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1000字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1000字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1000字
下面是XX为大家提供的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似乎只有卡西莫多和艾斯美拉达的爱情是人们所歌颂的,而副主教弗罗洛却被钉上了道貌岸然、阴险毒辣、心理扭曲的耻辱柱。

《巴黎圣母院》简介:
古老的街道洋溢着玫瑰的芬芳,歌特式的教堂传来厚重的钟声。

一群白鸽结队而飞,在巴黎圣母院的上空流下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风儿吹,花儿飞,在夕阳下诉说着那遥远时空中的凄美故事……
爱斯梅拉达,一位身段苗条,皮肤棕褐的吉卜赛少女。

她不仅拥有美丽的容颜,还拥有绝妙的舞姿,美妙的歌声。

她犹如一朵盛放的玫瑰,妩媚而单纯。

只因菲比斯的表面文章,完全地动了芳心。

殊不知着爱情背后的“阴谋”,完全被菲比斯玩弄于股掌之上。

她梦幻般的爱情只是个泡影,当梦破碎时,她被强加上巫女的罪名,并将被处以绞刑。

然而,她还期盼着她的骑士菲比斯来救她,这是多么美丽又单纯的想法!爱斯梅拉达的美丽、纯洁、善良,以及对爱的憧憬,在那黑暗的社会中只能一闪而过。

也许在黑暗中生长的玫瑰,只能悠悠飘落……
在我看来,爱斯梅拉达的毁灭,在于她对社会没有清楚
地认识。

如果她能清楚地看出社会的等级差别,人们的虚伪,就不会断送自己宝贵的生命。

如果她能知道这点,就不会那么天真,也就不会失去自己的生命,更不会深刻地折射出社会的腐败,这或许也是雨果先生的高明之处吧!但在现在的社会中,如果对社会没有清楚地认识,很容易被淘汰。

所以对爱斯梅拉达,我们只能给予深切地同情,并与时代同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卡西莫多,是一位奇丑无比、又聋又哑的巴黎圣母院敲钟人。

他的外表虽然丑陋,却有着天使般的心。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他的真实写照。

只因爱斯梅拉达在他受刑时送上了清水,他便下定决心守护这位美丽善良的天使。

与此同时,他也深爱着这位天使。

但仅凭他一人的单薄之力,注定是不会成功的。

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爱斯梅拉达走向死亡的深渊。

而后,他也陪伴着爱斯梅拉达化为白骨,随风碾尘……
与卡西莫多相反的菲比斯,他虽有着英俊的外表,但是一个粗野、浅薄的花花公子。

他与卡西莫多是非常鲜明的对比组合。

卡西莫多散发的是人性的光辉,他有着无穷的内在美,而菲比斯是徒有其表,从他灵魂深处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恶。

对此,我们看待他人,应该注重他的内在美,而不是他的外表。

我们要发扬的,也是“卡西莫多”式的灵魂的美。

类似“菲比斯”的人,我们应鄙视、排挤,这样才能让我们
的社会更加美好,前程更加灿烂!
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似乎只有卡西莫多和艾斯美拉达的爱情是人们所歌颂的,而副主教弗罗洛却被钉上了道貌岸然、阴险毒辣、心理扭曲的耻辱柱。

但我眼中的弗罗洛,却是一个可悲的人。

“你会毁了我,你会毁了我,我早该预见,在那第一天第一夜。

”“我的罪,我狂热的欲念执迷,折磨我嘲弄我,纠缠我撕裂我,我只有一个愿望,看你歌舞时裙子飞扬的模样。

”其实,就算弗罗洛有再多的错误,当我们读到上面的内心独白时,怎能怀疑他对艾斯美拉达的爱呢怎能怀疑他在多少个日日夜夜里所经受的折磨与痛苦呢怎能不认为这个男人是值得同情的呢
压抑了太久的东西会在某一天喷涌而出,宛如炽烈的岩浆从火山口喷发——就如弗罗洛对艾斯美拉达的爱。

弗罗洛不是一个天生的坏人,细读他的经历,他的所行所为,你会发现,他具有太多优秀的品质。

他出身贵族,儿时就被父母送到学院“读着弥撒和经书长大”;他是“一个忧郁、庄重、严肃的孩子,学习勤奋、敏捷”,从不大声喧哗、酗酒闹事,与其他学生相比简直是两个极端;在这位优等生心中,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求知,“19岁以前他的世界只有书本、科学和知识”。

19岁那年,巴黎的瘟疫几乎夺去了他所有的亲人,只剩
下襁褓中的弟弟约翰。

他发誓为了弟弟的幸福和命运献身神职。

不仅如此,他还出于深切的怜悯和“为弟弟进行功德投资”的想法收养了众人厌恶、唾弃的卡西莫多,保护他、教他说话并让他当了圣母院的敲钟人。

对善良、严肃、忧郁又热爱知识与亲人的副主教弗罗洛而言,虽然约翰不成器,一次又一次辜负他的期望,但他的生活是安静而幸福的。

作为副主教,他主管灵魂;作为一个人,他充满道德崇高感。

此时,“道貌岸然”“伪君子”一类名号与他毫无关系,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君子。

可是,艾斯美拉达出现了。

弗罗洛的爱情在诞生之初就是痛苦的。

身为神父贪恋红颜,产生这种情感违背了他的道德准则,而偏偏情感又不易控制,这种纠结与抉择必然导致痛苦。

与费比斯、卡西莫多甚至其他所有人相比,副主教的最大痛苦在于他的爱情受到严格的宗教与道德限制。

他本是道德天堂的国王,现在却要被一个女人拉入“地狱”,怎能不痛苦
他曾试图把自己更深地埋在书本与科学中,却没有成功;再试着让艾斯美拉达远离圣母院,“眼不见为净”,也没有成功——“我见到过你第一次、第二次,就想再见到你第一千次,想永远见到你!”宗教的禁欲枷锁当然不能束缚人向往自由、美好、爱情的天性。

在第一次“绞死”艾斯美拉达后,已经走上堕落之路的弗罗洛心中仍存有对美好生活的渴
望:“他想象着他本来可以拥有充满祥和与爱情的生活。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他内心有多纠结,有多痛苦。

对费比斯与艾斯美拉达“爱情”的强烈嫉妒,对费比斯的鄙夷,以及因自己所爱至深却一无所获而产生的不公、怨愤,爱上一个人却得不到的痛苦与狂躁终于使他的理智荡然无存。

强烈的嫉妒心与占有欲,再加上失去理智控制的头脑,以往的善良天性与“崇高”的道德准则,也再不能约束他疯狂和变态的行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无法使他改邪归正——既然已站上通往地狱的斜坡,又有什么好畏惧的走向疯狂的同时,弗罗洛也在走向自己可悲的末路,收获的必然是可悲的耻辱。

罪恶已不可阻挡,悲剧已不可逆转;弗罗洛的可悲,已不可改变。

随着弗罗洛一句“谁也别想得到她”,绞索升起,绞死了他曾经的圣迹、爱情、希望;绞索落下,将弗罗洛本人也放入了他亲手为自己建造的地狱,绑上了亲手为自己竖起的耻辱柱。

得不到便要毁灭,这不是爱。

弗罗洛产生爱没有错,只是他的爱太过残忍,需要这么多生命去祭奠。

可悲的人。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
当灭灯钟响彻在巴黎圣母院里,所有故事都结束了……
但那古老的故事将永恒地被传诵……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
《巴黎圣母院》除了体现对美的认识,还有对爱的理解。

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在这本小说中,我看到了卡西莫多那伟大的爱;艾斯梅拉达那至死不渝的爱;还有那克洛德毛骨悚然的爱……而当我被故事中巴格特对女儿的爱所感触时,我才进一步了解了爱的真正含义。

故事中还有另一位主人公,她就是伟大的母亲——巴格特,当她的女儿被吉普赛人抢走后,她选择当了修女,时刻为女儿祈祷,祈福。

当我阅读到这里时,我才明白了爱的真正含义——母女之间的爱,既是母爱的真谛,也是母亲为了女儿不顾一切的爱。

我为那位伟大母亲巴格特而感到骄傲。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巴黎圣母院》,它让我懂得了读一本书,不仅能陶冶了自己情操,还能净化自己的心灵,使自我身心得到提高。

也让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更加明确的追求和感受真正的美和爱,在美和爱中快乐成长!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
我不识表里不一的人,因为太难分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深刻地剖析了丰富的人性世界,我看到了那些有着美丽的外表善良的内心的艾斯美达拉;看到了有着丑陋的外表、内心却如同天使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看到了道貌岸然自私险恶的弗洛罗。

在中世纪的法国,有一个非常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女郎艾斯美达拉,她从小被吉普赛人从家中偷走,在流浪艺人中长大,所以不被等级森严的上流社会所认同和接受。

她有欢快的舞姿,美妙的歌声,所有人都被她吸引。

当她深夜被人打劫事,被英俊潇洒的皇家卫队队长弗比斯救美,也因此爱上了他,而弗比斯也被艾斯美达拉的美貌吸引。

与此同时平时被人唾弃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也成为丑人王被大家拥簇着。

平时道貌岸然的弗洛罗也被艾斯美达拉的外貌吸引,想要得到她的爱情,就指使卡西莫多去做坏事,伤害了艾斯美达拉,艾斯美达拉却在卡西莫多遭鞭打的时候用它善良的内心包容了卡西莫多,卡西莫多第一次体验到了人心的温暖,在卡西莫多的心中深深刻下了艾斯美达拉的美丽、善良。

在那个反人道主义,不公平的时代谁也不能得到丝毫同情,人们恐惧黑魔法,讨厌吉普赛人。

艾斯美达拉也难逃被诬陷,而处决以绞刑的命运。

然而她深爱着的,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弗比斯却眼睁睁的看着她即将被判处死刑。

虽然可是卡西莫多和艾斯美达拉的外表成为他们无法跨越的鸿沟,卡西莫多为了救她而不顾一切,但是并没有出现奇迹,但是在艾斯美达拉被处死后,他便紧紧地追随着她。

那些虽然外表丑陋却有着善良的内心的最底层的人,他们远胜于那些所谓的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

整本书中我感受到了“美”于“丑”,“善”与“恶”的强烈
的对比,让我看到了这个色彩浓郁的画面。

不管有着怎样的外表,只要我们能够心中充满真爱,善良,那么我们就是美丽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