中列 13位,比第1位的电力业少2408 元,比各行业平均数少65元。
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由于地方财政紧张,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层出不穷,很多教师因此生活陷入困境。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的经济收入与其劳动价值不成正比,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职业变化较大、各行业急需人才的现代社会,教师职业对广大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使得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受到了严重影响。
当教师的工资的确不高,所以提高教师经济待遇和地位仍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从八十年代的每月二十多元,到九十年代的一百来元。
虽说经济上吃点亏,但我们却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每到春节前,不管村里换了哪一班村干部,都忘不了我们这些教师。
都总要想方设法地尽其所能为我们搞些福利。
村里的那些专业户,也总是用他们的特产来表达他们对人民教师的尊敬和爱戴。
(当物欲横流,我坚守这片净土)](2)政治地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大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同,《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更是为维护教师的较高社会地位提供了法律保证。
《教师法》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他们理应受到社会成员的尊重,其一切权益都应该得到保护。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社会权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其职业性质所决定的其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自主权联;二是教师职业所享有的诸如获得相应工资报酬、职称、奖励、接受培训等合法利益。
但是,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合法权益却常常受的侵害,特别是对于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或课程内容,他们往往被动的听从管理人员或教育理论家的指导,很难发挥其自主性。
(3)社会声望同经济收入和政治待遇相比,教师的社会声望较多的依赖于社会成员的主观意向,是根据社会成员对该社会中教师职业所具有的威望加以评价而得到的主观态度的综合。
其影响因素有很多,既包括教师职业的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等客观条件,也依赖于公众对教师职业特征的认识,诸如教师职业的重要性、知识水平、职业道德等。
因此,社会声望对于教师整体社会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衡量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可以从教师职业在社会公众择业趋向中所处的地位来判断。
就目前我国的整体情况来看,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一方面,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在社会公众中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在对人们就职的意向调查时,教师职业却往往无人问津。
另一方面,教师整体分化严重,零点公司在对我国11个城市居民进行调查后发现,就职业声望而言,大学教师在所列出的18中职业中排第3位,而中小学教师则列第12位,差距明显。
由此可见,就教师职业的整体社会地位来看,我国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并没有形成,这不仅严重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失去了教师职业对广大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造成这种状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受教育界和理论界关注并普遍的到认可的因素就是,与其他职业(如医生、律师)相比,我国现阶段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发展还很不成熟。
就教师职业的发展趋势看,“专业化”既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提高教师职业地位的重要途径。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有人问:“师”前面为什么要加个“老”呢?据说有两种释义:一是说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无以伦比;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辞”。
如今,“老师”的称谓已走出教育界范畴,在社会上,如果被人称作“老师”,那将是对你最大的尊敬,也使你感到莫大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