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 节流过程(throttling process) 通常气体是通过多孔塞或小孔向压强较低
区域膨胀—节流过程。

p1 孔

p2
实际气体通过节流过程温度可升高或降低,
这称为焦耳汤姆孙效应(Joule-Thomson effect)。 温度降低叫正的焦耳汤姆孙效应,可用来
制冷和制取液态空气。
p1
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 律
本章目录
§ 3.1 准静态过程 § 3.2 功 § 3.3 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
§ 3.4 热容量 § 3.5 绝热过程 § 3.6 循环过程 § 3.7 卡诺循环 § 3.8 致冷循环
§3.1 准静态过程(quasi-static process)
热力学系统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 ,
←快
←缓慢
非平衡态 非准静态过程
接近平衡态 准静态过程
平衡即不变 过程即变化 矛盾
统一于“无限缓慢”
只有过程进行得无限缓慢,每个中间态才可
看作是平衡态。
如何判断“无限缓慢”?
引入弛豫时间(relaxation time) :
平衡破坏 恢复平衡 t过程 > :过程就可视为准静态过程
所以无限缓慢只是个相对的概念。
▲ 良好绝热材料包围的系统发生的过程; ▲ 进行得较快而来不及和外界发生热交换
的过程。
特点: dQ0
由 dQdEdA dEdA
一. 理想气体的准静态绝热过程
过程时间 << 传热时间
热 一 0 p d V : C V , m d T

d Q dA dE
pV RT p d V V dp R d T②
C dQ dT
定体热容量
CV
(dQ dT
) V
(体积不变)
定压热容量
Cp
(dQ dT
) p
(压强不变)
一摩尔物质温度升高1度所吸收的热量叫 摩尔热容量, 即:
Cm
1(dQ)
dT
——摩尔数
定体摩尔热容量
1 dQ
CV, m (dT)V
定压摩尔热容量
1 dQ
Cp,
m
(dT)p
二. 理想气体的内能
气体的绝热节流过程是等焓过程。
可以证明(自己完成),理想气体因为内能只是
温度的函数,不存在焦耳 汤姆孙效应。而实际气体 却都存在该效应,这说明它们的内能还和体积有关
(即气体分子间必存在相互作用力)。
焓是态函数,它是等压过程中系统吸的热量。
即: d Q p d E p d V d E (p) V d H
p ( p1 ,V1) 一个点代表一个平衡态 过程曲线
(p ,V )
(p2 ,V2)
O
V
改变系统状态的方法:1.作功 2.传热
§3.2 功(work)
通过作功可以改变系统的状态。
体积功 dA = pdV
p
dA 表示它只是微小量,
dA= pdV
而不是某个函数的全微分。
A V2 pdV — 过程量 V1
对理想气体,考虑一个等压过程:
dQpdEdAp(热一)
dQpCp, mdT
Cp, mCV, mR
dECV, mdT
— 迈耶公式
dA ppd V dp()V R d T思考 为何 cp,mcV,m?
定义 比热容比 C p,m
(比热比)
C V ,m
由气体分子动理论,对刚性分子理想气体:
dE i RdT
Q1 工质 A
上的闭合曲线表示。 定义热循环效率
0
|Q2|
V
热循环(正循环)
A Q1|Q2| 1|Q2|
Q1
Q1
Q1
~ 十 % , 几~ 2 3 0% 0
蒸汽机
内燃机
§3.7 卡诺循环 (Carnot cle)
卡诺(Carnot ,法国人,1796 1832) 卡诺循环:工质只和两个恒温热库交换
2
dECV, mdT
i CV,m 2 R
C
p ,m
iR 2
R
i 2
C V ,m
iR
i
2
5
3
1 . 67
7
5
1 . 40
8 6
1 . 33
(单 ) (双 ) (多 )
热容量是可以实验测量的, 的理论值 可以与 的实验值比较(见书P112 表3.1)。
▲ 常温下: 对单原子分子气体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
由此可定义系统的一个状态量——内能 E, 令内能 E 的增量满足关系:
E2E1A绝 热 12( 外 界 )
上式既给出了内能的概念,又给出了内能 的度量。
实验和理论都表明: E理气 E(T)
▲ 热量(heat) 我们已经有了内能的定义,由此可以进一步
通过内能的变化来定义热量。
考虑一个只传热不作功的过程: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能量
从高温向低温物体的传递
碰撞
一般情况 E1
A Q
E2 实验表明,有:
Q (E 2 E 1 ) A E A— 热力学第一定律
A > 0 系统对外正作功,Q > 0 系统吸热
对任意元过程有:
dQdEdA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 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系 统内能的
增量和系统对外界作功之和。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性(振动自由度被“冻结”)。
例 已知:1 mol、温度为T 1的He气和2 mol、
温度为T2的O2气经历如图所示的过程。

性 He
O2
绝 1
2
热 壁
T1
T2
He
O2
1
2
T
T
挡块
不漏气无摩
(可撤掉) 擦的导热板
求:终态的 T =?
解:在该过程中,虽然 He 和 O2之间有热和 功的交换,但它们总体的内能是不变的。
称为热力学过程(简称“过程”)。 过程进行的任一时刻系统的状态并非平衡态。
始平衡态
一系列非 平衡态
末平衡态
热力学中,为能利用平衡态的性质,引入 准静态过程的概念。
准静态过程:系统的每一状态都无限接近于 平衡态的过程。即准静态过程是由一系列平衡 态组成的过程。
准静态过程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是实际 过程的近似。
外界不作功
E1 Q E2
系统 dQ Q
定义热量: Q( E2E1) 不作功
Q > 0 系统吸热, Q < 0 系统放热 有了功、热量和内能的度量,就可由实验给 出热力学第一定律了。
§3.4 热容量(heat capacity)
一. 摩尔热容(量) 定义系统温度升高1度所吸收的热量为系统的
热容量,即:
p2
多孔塞
设气体通过多孔塞前:内能E1、体积V1 气体通过多孔塞后:内能E2、体积V2 当 p1和 p2保持一定,且过程绝热时: Q = 0,A = p1 V1 p2V2,由热一律有:
0 E 2 E 1 p 2 V 2 p 1 V 1 E 1p 1 V 1E 2p2 V 2 令 H1 H2
定义:H = E + pV 称为“焓”(enthalpy)
例如分析内燃机气缸内的气体经历的过程:
气体压强的弛豫时间:
p
L v
容器的线度 分子热运动平均速率
气缸线度: L ~ 10-1 m
分子平均速率: v ~ 102 m/s
p ~ 10-3 s
内燃机活塞运动周期 t ~ 10-2 s > p(10 -13s)
所以汽缸的压缩过程可认为是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可以用过程曲线来表示:
即 E H e E O 2 0
1 C V , m e ( T H T 1 ) 2 C V , m 2 ( T O T 2 ) 0
将 CV, mHe2 3R和CV, mO 2 5 2R代入上

T 31T1 52T2
31 52
§3.5 绝热过程(adiabatic process)
绝热过程:系统和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过程。 下列条件下的过程可视为绝热过程:
0
V1
V V+d V V2 V
此外还有摩擦功、电流功、电磁场的功等。
通过作功改变系统热力学状态的微观实质:
分子规则运动的能量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能量
碰撞
3.3 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
(heat,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传热也可以改变系统的状态。通过温度差
传递的能量叫热量,它用 Q 表示,也是过程量。 传热的微观本质是:
Q1
T1
lnV2 V1
2→3: 4→1:
TV1 12
TV1 11
T T22V V4311
V2 V3 V1 V4
(闭合条件)
卡诺热机循环的效率
c
1
T2 T1
说明:①c与理气种类、M、p、V的变化无关,
▲ 内能(internal energy)
我们可以仅靠绝热作功来改变系统状态:
A绝热Ⅰ
1
2
A绝热Ⅱ
1
2
例如我们把下面的水、叶轮和电阻作为系统:
A绝热Ⅰ
(机械功)




R
绝 热 壁
具有相 同的始
末、态 I
水 A绝热Ⅱ
(电流功)
R
实验表明:只要1和2状态确定,则
A绝热 I A绝热 II — 与过程无关
实例:火力发电厂的热力循环
锅炉 Q1
汽轮机
冷凝器 水泵
A1 电力输出 p p饱
Q2
A2
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