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含油污水处理方法概述

含油污水处理方法概述

目录1.水体油污染来源 (1)2.水体中油污染的危害 (1)2.1石油对生物的毒性及危害 (1)2.2石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2.3恶化水体,危害水产资源 (1)2.4污染大气 (1)2.5影响农作物生长 (2)2.6影响自然景观 (2)3.油类在水体中的存在状态与处理方法的关系 (2)4.水体油污染治理方法分类 (3)4.1按油类污染物产生与排放过程分类 (3)4.2按对水体中油类污染物实施的作用分类 (3)4.3按处理原理分类 (3)4.4按处理程度分类 (3)5.常用除油工艺简介 (4)5.1隔油 (4)5.1.1原理 (4)5.1.2构造 (4)5.1.3各种类型隔油池简述 (4)5.1.3.1平流式隔油池(亦称API隔油池) (4)5.1.3.2平行板隔油池(亦称PPI隔油池) (5)5.1.3.3波纹板式隔油池(亦称CPI隔油池) (6)5.1.3.4倾斜板式隔油池(亦称TPI隔油池) (7)5.1.4各种类型隔油池的比较 (7)5.2气浮(Flotation) (8)5.2.1工作原理 (8)5.2.2气浮分类与工艺原理 (9)5.2.3各气浮法工艺简述 (10)5.2.3.1电解气浮法 (10)5.2.3.2散气气浮法 (10)5.2.3.3溶气气浮法 (11)5.2.3.4.涡凹气浮(CAF) (16)5.2.4气浮的影响因素 (20)5.2.4.1气泡的分散度 (20)5.2.4.2水质 (20)5.2.4.3压力和温度 (20)5.2.4.4浮选剂的作用 (20)5.3聚结法(粗粒化)除油技术 (21)5.3.1聚结法(粗粒化)除油原理 (21)5.3.2聚结除油步骤 (21)5.3.3聚结材料的选择 (22)5.3.3聚结法(粗粒化)除油的常用装置 (22)5.3.4聚结除油装置构造 (23)水体油污染治理1.水体油污染来源水体油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农业、运输业及生活污水排放和油泄漏,逸人大气中的石油烃的沉降及海底自然溢油等。

其中以工业含油废水量最大,成分也很复杂。

工业含油污水种类颇多,主要包括炼油厂污水,石油勘探开发采油废水,油漆厂废水,冶金、钢铁厂、冷轧厂废水,石化厂废水,拆船厂废水,内燃机机车机务段废水,油港原油压舱水,机电和机械加工厂废水等。

2.水体中油污染的危害2.1石油对生物的毒性及危害石油对生物的毒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量石油造成的急性中毒;另一类是长期低浓度石油的毒性效应。

2.2石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暴露在环境中的石油,其低沸点组分很快挥发进入大气,污染空气。

人类直接摄取各种石油蒸馏物可发生各种中毒症状,受到影响的器官有:肺、胃肠、肾、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

(其中苯、苯并芘以及其它个别的多环芳烃都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2.3恶化水体,危害水产资源陆地含油污水侵入无污染水域或地下,影响饮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并危害水产资源。

油在水体中可以浮油、溶解油、乳化油等形式存在。

浮油漂浮于水面,易扩散形成油膜,当油膜的厚度大于1μm时,可隔绝空气与水体间的气体交换,导致水体溶解氧下降,恶化水质。

溶解油和乳化油则直接污染水体。

2.4污染大气含油废水中含有挥发性有机物,且因以浮油形式存在的油形成的油膜表面积大,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一部分组分和分解产物可挥发进人大气,污染和毒化上空和周围的大气环境。

同时,因扩散和风力的作用,可使污染范围扩大。

2.5影响农作物生长油类物质可吸附在农作物的根茎部,因此用含油废水灌溉农田,不仅会使土壤油质化,而且影响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造成农作物减产或死亡。

同时,油类中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也可被农作物吸收,残留或富集在植物体内,危害人体健康。

由于石油组分能迅速渗入陆源植物的组织中,因此陆源植物(包括盐碱滩植被)要比海藻更易受到油污染。

2.6影响自然景观油类可以相互聚成油湿团块,或粘附在水体中固体悬浮物上,形成油疙瘩,聚集在沿岸、码头、风景区,形成大片黑褐色的固体块,破坏自然景观。

综上所述,水体油污染物对水圈、生物圈、大气圈造成污染和破坏,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存环境,水体油污染治理是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油类在水体中的存在状态与处理方法的关系含油废水来源不同,水体中油污染物的成分和存在状态也不同。

油在水体中存在形式大致分为4种:(1)悬浮油进人水体的油分通常大部分以浮油形式存在,油珠颗粒较大,一般大于15μm,以连续相的油膜漂浮于水面而能被撇除,主要采用隔油池去除。

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离法、吸附法、分散或凝聚法等去除。

在炼油厂废水中浮油含量约占含油量的60%~80%,浮油粒径较大,易于用隔油池去除。

(2)分散油粒径大于1μm的微小油珠悬浮分散于水相中,不稳定,可聚集成较大的油珠转化为悬浮油,也可能在自然和机械作用下转化为乳化油,可采用粗粒化方法去除。

(3)乳化油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油在水中呈乳状液,易形成O/W型乳化微粒,粒径小于1μm,表面常常覆盖一层带负电荷的双电层,体系较稳定,不易上浮于水面,较难处理。

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破乳及COD的降解,一般采用浮选、混凝、过滤等处理方法。

(4)溶解油油在水中溶解度甚小,一小部分油以分子状态或化学方式分散于水体中形成油—水均相体系,非常稳定,一般低于5~15mg/l,均难以自然分离,可采用吸附、化学氧化及生化方法去除。

4.水体油污染治理方法分类油污染治理方法可分以下4类:4.1按油类污染物产生与排放过程分类按油类污染物产生与排放过程可分为末端治理技术、回收利用技术和污染源控制技术。

4.2按对水体中油类污染物实施的作用分类按对水体中油类污染物实施的作用不同分为分离法、转化法和稀释法。

(1)分离法通过各种外力作用,包括机械力、电力、磁力和物理化学作用,把油类从水体中分离出来回收利用;(2)转化法通过化学、光化学、电化学、辐射、超声波和生物作用使水体中油类污染物分解转化为无害物质;(3)稀释分散法包括船舶含油废水,在航行中控制排放、消油分散剂使水面油膜转变为水包油型乳状液,分散到水体中。

4.3按处理原理分类按处理原理,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分为重力分离法、粗粒化法、过滤法、膜分离法,具体方法有隔油池、除油罐、过滤罐、粗粒化罐、油水分离器、气体浮选器等;化学法分为化学破乳,化学氧化法(空气氧化法、臭氧氧化法、氯氧化法、双氧水氧化法、Fenton试剂氧化法、KMnO4氧化法、K2FeO4氧化法等),光化学氧化法;物理化学法有气浮浮选法、吸附法、磁吸附分离法、电化学法;生物化学法有好氧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厌氧法、氧化塘法等。

4.4按处理程度分类按处理程度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深度)处理。

5.常用除油工艺简介我国含油工业废水处理通常采用“老三套”处理工艺,即隔油池—混凝气浮—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而我公司亦采用此工艺,现就隔油、气浮及粗粒化除油加以阐述。

5.1隔油5.1.1原理隔油池是利用油水比重差使其自然上浮分离、去除含油废水中浮油的处理构筑物。

5.1.2构造废水从池的一端流入池内,从另一端流出。

在流经隔油池的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密度小于1.0而粒径较大的油类杂质得以上浮到水面上,密度大于1.0的杂质则沉于池底。

在出水一侧的水面上设集油管。

5.1.3各种类型隔油池简述隔油池一般分为平流式、斜板式和平流与斜板组合式三种。

5.1.3.1平流式隔油池(亦称API隔油池)其结构如下图所示:隔油池采用固定式集油管收油装置,固定式集油管设在隔油池出水口附近,一般由直径为300mm的钢管制成,由蜗轮蜗杆作为传动系统,既可顺时针转动也可以逆时针转动,但转动范围要注意不超过400集油管收油开口弧长为集油管横断面600所对应的弧长,平时切口向上,当浮油达到一定厚度时,集油管绕轴线转动,使切口浸入水面浮油层之下,然后浮油溢入集油管并沿集油管流到集油池。

其构造如图所示:API隔油池操作要点:①当采用连续隔油方式时,应根据隔油池运行情况加以确定集油管切口浸入液面的深度(根据隔油池油层厚度及调试期间运行情况加以确定),确保刮油刮泥机刮除的污油含水率较低;当采用间歇隔油方式时,应根据油层厚度,转动集油管并控制好集油管的开度,开动刮油刮泥机,池面见水后停止刮油,刮油时应尽量少集入水(可根据隔油池油层情况或排油中污油的含水率加以判断)。

②冬季如果污油温度过低,排油不畅,可打开集油管旁蒸汽盘加温以助排油。

③隔油池停运时,要先将池内浮油、油泥彻底集净后再行放空。

集油管道则要冲洗干净,有必要时还要用蒸汽吹扫排油管道。

集油时注意油管的开度,尽量少带水;5.1.3.2平行板隔油池(亦称PPI隔油池)平行板隔油池是在隔油中按450倾斜设置许多平行板,含油污水通过时由于油粒上浮碰到平行板,细小的油粒就在板下凝聚成比较大的油膜。

由于在池内设置了数层平行板,所以油粒的上升距离与平流式隔油池相比非常短,这种形式的隔油池与斜板沉淀池原理有点相似,可以得到较高的隔油效率。

如下图示:5.1.3.3波纹板式隔油池(亦称CPI隔油池)波纹板式隔油池是在隔油中按450倾斜安装许多塑料(或玻璃钢)波纹板,污水在波纹板中通过使污水中的油和泥渣进行分离。

其结构如下图所示:5.1.3.4倾斜板式隔油池(亦称TPI隔油池)倾斜板式隔油池亦是在隔油中以450倾斜安装许多塑料(或玻璃钢)波纹板,但其板体及池的结构上都作了一些的改进,其除油效率较波纹板式隔油池高。

5.1.4各种类型隔油池的比较5.2气浮(Flotation)5.2.1工作原理气浮法亦称浮选法,其工作原理是设法在水中通入或产生大量微细气泡,形成水、气及被去除的物质三相非均一体系,在界面张力、气泡上浮力和静水压力差的作用下,使气泡和被去除物质的结合体上浮至水面而成为浮渣,把浮渣撇除后,即达到从液相中分离固体或液休颗粒的目的。

气浮法适用于去除水中相对密度接近1的物质。

污水中悬浮颗粒的表面特性,与气浮效率密切相关。

亲气颗粒易与气泡吸附而气浮效率较高;亲水颗粒难与气泡粘附而气浮效率较低。

向污水中投加适当的药剂,可改变悬浮颗粒的表面特性,从而可提高气浮效率。

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污水中的悬浮污染物,使其浮力大于重力和阻力,从而使污染物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然后用刮渣设备将其刮除,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这便是气浮,如下图所示:5.2.2气浮分类与工艺原理 一般而言是根据气泡产生的方式将气浮方法加以分类,详细的分类及工艺原理见下表:θθ亲水性颗粒气泡颗粒 1.2σ1.2σ1.3σ 2..3σ 2..3σ 1.3σ5.2.3各气浮法工艺简述 5.2.3.1电解气浮法直流电的电解作用下,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微气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