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猫是老虎的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谜、趾、搔、授、侥”等 10个生字,积累词语“猜谜、师傅、随声而下、眼睁睁、传授、侥幸”,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先生、芭蕉扇、随声而下、趾爪、侥幸”。
2、默读课文,理解“先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并初步学会解决问题。
3、了解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的内容,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4、了解猫教老虎学本领,因没教它爬树而保护了自己的故事,知道善良的人对坏人要小心防备。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了解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的内容,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4课,齐读课题。
2. 理解先生:先生在字典中有三个意项,在课题中是哪个意象?对呀,师傅。
傅字单独读时是第四声,连成词语要读轻声,一起读。
是呀,那猫就是老虎的——师傅。
再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怎么教)
点评:我们可以理解你想知道猫教了老虎哪些本领?(随机板书:本领)噢,你想知道猫成为老虎的先生的原因。
(随机板书:原因) 4.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近第34课。
二、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 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鲁迅。
你是从哪里得知的?这个是课后注释。
原来注释也是我们了解课文的方式。
齐读注释。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这篇文章就出自鲁迅的《狗鼠猫》,写的是鲁迅小时候的故事,文中的我指的就是——鲁迅。
2.是啊,鲁迅的祖母经常给他猜字谜、讲故事,瞧,今天祖母给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你们自己默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完后借助填空介绍一下这个故事。
老虎本来,猫教给它。
学完本领后,老虎想要,猫赶忙,老虎不会,只能。
4、交流填空。
三、研读课文,把握重点。
过渡:这个故事是祖母告诉鲁迅的。
(一)学习第一节,了解祖母讲故事的原因
1.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我躺在一株大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
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
)
多么温馨的画面呀,瞧,这里有个词,读准它。
芭蕉是一种植物,所以它的两个字都是草字头。
看!芭蕉扇的形状就是这样的,芭蕉扇就是用蒲葵叶子做的扇子。
2. 引读: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
就在这平静惬意的时候,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
出示: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 1)理解“随声而下、趾爪、爬搔”
A.随声而下这里的声指?(趾爪的爬搔声)这里有个多音字,一起把它读准,爪。
一起读好这个词儿——趾爪。
看图理解“趾爪”,看,爪子的这一部分就是——趾爪。
锋利的趾爪和树皮发出的摩擦声就是——(爬搔声)。
搔先写左边的提手旁,右上是个叉,注意先写又再写里面的点,右下是个虫。
爬搔声是怎样的?(沙沙地)。
B.随着这沙沙的爬搔声而下的是什么呢?(一对闪闪的眼睛)从这可以判断出这是一只猫。
C.你从随声而下中读懂什么?预设:猫在爬树。
(哦,你读懂了猫有个本领是爬树)猫爬树的速度非常快。
(是呀!猫爬树真是爬的又快又棒) 2.这是一只多么灵巧的猫呀,谁来读。
多敏捷的身手呀,咱们一起来读。
忽然—— (二)学习第二节,发挥想象连说故事。
过渡:这个故事就
——课题,那猫教给老虎哪些本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小节,并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注意默读就是要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1.学生默读第二小节,交流句子。
出示句子: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
2.引读:是呀,猫教给老虎——。
随机板书:传授补、捉、吃。
这是猫在向老虎传授扑、捉、吃的生存本领。
(“授”就是“接受”的“受”左边加个提手旁)
3.那猫为什么要给老虎传授本领呢?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老虎本来是什么都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
(噢,你联系了上下文,找到了答案)
4.引读:是呀!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
老虎什么都不会,也就是说他不会什么——不会(扑、捉、吃) 5.除了这些本领,其他本领也不会,所以作者说——引读句子。
6.是呀,老虎什么也不会!所以,他想拜猫为师,那他会说些什么呢?用这个句式说一说。
媒体出示:老虎听说猫有许多本领,可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就投到猫的门下说:“。
”
点评:是呀!老虎要向猫学本领,他的态度多么诚恳呀!那么老虎要想尽办法让猫答应,他还会说些什么呢?
7.可是学到本领之后的老虎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再读读第二小节,用曲线划出有关句子。
P出示: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做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角色了。
它打定主意,就上
前去扑猫。
1)学生交流。
板:画箭头杀引读,老虎想—— 2)这是外婆在转述老虎的想法,那这只老虎当时心里是怎么想呢?自己说说看。
出示:这些教完了,老虎
想:。
指名1-2
3)本领学到了,就想杀掉老师,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指2-3,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吗?真是一只心术不正的老虎。
4)这只心术不正的老虎,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
就是为了——杀掉猫
8.老虎拜猫为师时那么虚心,诚恳,现在他学到本领了,他就露出凶残的本性。
那猫是怎么应对的?生交流。
出示: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
1)联系上下文理解“来意”。
A.是呀,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
B.来意是什么意思?有谁预习到了?(到这里来的意图)
C.噢,此时,这里是指——(树下)
谁来到了树下?(老虎)那老虎来到树下的意图的是什么呢?(杀猫) D是呀,这就是老虎的——来意。
联系上下文理解。
E.为什么猫早就知道老虎的来意?谁能回答?(早知道)从“早知道”这个词可以看出这位猫先生十分(板:高明)。
2)为什么高明的猫早知道老虎会来杀它,还要教给老虎本领?同桌讨论一下。
对呀,老虎本来什么也不会,就投到猫的门下,看到来拜师的老虎,猫会想些什么呢?出示:猫想:如果,老虎就。
3)交
流。
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猫先生?(板:善良)看,猫有许多的本领,又如此的善良,难怪猫能——当老虎的先生。
(指板书)
4)引读,当高明的猫看到老虎向它扑来时,它动作灵敏,——一跳,便上了树。
而此时,老虎却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
眼睁睁是什么意思?(无可奈何地看着)
当猫爬上树后,它会怎样想的呢?把它写在学习单上。
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上了树,心想,如果,老虎
就。
评:你真了解猫先生的心思;你说到猫心坎上了。
那其实猫是在给自己留一手,所以最后才能逃过一劫。
9.这真是一只智慧的猫先生,它真有先见之明,早知道老虎有朝一日会来吃了自己的。
所以不教老虎——上树。
出示:猫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
1)这真不愧是一只——生交流,师总结,板书:高明。
2)借助板书,释疑猫为什么是老虎的师傅。
同学们,猫是老虎的先生,不仅是因为猫教老虎——扑捉吃,更因为猫有先见之明,对老虎早已——留了一手,才能——逃过一劫。
这真是高明,难怪作者说——猫是老虎的先生。
那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解决了。
2)那故事学完了,现在谁能借着板书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自己先练练。
你不仅把故事说完整了,还把老虎的想说了进去,真棒!要是把怎么说加进去就更好了!
谁再来说?
(三).学习第三小节
听了这个故事,鲁迅有是怎么想的呢?谁来读读?(出示课文第三小节) 1.学“侥幸”:在作者看来,这是?(侥幸)注意侥是什么旁?谁来说说“侥幸”是什么意思
解释词语:出示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课文中哪个词和它意思相近?是呀,幸而老虎很性急,才使猫——
2.从“侥幸”这个词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也为猫捏一把汗,还好猫高明,才逃过一劫。
要不然如果老虎学会了爬树,那从桂花树上——学生读五、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读完了故事,大家有没有明白什么道理?交流2人
2.对呀(出示:善良的人要小心防备那些心怀鬼胎、心术不正的人),中国有句老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其实这句话不仅对猫有帮助,对于听故事的我们更有所启示。
3.鲁迅先生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回家以后,也开动我们的小脑筋,想一想过了些日子,猫在树林里遇到了老虎又会发生什么呢?把它写下来。
34、猫是老虎的先生(善良高明)
教(扑、捉、吃)
猫不教上树老虎
杀掉
留了一手逃过一劫有所防备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