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教案二《自然环境与健康》

理论教案二《自然环境与健康》

健康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健康一、教学内容;自然环境与健康二、教学目标:学生知道人类的健康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掌握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了解环保的相关知识三、教学重点: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及环保知识的宣传四、教学难点:对环保的正确认识及养成自觉维护环境的习惯五、教学过程:一、人类的健康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人是自然之子,人类的生命活动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界,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人与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人与自然能够统一,人就健康,反之,人就会失去健康,正确认识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对每一位中学生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自然环境是指空气、水、土壤等的总和。

自然环境由化学性与物理性因素构成,化学性因素是指空气、水、土壤中的化学组成,这些化学组成通常是稳定的,它保证人类生存与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物理性因素是指阳光、空气湿度、气流、气压、温度、电磁辐射等它对人类的生存与活动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地球上的大气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人类一刻也离不开大气,没有大气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就没有生机勃勃的世界。

大气又是人类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

在地球的外表,包围着一层厚厚的大气,通常叫大气圈。

大气圈的厚度约1000千米。

紧贴地面的大气层叫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千米,这里集中了大气质量的79%,许多复杂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里。

对流层的大气质量、大气运动对人类的生活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对流层的大气质量下降,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大气是一种多种气体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物,由恒定气体、可变气体和不定气体组成。

恒定气体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体积分数几乎是不变的。

可变气体的含量往往随各地季节、天气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状况而变化的。

不定气体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后者是人类保护大气和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对象。

空气成分恒定气体可变气体氢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尘埃和其它气体水蒸气含量(%)78210.90.030.03~洁净的空气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都极为重要。

人需要吸取新鲜的空气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三万次左右,吸入的空气量为12-16立方米,相当于每天食物量的10倍,饮水量的5倍。

在地球上,没有空气,就不可能存在生命有机体,人类就根本不可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在地球上,人可以十几天不吃食物,但如果没有空气,人就会立刻死去。

因此,保护地球上的大气,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危害人体:一是人体表面接触后受到伤害,二是食用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中毒,三是吸入污染的空气后患了种种严重的疾病。

从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各种大气污染物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对人体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

而且,其危害也是极为严重的。

名称对人体的影响二氧化硫视程减少,流泪,眼睛有炎症。

闻到有异味,胸闷,呼吸道有炎症,呼吸困难,肺水肿,迅速窒息死亡硫化氢恶臭难闻,恶心、呕吐,影响人体呼吸、血液循环、内分泌、消化和神经系统,昏迷,中毒死亡氮氧化物闻到有异味,支气管炎、气管炎,肺水肿、肺气肿,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粉尘伤害眼睛,视程减少,慢性气管炎、幼儿气喘病和尘肺,死亡率增加,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光化学烟雾眼睛红痛,视力减弱,头疼、胸痛、全身疼痛,麻痹,肺水肿,严重的在1小时内死亡碳氢化合物皮肤和肝脏损害,致癌死亡一氧化碳头晕、头疼,贫血、心肌损伤,中枢神经麻痹、呼吸困难,严重的在1小时内死亡氟和氟化氢强烈刺激眼睛、鼻腔和呼吸道,引起气管炎,肺水肿、氟骨症和斑釉齿,氯气和氯化氢刺激眼睛、上呼吸道,严重时引起中毒性肺水肿铅神经衰弱,腹部不适,便泌、贫血,记忆力低下马格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格河谷工业区,60余人死亡。

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占全镇43%的居民(5911人)受害,11人死亡。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市,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多人。

伦敦烟雾事件196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4天内死亡人数比常年同期多4000余人。

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817人患哮喘病,10多人死亡。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2500多人直接死亡,20万人受到伤害,其中5万人双目失明。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系里,地球是唯一拥有大量水体的一颗行星。

在地球表面,海洋占全球表面积的71%,而占全球表面积29%的陆地上,地球上的水,以液态、气态和固态的形式存在于地球的自然环境之中,组成了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水圈。

地球刚诞生时,既没有浩瀚的海洋,又没有奔腾的河流和涟滟的湖泊,后来随着地球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演变过程,地面水量不断增多,就出现了江河湖海。

地球上的水非常丰富,全球水储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

其中,海洋水占了97%,是水圈的主体。

陆地水仅占了3%,但绝大部分是固态形式的冰川水和埋藏在地下的地下水,人类无法或很难利用。

真正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是存在于大气和河流、湖泊中的淡水,以及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水储量的0.3%。

这就是通常所说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全球水的总量基本上是不变的,海洋水和陆地水的数量比例也是基本上平衡的,但各地水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却是不平衡的。

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测定,人体重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则可占到其体重的五分之四。

水是人体最必需的物资,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要喝2.2升水。

人体可以通过排泄、呼吸,排出水分和其他物资,但是,如果人体内水分损失20% 的话,就无法进行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正常的生命活动,而人体严重脱水时,就会死亡。

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随着饮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种元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各个部分。

当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种人体生命过程所必需的元素时,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例如,有些地区水中缺碘,长期饮用这种水,就会导致“大脖子病”,就是医学上所称的“地方性甲状腺肿”。

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致癌物质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粮食、蔬菜、鱼肉等),带入人体,还可以通过饮水进入人体。

据调查,饮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率,要比饮用清洁水的高出61.5%左右。

当污水中含有汞、镉等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时,水生植物就把汞、镉等元素吸收和富集起来,鱼吃水生植物后,又在其体内进一步富集,人吃了中毒的鱼后,汞、镉等元素在人体内富集,使人体患病而死亡。

这样,从水生植物水生小动物小鱼大鱼人体,形成了一条食物链。

人体最后成了汞、镉等元素的“落脚点”。

几种水体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名称对人体的影响汞口齿不清、视野缩小、听觉失灵,神经错乱,疯狂、颤动、痉挛、惊厥,全身弓弯。

孕妇中毒,婴儿痴呆镉肾、骨骼病变。

身体缩短、骨骼严重畸形,全身疼痛(称“痛痛病”),以致死亡砷人体新陈代谢失调,皮肤角质化,引起皮肤癌。

导致严重残废,中毒死亡铅贫血、神经错乱,儿童智力下降铬皮肤溃疡,致癌死亡氰化物眼花、头晕,心跳变慢、血压下降,中毒死亡硫化物、磷化物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中毒死亡病菌、病毒世界上有80%的疾病与水体被寄生虫、病毒、病菌污染有关。

伤寒、霍乱、肠胃炎、痢疾和传染性肝炎等恶臭影响呼吸功能,精神烦躁、食欲不振,损坏中枢神经和大脑皮层的功能土壤污染与防治土壤污染物质一般是指进入土壤中并影响土壤特性的物质,分为有机物类;重金属污染物;放射性物质;致病的微生物。

土壤污染的防治在制定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时,必须考虑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方法,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加强对土壤污染区的监测和管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固体废物的污染:固体废物通常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

固体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可以根据其性质、状态和来源进行分类,如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其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

欧美等许多国家按来源将其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等五类。

固体废物的危害侵占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水体;对大气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固体废物的防治控制固体废物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对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

资源的回收利用对固体废物的再循环利用,回收能源和资源。

对工业固体废物的回收,必须根据具体的行业生产特点而定,还应注意技术可行、产品具有竞争力及能获得经济效益等因素。

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是指经过适当的处理或处置,使固体废物或其中的有害成分无法危害环境,或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

常用的方法有:土地填埋;焚烧法;堆肥法。

二、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类生活在地球的表面。

地球的自然界中,阳光、水、空气、土壤、岩石、植物和动物等,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生存和生活的条件。

自然界中这些条件的综合,就是人类的自然环境。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随着人类驾驭自然的本领按几何级数增长,向自然环境摄取的物质和抛弃的废弃物就越多。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干预越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就越大。

当自然环境达到无法承受的程度时,在漫漫岁月里建立起来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开始,人们以为自己是主宰大自然的主人,可以肆无忌惮地掠夺大自然的物质,可以毫不顾忌地改变大自然的一切。

然而,大自然却毫不留情地报复人类,并向人类亮起了黄牌。

本世纪以来,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和关注。

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以致对环境没有产生任何威胁。

自2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成为人类文明的历史主题,而且成为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的重大问题。

究竟是以牺牲自然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还是按照自然环境发展、变化规律来发展经济,越来越引起人类的普遍关注。

自然环境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

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的重视,明智地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经验总结,也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1972年6月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各国政府的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表了人类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人类环境宣言》。

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72年10月,在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决定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