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屠宰场卫生消毒管理制度(2)

屠宰场卫生消毒管理制度(2)

屠宰厂卫生消毒管理规范
屠宰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卫生消毒制度,有专职卫生消毒工作人员,有必备消毒器械,并有15日以上的消毒药品库存。

一、入厂消毒:运送活畜禽进厂及外来人员进厂前必须进行消毒,至少应设有消毒池(与厂门同宽,长2米,深0.5米),建议采用5%的漂白粉作为消毒液,消毒液夏天2天更换一次,春秋季3天更换一次,冬天宜采用生石灰代替消毒液铺在消毒池上,厚度约2厘米左右。

鼓励有条件的屠宰厂设立喷淋式消毒,建议采用1%的漂白粉作为消毒液。

二、生产车间消毒。

1、日常消毒:生产车间实行经常性消毒。

每日工作完毕后,必须将全部生产地面、墙裙、通道、排污沟、台桌、设备、用具、工作服、手套、围裙、胶靴等彻底洗刷干净,并用82℃热水或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建议采用10%—20%的草木灰或2%—5%的来苏尔消毒。

2、每周一次的大消毒:每周必须进行一次大消毒。

在彻底扫除、洗刷的基础上,对生产地面、墙裙和主要设备用1%—2%氢氧化钠溶液或2%—4%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喷洒消毒,保持1—4小时后,用水冲洗干净。

3、刀具器械消毒:可用82℃热水或0.015%的碘溶液进行消毒。

必须作到一头生猪一消毒。

三、运肉车辆消毒:运肉车要做到一天一消毒。

先将车辆打扫干净后,用60—70℃的热水进行消毒。

或用1%—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洒消毒,20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注意氢氧化钠对车厢的腐蚀)。

四、工作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应有专门的通道,通道上应设有更衣间和淋浴间,进入车间前,应淋浴消毒。

手部消毒可用75%的乙醇檫拭消毒或用0.0025的碘溶液消毒。

胶鞋、围裙等橡胶制品,可用2%—5%的福尔马林进行檫洗消毒。

工作服、口罩、手套等应煮沸消毒。

五、废弃物处理消毒:动物粪便可采取堆积发酵进行消毒。

堆积时要疏松、各层薄厚一致,高度1—2米,侧面倾斜度以70度为宜,堆好后覆盖一层5—10厘米厚的泥土,堆放2—3个月即可,被结核杆菌污染的粪便应堆放
6个月。

发酵干粪,应加水浇湿以便发酵。

其他废弃物可参照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实行。

六、待宰圈及地面消毒:待宰圈实行每天清洗消毒一次;每月进行一次大消毒。

在将粪便、垫草、表土和垃圾集中后按规定进行处理后。

对地面、墙壁、门窗、饲槽,用1%-—4%的氢氧化钠溶液或4%的碳酸钠溶液进行喷洒消毒,1平方米需消毒液1—2公斤。

喷洒后关闭门窗2—3小时,然后打开门窗通风,并用水冲洗饲槽以除去药味。

圈设墙壁还可以定期用石灰乳粉刷。

七、隔离圈消毒:实行每批动物实行消毒一次。

消毒方法同六。

八、急宰间消毒:实行每宰杀一头动物消毒一次。

消毒方法同屠宰车间的大消毒相同。

几种常见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