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版)质量自查自纠检查表
(完整版)质量自查自纠检查表
7.桥涵背后回填未施工。
(四)基坑施工
1.施工降水是否按施工降水方案实施,降水是否有效。
2.基坑支护桩是否与设计一致,并按设计进行施工,有无断桩、倾斜,如何处置。
3.在基坑施工中,是和否对基坑围岩、桩墙系统进行动态观测,并及时反馈信息。
4.钢筋笼加工接头处理,绑扎、焊接方式、安装是否设计一致,对加工好的钢筋笼等采取什么防护措施。
4.施工量测资料是否存在涂改,总工定期对资料审查并签字。
5.原材料进场检验与试验是否按监视测量计划实施,对不合格品是否进行合理处置。
6.现场与加工场所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标识、配合比标识是否规范齐全。
7.工程日志记录是否详细,规范,真实,完整。
8.项目QC活动是否开展,并形成相应的记录。
9.纳入公司创优计划的项目,是否成立工程创优小组,在工程中是否收集资料,录象,照片。
4.衬砌外观如何,有无蜂窝麻面、裂纹,及渗漏缺陷,针对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是否有预防措施。
5.二次衬砌与仰拱铺底面,铺底与开挖工作面的安全步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对拱部灌注口、封顶处等易出现脱空部位是否定期进行二次补注浆。
7.混凝土强度是否存在达不到设计要求,采取了什么补救措施。
8.水沟、电缆沟槽是否顺直,盖板平顺,有无缺角。
(二)路基施工
1.路堤施工,填料原料及级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路堤施工前,防排水施工是否形成,是否制定了雨季路基施工方案。
3.路堤施工,是否做到分层填筑碾压。密实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4.路堑施工,截水、排水系统是否形成,逐层顺坡开挖,路堑边坡是否稳定。
5.路基防护结构物形式是否与设计一致。
6.浆砌片石挡护施工砂浆是否饱满,片石等原材料、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承载力、挡护形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支护桩混凝土施工是否一次性连续灌注,密实度是否符合要求。
6.土体开挖方案是否与设计一致,边坡是否进行防护,是否稳定,存土点是否对基坑有影响。
7.基坑回填是否分层、对称回填压实。
8.模板工程、脚手架技术方案是否进行专项交底,满足施工要求。
9.结构防水层,止水带是否安设计施工。
1.施工降水按施工降水方案实施,降水有效。
4.项目是否建立施工旁站制度,对关键工序做到全过程旁站,旁站是否连续,旁站记录是否详实。
5.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编制,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内容符合编制办法要求。
6.质量检查制度、奖惩办法是否制订,并认真执行,记录齐全。
7.分包合同中是否明确质量标准,及保修责任。
8.设计文件、图纸是否及时进行复核,相成相关记录。
2.二次衬砌是否在初支变形稳定后施作,混凝土原材料是否合格,混凝土拌和是否采用自动计量系统,施作是否作到分层浇注,分层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施作后是否作到及时养护,对局部质量缺陷是否及时修复。
3.仰拱施工是否采取一次性施工,是否采用过轨梁技术,超挖地段是否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有仰拱段施工,仰拱和充填采取两次施工,施工后在混凝土为达到设计强度前,是否采取了保护措施。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措施是否按设计施作。
6.壁后注浆是充填密实,有无上浮,采取了什么措施。
7.管片表面是否存在渗漏,掉角,裂纹现象,及时进行了修补。
三
内业资料
1.技术交底是否在施工前进行编制,审批、签字手续是否齐全,重要交底是否进行培训,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措施是否齐全。
2.质检资料是否及时编制,签字手续是否齐全。
3.变更手续是否齐全,及时办理。
6.质量检查制度、奖惩办法是否制订,并认真执行,记录齐全。
7.分包合同中明确质量标准,及保修责任。
8.设计文件、图纸及时进行复核,形成相关记录。
9.使用的施工规范标准、作业文件有效,对规范标准未定期组织学习,未形成相关记录。
10.施工技术交底规范、及时,审批、交接手续齐全,重要技术方案进行集体论证,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了培训,记录齐全。
3.模板工程是否进行了设计检算。
4.混凝土外观如何,有无蜂窝麻面、裂纹,及渗漏缺陷,针对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是否有预防措施。
5.钢筋加工、连接、安装是否规范要求。
6.桥涵防水层对称回填压实。
1.基础施工,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基础形式与设计一致。
7.特殊路基处理是否按照设计进行施工。
未施工
(三)桥涵施工
1.基础施工,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采取了那些特殊措施。基础形式是否与设计一致,变更手续是否齐全。
2.混凝土墩台施工,混凝土原材料是否合格,混凝土拌和是否采用自动计量系统,施作是否作到分层浇注,分层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施作后是否作到及时养护,对局部质量缺陷是否及时修复。
9.使用的施工规范标准、作业文件是否有效,对规范标准是否定期组织学习,并形成相关记录。
10.施工技术交底是否规范、及时,审批、交接手续是否齐全,重要技术方案是否进行集体论证,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了培训,记录齐全。
11.产品监视和测量计划是否审批,与设计要求一致。
12.对重要工序是否编制了作业指导书,重大的质量通病制订预防措施。
自查自纠质量检查表
项目名称:检查人:日期:2018年0 7月30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及存在问题
备注
一
质量保证体系
1.项目是否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上墙。
2.是否制订质量管理办法,管理制度,部门及相关岗位质量职责是否制订,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3.项目是否配设专职质检人员,数量是否符合要求,做到持证上岗,证件是否有效。
3.钢筋网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加工网格尺寸是否符合设计,钢筋网铺设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要求,与锚杆等是否连接牢固。
4.钢架原材料规格型号是否与设计一致,加工规格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安装垂直度,搞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喷射混凝土是否采用了湿喷工艺,喷射混凝土基面集中出水是否进行引流,自动计量是否准确,喷射混凝土厚度是否符合要求。喷射混凝土是否把网片,钢架全部覆盖,钢架与围岩间是否喷射密实。超挖部分是否喷射密实,有无回填杂物。
6.现场与加工场所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标识、配合比标识规范齐全。
7.工程日志记录详细,规范,真实,完整。
8.项目开展QC活动,未形成相应的记录。
9.项目纳入了公司创优计划,成立工程创优小组,在工程中收集资料,录象,照片。
10.项目建立了质量事故档案,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检查结论:
1.项目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上墙。
2.项目制订了质量管理办法,管理制度,部门及相关岗位质量职责,审批手续齐全。
3.项目配设专职质检人员,数量符合要求,做到持证上岗,证件有效。
4.项目建立施工旁站制度,对关键工序做到全过程旁站,无旁站记录。
5.项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审批程序符合要求,内容符合编制办法要求。
4.洞口地表下沉,拱顶下沉是否及时监测。
隧道开挖
1.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进尺与设计、交底是否一致。并根据地质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2.隧道施工是否遵循新奥法原理,采取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施工,超欠挖控制符合规定。
3.开挖中线、高程控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项目是否编制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并按方案实施,反馈指导施工。隧道地质素描是否开展,并指导施工。
2.混凝土墩台施工,混凝土原材料合格,混凝土拌和采用自动计量系统。施作作到分层浇注,分层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施作后作到及时养护,对局部质量缺陷及时修复。
3.模板工程进行了设计检算。
4.混凝土外观局部有无蜂窝麻面,针对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采取了预防措施。
5.钢筋加工、连接、安装规范。
6.桥涵防水层未施工。
2.基坑支护钢板桩与设计一致,并按设计进行施工,。
3.在基坑施工中,未对基坑围岩、桩墙系统进行动态观测,并及时反馈信息。
4.无钢筋笼施工。
5.钢板桩施工。
6.土体开挖方案与设计一致,无边坡防护,稳定,存土点对基坑无影响。
7.无需回填。
8.模板工程、脚手架技术方案进行专项交底,满足施工要求。
9.无结构防水层,无止水带施工。
6.超前支护是否按设计施作,如超前锚杆小导管,超前管棚等。
隧道
衬砌
1.二次衬砌防排水、止水系统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排水盲管是否铺设牢固,畅通,复合防水板材质性能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防水板铺设是否铺设方式、范围符合设计,防水板铺设前基面是否平整,无尖锐物体,焊缝、搭接是否符合要求,有无破漏现象,铺设过程是否履行三检制。
11.产品监视和测量计划审批,与设计要求一致。
12.对重要工序编制了作业指导书,重大的质量通病制订预防措施。
二
标准化作业
(一)山岭隧道(暗挖)工程
洞口工程
1.洞口边仰坡防护是否及时施作,有无安全质量隐患。
2.洞口边仰坡排水沟、截水沟是否已施作,排水系统是否完善。
3.洞门是否及时施作,结构物是否与设计一致。
5.监控量测是否按计划实施,布点是否及时,布点与监测频次是否符合要求,数据是否准确,对量测数据是否及时整理分析,反馈指导施工。
隧道支护
1.隧道支护是否紧跟开挖及时施作,支护方式是否符合技术交底、设计要求
2.锚杆材料、种类,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安设数量、间距,垫板是否按设计施作,锚固材料是否与设计一致,砂浆是否饱满,拉拔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五)盾构工程
1.盾构工作竖井是否按设计进行施工,加固,有无安全质量隐患。
2.掘进中,是否严格控制中线平面位置与高程,纠偏措施是否制定。
3.管片加工是否建立驻场监控措施,钢筋笼加工是否与设计一致,钢筋等原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4.管片防水密封条是否按设计粘贴,达到防水效果。
5.管片拼装高程中线控制如何,是否平顺,螺栓是否上全拧紧。
10.项目是否建立了质量事故档案,并对发现的不合格品按程序进行评审,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