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80节-28号字版)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80节-28号字版)


电源、水龙头是否关好。值班。
13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节 热力学概论 一、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热力学:研究宏观体系能量转换、变化的方向与限 度。 • 化学热力学:将热力学基本原理应用于研究化学现 象及与化学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热力学的方法和局限性 • 演绎的方法:物理方法及数学推理、运算。 • 局限性:不涉及时间的概念,不知道反应的机理、 速率和微观性质,只讲可能性,不讲现实性。(化 学动力学--现实性)
35
• [注意] Q 和 W 都不是状态函数,其数值与变化途 径有关,是过程变量。 • [问题] 说体系某一状态有多少热或多少功这种说法 正确吗?
答:不正确。应根据过程来计算Q 、W ,不是根 据状态来计算。因为Q 和 W 都不是状态函数(不是 体系的性质),其数值与变化的途径有关, 是过程变 量。
• 途径: 完成某一状态变化所经历的具体步骤称为途径。
33
六、热与功 • 体系与环境的两种能量传递形式:热和功。 • 单位:J(国际单位)、 kJ ( 1cal = 4.184 J ,1 J=0.239cal )
34
热 (Q):体系与环境之间因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质点无序运动) 取号:Q 对体系而言,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性质:途径函数,微分表示为 Q (与状态函数区别) 功 (W):除热外,体系与环境间传递的一切能量。 (质点有序运动) 取号:对体系而言,作功为负(体系对环境做功), 得功为正(环境对体系做功)。 (注意:第五版W取号规定正好相反) 性质:途径函数,微分表示为 W (与状态函数区别)
21
四、状态函数与状态方程 1. 状态:体系处于某一状态,即体系具有确定的各种 性质(包括组成、重量、温度、压力、体积、密度、 内能等) 。 2. 状态函数:表示体系整体性质的函数。 • 常见状态函数:内能 (U),焓 (H),熵 (S),吉布斯 函数 (G) 等(方便讨论问题或表示体系的整体性质 的)。 • 常见状态变量:T,p,V,组成(浓度) ,质量等 (通常是采用易于直接测量的)。
(3) 恒容过程:V1= V2(体系的体积始终保持不变)
(4) 绝热过程: Q = 0(在变化过程中,体系与环境 不发生热的传递)
32
• 常见的状态变化过程:
(5) 循环过程:体系从始态出发,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
回到了始态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状态
函数的变化量都等于零(周而复始,数值还原)。
22
• 状态函数与状态变量都是体系的性质,函数与变 量是相对的划分。
• 实践证明:对纯物质(或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体系, 体系的状态函数只需用2个变量就足以确定。即 x = f (T, p) 或 x = f (T, V) 等
• 对于含有 n 种物质的均相封闭体系,只要指定 n + 2 种体系的性质,则体系的状态和其它性质也就完 全确定了(通常采用T、p、 n 或 T、V、 n)。
7
[例2] 利用表面现象提高药物的疗效:一定量的物质, 当它的表面积越大时,其表面性质也越明显。在药
剂学上,常利用增加药物的分散度来改善药物的性
质(如提高药物在胃肠液中的溶解速度,增加药物 的吸收等)。例如口服灰黄霉素在同样的疗效情况 下,粒径为2.6um的用量仅为粒径为10um用量的一 半。
中药的超微粉碎
9
理论课 绪论、第1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2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3章 化学平衡 第4章 相平衡 第5章 电化学(电解质溶液) 第6章 化学动力学 第7章 表面现象 第8章 胶体 复习
8 学时 8 学时 3 学时 6 学时 6 学时 8学时 6 学时 4学时
10
实验课(80学时,2010级):共七个实验。
38
第三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将能量守恒原 理应用到热力学体系中 。 能量守恒原理: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 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能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 一种形式,但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
• 一个物质的总能量 E 为
E K V U
39
二、内能 ( U ) • 内能(也称为热力学能), 是体系中物质的所有能量的 总和。 • 性质(1):U 是一个广度性质,为状态函数。体系处 于某一状态,其U 有确定值。根据始、终态计算ΔU。 对纯物质的均相封闭体系,U = f ( T, p ) 或 U = f ( T, V ) 。
U U dU dp dT T p p T U U dU dT dV T p V T
物理化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化学教研室 洪奕
1
教材:
《物理化学》侯新朴主编,人民出版社,第六版
《物理化学实验》学校编
《习题解》侯新朴主编, 第五版
2
理论课(52课时) 物理化学(80课时)
实验课(28课时)
考试要求:以上课内容为主。
课程成绩总评: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
(主要为实验)占30%。
15
16
17
反应罐示意图
18
• 反应罐示意图 • 敞开体系:连续进入和引出物料,并加热、搅 拌。 • 封闭体系:关闭物料进出口,只加热、搅拌。 • 孤立体系:关闭物料进出口,停止加热及搅拌, 包上绝热套。 • 热力学上通常: 体系+ 环境 = 孤立体系 • 如: 保温水瓶近似作孤立体系,体系加环境作孤立 体系.
8
• 与药学的联系:通过计算设计新药,设计可行的 合成路线和工艺条件;研究药物合成的反应速率 及机理;确定药物中有效成份的存在形态,并研 究其稳定性及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研 究药物的作用机理;研究药物的剂型等。
三、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 • 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理论)的正确理解。 • 基本计算(公式的应用条件),练习题。 • 常用物理量的单位(量纲)等。
络合物不稳定常数的测定(化学平衡) 恒温槽的装配和性能测试 (基础操作) 苯-乙醇双液系相图(1)(相平衡)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动力学)
苯-乙醇双液系相图(2)(相平衡)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动力学)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物质的比表面(界面化 学)
实验分 3 个小班。各小班轮次循环完成七个实验。
19
二、体系的性质(分为二类) 1、广度性质 • 又称为容量性质,具有加和性,它的数值与体系中 物质的量成正比。如质量、体积、内能、熵等。 2、强度性质 • 不具有加和性,它的数值取决于体系自身的特点, 与体系中物质的量无关。如温度、压力、密度等。 三、热力学平衡态 • 当体系的诸性质不随时间而改变,则体系就处于热 力学平衡态。此时,同时存在热平衡、力平衡、相 平衡和化学平衡。
11
实验课时间安排(80学时,2010级药物制剂) :
七个实验:第 4、5、6、8 、9、10、12周 时间:星期三上午 9:20—12:00 地点:药科楼C区二楼物理化学实验室
12
实验要求和安全守则
1. 每人须备实验记录本1本(用于实验预习和实验
原始记录);实验报告用实验报告纸写;实验时
穿白大褂。 2. 实验过程,认真操作,细致观察。遵守实验室规 则,保持安静,注意安全。 3. 实验完毕,洗涤清洁仪器,整理好实验台。检查
14
第二节 热力学基本概念 一、体系(系统)与环境 • 体系: 被划分出来作为研究对象的部分。 • 环境: 体系之外与体系密切相关的部分(体系与环 境之间可有物质、能量的交换关系)。 热力学体系的分类: a. 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b. 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无物质交 换。 c. 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既无能量交换,也无物质 交换。
分子本身无体积。 实际气体 p →0 时
30
• 实际气体(*了解) • 如范德华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a p 2 V b nRT V
31
五、过程与途径 • 常见的状态变化过程:
(1) 等温过程:T1= T2 = T环
(2) 恒压过程: p1 = p2 = p环(p外)
20
• 热平衡 : 体系内各部分以及与环境具有相同的温度。 (*如果体系与环境间是绝热的,则体系与环境的温 度可以不等。) • 力平衡: 体系内各部分以及与环境的各种作用力达到 平衡,边界不再移动,如体系各部分与环境压力相 等。(*如有刚壁存在,虽双方压力不等,但也能保 持力学平衡。) • 相平衡 : 多相共存时,各相的组成和数量不随时间 而改变,即各相之间无净物质的转移。 • 化学平衡 : 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数量不再随时间而 改变。
24
环路积分 V
dv 0 (从始态回到始态)
(周而复始,数值还原) (4) 状态函数的集合(和、差、积、商)也是状态函 数。
25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 状态函数改变后,状状态函数改变后,状态一定改变。(√)
27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3
理论课 绪论、第1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2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3章 化学平衡 第4章 相平衡 第5章 电化学(电解质溶液) 第6章 化学动力学 第7章 表面现象 第8章 胶体 复习
8 学时 8 学时 3 学时 6 学时 6 学时 8学时 6 学时 4学时
4
物理化学---绪论
绪 论
一、物理化学的任务和内容 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 入手来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在实 验方法上也主要采用物理学中的方法。主要研究 的内容: 1. 化学热力学: 研究化学反应能量转化以及变化的方 向和限度; 及与化学变化密切相关的相变化、表面 现象、电化学等。
5
2. 化学动力学: 研究化学反应的速度和反应机理。
3. 物质结构: 研究原子、分子、晶体结构及结构与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