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决策气象服务流程,改进决策气象服务质量,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全力做好2012 年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根据《2011 年江苏省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方案》(苏气发〔2011〕44 号),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1.决策气象服务是面向党政部门的需要所提供的专门的气象服务。
江苏省决策气象服务的对象是江苏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驻苏部队及所属的有关部门。
2.江苏省决策气象服务是江苏省党、政领导和决策部门制定江苏省经济发展计划、指挥防灾减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信息之一,责任重大。
因此决策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3.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必须遵循准确、及时、主动、科学、高效原则。
认真分析党、政领导和决策部门的需求,及时制作和提供针对性强、质量高的气象服务产品。
大力开发决策服务产品,不断创新决策服务手段,推进决策服务由简单提供监测预报产品向直接提供决策建议转变,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放在突出的位置。
4.决策气象服务工作要本着“统一出口,分工合作,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原则,由江苏省气象局各相关业务单位共同承担。
江苏省决策气象服务中心是综合性决策气象服务的统一出口,负责制作综合性的决策气象服务材料;省气象台负责提供重要天气分析、中短临天气预报、酸雨监测评估分析等信息产品;省气象服务中心负责农业气象与生态监测预报分析、秸秆焚烧、蓝藻监测研究等产品;省气候中心负责气象历史数据库建设和气候统计工作,提供气候监测、短期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分析评估产品、气候资源分析利用及人工影响天气监测分析产品等;省科研所负责提供重大天气对交通的影响评估分析等产品;省防雷中心负责提供雷电监测分析评估产品。
二、决策气象服务关注重点省级决策气象服务除应对以下灾害及影响进行跟踪服务外,还应关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对与气象有关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如海难、赤潮、毒气泄露、空气及水污染等,做好应急救援保障决策气象服务,对重点工程建设和重大的社会活动提供专题决策服务1.春季2.夏季3.秋季4.冬季(一)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分类为党政领导和决策部门提供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的形式有以下六种类型:1•《重要天气报告》:指在中、短期时间范围内,全省大范围或区域性的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信息和重要天气实况、灾情信息。
2•《决策气象服务专报》:指重要的或综合性的气象信息,内容包括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农业气象与生态监测预测分析、重大天气实况、灾情及地表监测信息、天气气候综合评估、人工影响天气监测分析产3•《一周天气》:每周一制作。
内容是回顾上一周的天气,对未来一周的天气作出详细预报。
4.决策气象服务的文件:对于重要的天气气候或大气环境事件、重大天气过程总结,以江苏省气象局的文件形式报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5.气象信息摘报:综合性或专题性气象信息,通过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内部刊物摘登,提供给省委、省政府领导参阅的材料。
6.其它专题材料:向领导呈送和提交有关会议的材料;遇极端天气时,可每隔几小时发布实况及短临预报,材料标题视天气类型而定, 比如:《降水快报》、《海上救援气象服务专报》等;重大灾害评估等。
(二)全年各时段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分为固定上报的决策气象服务材料和根据需要制作上报的不定期气象服务材料两类:1.全年各时段固定上报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2.不定期决策气象服务产品根据需要制作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从内容上分为天气、气候、生态与农业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分析、交通气象、雷电、酸雨、人工影响天气等综合性监测、预测、评估分析等类型。
综合性的决策服务产品:对一些重要信息(包括天气气候综合评估、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农业气象与生态预测、卫星遥感监测分析、重大天气实况、气候事件、气象灾情、地表监测信息、交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海洋气象预报预警、能源利用、雷电监测分析、酸雨监测评估、人工影响天气监测分析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的决策服务产品或者对某一专题内容进行全面研讨分析而形成的综合性专题报告。
天气分析和预报服务产品:主要反映十天时间范围内,全省大范围或区域性的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信息、影响以及天气实况、灾情信息。
气候监测、分析、预测及应用产品:主要反映气候监测、气候分析评价,气候预测及其影响分析信息。
农业气象及生态信息产品:主要反映全省土壤墒情、旱情和不同时段农作物生长状况的监测和分析信息;反映主要农作物产量遥感探测、气象条件分析和作物产量、病虫害预告、预测产品。
卫星遥感监测分析产品:反映防火季节森林火灾、汛期水灾、冬季雪灾、四季旱灾、春季沙尘天气、大雾、蓝藻、秸秆焚烧等事件的位置、面积、程度等内容的实时监测产品;反映冬季全省积雪覆盖、汛期全省江河流域水体变化、植被长势等地球环境遥感探测和有决策服务意义的不同时段的地球环境遥感探测信息产品。
交通气象信息产品:反映我省主要交通干线气象灾害和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等产品。
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的报送形式,根据省气象局的要求确定。
四、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流程决策气象服务产品以江苏省气象局名义,由省台决策服务科报送。
主要流程包括:任务启动——任务分解——素材提供——产品制作——产品签发——产品署名和分发——考核反馈——研究改进。
任务启动:1.接到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向省气象局提出的具体任务或需求时,启动决策气象服务流程。
2.接到中国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任务单,启动决策气象服务流程。
3.接到省气象局领导和有关职能处室的决策服务任务时,启动决策气象服务流程。
4.省局决策服务中心主任或副主任认为有必要报送专题决策气象服务材料时,启动决策气象服务流程。
5.省局决策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室认为有必要报送专题决策气象服务材料时,向决策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或副主任提出建议后,启动专题决策气象服务流程。
6.省局各业务单位认为有必要报送专题决策气象服务材料时,上述单位业务主管领导经与决策服务中心主任或副主任沟通后,启动专题决策气象服务流程。
(各单位任务见第六项:2012 年决策气象服务关注重点和任务)任务分解:接到决策气象服务任务后,任务牵头单位(省台决策服务科)负责将任务分解情况和前端产品提供要求、完成时间以任务通知单形式(notes )或电话通知相关单位副主任,及各市气象局,并将任务分解情况记录在案。
素材提供:各业务单位、各市气象局接到决策服务任务通知后,按照《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要求》(见附录1)制作前端业务产品,由产品提供单位领导或首席把关、签审后,按时提供给省台决策科。
前端产品素材应严格按照任务通知单要求时间准时提供。
前端产品提供单位应严格把好前端产品质量关。
当前端产品出现严重问题时,省台决策科应及时将前端产品退回并要求重做,同时将前端产品质量问题记录在案。
产品制作与签发:省台决策科完成文稿后,由相应决策气象服务主任或副主任把关,呈分管局领导审批。
产品署名和分发:决策服务产品经局领导签发后,统一以江苏省气象局名义报送,并由省台决策科报出。
考核反馈:省台决策科负责将各业务单位、各市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前端产品提供时效和质量记录在案,并每季将结果上报应急减灾处,应急减灾处定期汇总通报。
研究改进:省台决策科应分析考核反馈信息,每半年向应急减灾处提供《决策气象服务总结报告》,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决策气象服务建议,应急减灾处将定期召开全省决策气象服务讨论会,交流经验,研究改进决策气象服务工作。
五、决策气象服务协作与沟通省局各直属业务单位及个市局要充分发挥本部门优势,加强组织协调、分工协作。
省局应急减灾处负责决策气象服务的组织、协调、管理;省局办公室:气象信息摘报、领导批示反馈,各单位决策服务质量、时效等监督考核,决策气象服务工作的宣传报道、总结上报。
省决策气象服务中心负责决策气象服务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省局相关业务单位和各市局负责本专业产品的制作。
产品要求语言简洁、概述全面、层次清晰,技术含量高。
接到省局决策服务产品制作相关任务,要保证在第一时间安排落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在发生重大天气时,省局相关业务单位要每天参加省台天气会商,了解天气实况、灾害影响、天气趋势等信息,提出决策建议。
各市局要充分发挥本部门信息、技术和人员优势,积极主动提供决策建议,同时向省台决策科上报本市决策服务材料。
根据决策服务中心的部署,及时提供决策服务所需的信息和相关材料。
六、2012 年决策气象服务关注重点和任务本年度决策气象服务工作要紧紧围绕2012 年重点任务及各项工作目标,各业务单位主要完成以下任务:省气象台: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特别关注梅汛期暴雨、台风、高温等天气事件,制作决策气象服务产品20 期以上。
省气象服务中心:时刻关注天气发生发展及变化,认真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动做好为农服务。
重点关注太湖蓝藻、秸秆焚烧,并做好相关的监测预警研究。
本年度提供以上决策产品8 期以上。
省气候中心:每天早晨查看数据库,保证资料的正常准确入库。
密切关注重大天气,汛期要派专人参加天气会商,及时了解天气动态和服务需求,提前做好有关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本年度提供应对气候变化、人工影响天气、清洁能源利用、极端天气分析评估等方面的决策产品5 期以上。
省科研所:重点做好灾害性天气对交通的影响分析,开展大雾、大风、高低温、冰雪等交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的研究和评估,本年度提供决策服务产品3 期以上。
省防雷中心:重点做好雷电灾害的监测、分析评估及研究,本年度提供的决策服务产品2 期以上。
附件1、决策服务对前端产品的要求1、产品信息准确,不需要决策服务人员重新从头做起;2、叙述上条理性强,深浅恰当,文字精练流畅,通俗易懂,将气象专业术语转化为人人一听就明白的大白话。
3、根据材料的用途和要求,做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并配有相应的图表。
* 对于已出现的天气过程次数,必须明确,不能使用“多次”等不确定的量词,有多少次就是多少次。
同样不能使用类似于“许多地区”等词。
*图(如雨量图)中的等值线间隔须根据材料用途和有利于表达、突出材料内容确定。
描述气象要素(如降雨量)跨度的文字须根据其影响确定。
* 数量单位要采用国家规定的单位。
* 符号应一致,如“ 2001年1月5--8 日”,“30--60 毫米”中的“--”都使用“〜”。
3 、图表所表示的信息清晰、直观。
*所有图都应有图框、图号、图名、资料单位、图例、资料日期(年月日用中文)和说明。
*图号、图名在图的上方。
* 资料日期和单位在图名下侧。
* 图例和说明在图的下方。
* 降水量从少到多,图中颜色从暖色调渐进到冷色调,降水量最大的中心(有可能灾害较大)可用红色,以示突出。
* 降水距平百分率从偏少到偏多,图中颜色从暖色调渐进到冷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