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课件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课件
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3 测量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优 翼
复习导入
要想精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什 么工具呢?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 长度单位?
米和厘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 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 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难 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对应练习 (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
1. 填一填。
2 厘米 8 毫米 4 厘米 2 毫米
对应练习 (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2题)
2. 量一量。
8 毫米 13 毫米
25 毫米
巩固练习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元的硬币大约厚1( 毫米 ) 一支新铅笔长16( 厘米 )
一块橡皮厚15( 毫米 ) 李强的身高是140( 厘米 )。
巩固练习
2.填空。 6厘米=( 60 )毫米
30毫米=( 3 )厘米
8厘米=( 80 )毫米 50毫米=( 5 )厘米
57毫米+43毫米=( 10 )厘米
巩固练习
3.选择正确的答案。 (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A )。
A、1毫米 B、1分米 C、1米
(2)一本《学练优》的厚度约是6( C )。
A、米
B、厘米 C、毫米
(3) 10枚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0( A )。
A、毫米 B、厘米
C、米
拓展练习
4.
铁钉长( 1 )厘米( 7 )毫米 忽视起点的位置而产生错误。起点是1厘米处, 终点是2厘米7毫米处,所以铁钉长度要用终点 长度减起点长度,所以是1厘米7毫米长。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 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数,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 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2题让学生先 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 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3、5题。
新知探究
我量出的长 是……
数学书的厚度不 到1厘米,怎么 办?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 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新知探究 知识点2: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 还有什么刻度?
新知探究
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 1厘米=10毫米
新知探究
哪用些手物势品表的 示长 出度1毫大米约的是长1度毫米。?
1分硬币的厚度 身份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大约是1毫米
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 作单位?
新知探究
游戏:猜一猜,像我们数学书这样的纸, 把它捏紧,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动动 手证实你的想法吧!
像我们数学书这样的纸,把它捏紧, 10张纸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 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课堂小结
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 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2. 1厘米=10毫米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新知探究 知识点1:毫米的认识 (教材第21页例1)
1 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