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人与海》有感————人生能有几回搏
马投涧乡第四中学
八年级苏萌
读《老人与海》有感
————人生能有几回搏
马投涧乡第四中学八年级苏萌
轻轻合上《老人与海》这本书,不禁思绪万千,我的心早已随着这书飘到那波涛汹涌的大海。
这本书,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是啊,人生能有几回搏,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老人与海》的故事很简单,写的是老人年纪大了,无儿无女,除了在大海里靠打渔为生,便无依无靠,日子过得异常艰苦。
老人很不幸,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钓到鱼了。
没有鱼就没有了食物和收入的来源,老人只能驾一条小船,深入大海中去捕鱼。
那条小船根本经不起海浪的袭击,在海上摇摇欲坠,随时可能会被大海吞没。
驾如此一页扁舟,能深入大海中捕鱼,就足够说明老人的勇气了。
或许是上帝以为老人勇气可嘉,老人在努力了半天之后,终于有一条大鱼上钩了。
可是,那条鱼太大了,仅凭老人一人之力,几乎无法将鱼钓起。
但是老人和凶残的大鱼搏斗,鱼也和老人、小船拼命。
老人用鱼叉、棍子、绳索和鱼搏斗,鱼也用他巨大的身躯撞击小船来还击。
小船随时有可能被大鱼撞翻而沉入海底。
老人冒着生命危险,用尽所有办法,将鱼杀死捕获。
此时,原以为老人制服了大鱼,得以回航享受胜利的成果了。
可是,还没等老人喘口气,大鱼的血液腥味引来了鲨鱼。
这鲨鱼的凶残程度和大鱼相比,何止强上百倍。
鲨鱼大口吞噬着老人的劳动成果,此时已经精疲力尽的老人为了保持劳动成果,不得不和鲨鱼搏斗。
老人又和鲨鱼搏斗一阵,顺利回航。
可是,那条大鱼已经被鲨鱼吃光,只剩下一具骨架了。
尽管鱼肉都被咬去了,但是他是个胜利者,是个英雄。
俗语道:不以成败论英雄,他那坚强的意志,勇敢的精神不比英雄的行为逊色,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一副骨架仍是一个英雄最好的证明。
他不仅战胜了大鱼和鲨鱼,还战胜了自己。
老人的胜利完全在于那敢于拼搏、永不言败、毫不气馁的精神。
真正的胜利是超越自身力量的那种胜利,是为了追求胜利的拼搏过程。
古时的愚公移山,他明知开山绝非易事,也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仍坚持带领子孙后代来开山。
终于感化天帝,命山神搬走了这几座山。
还有“水滴石穿”,“铁杵成针”,“冰冻三尺”等等,不都是在拼搏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吗?
老人,人老,心不老!时间,不能打败他!大海,不能打败他!岁月,不能打败他!金枪鱼,不能打败他!鲨鱼,不能打败他!《老人与海》中有句名言: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这种拼搏精神就是老渔夫战胜困难的利剑。
在现实生活中,碰到困难是难免的,最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对,有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回想自己,每当碰到一点点困难就不耐烦,当失败时就好比泻了气的皮球。
当我看到“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时,我不禁有感而发:虽然老渔夫已经捕到了一些鱼,但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有着更远大的目标。
而我们呢?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自得忘形,没有奋斗的目标,这怎么会成功呢?“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句话,使老渔夫在84次的失败后,在第85次时捕到了大鱼,尝试
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考试的失败而失落,对自己没有信心;也许会因为朋友的背弃而伤心,自暴自弃。
但是,读了《老人与海》后,想想渔夫,再想想自己,就觉得自己碰到的不是问题。
同学们,人生谁没有失败过,最重要的是在失败过后重新勇敢的站起来,积极的去面对,去寻找失败的根本原因,并改正。
今后,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到底,顽强拼搏,决不退缩。
拼搏和信念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信念,拼搏就会成为一时之勇;没有拼搏,信念就是空中楼阁。
仔细想来,一直苦苦支撑着老人,赋予它无限的勇气和毅力的,正是老人那拼搏的精神和顽强的信念。
因为信念,老人便能无所畏惧,勇敢地向大海挑战,因为信念,老人能坚持到底,顽强拼搏到最后。
爱因斯坦说过:“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
”贝多芬身患耳聋,却以顽强的信念做出了《第九交响曲》。
海伦凯勒又聋又盲,却以顽强的信念写成著作……信念的光芒,无不在伟人的身上得以闪耀。
信念,是支起雄伟高楼的钢筋,信念,是点燃熊熊烈火的火星,信念,是扬起破浪风帆的桅杆,信念,是撑起高昂生命的脊梁。
老人为了生存都能做到一搏,何况我们正青春。
青春是一场战斗,拥有顽强信念才不会被击败。
题海漂游思不得解时,坚持一会吧。
挑灯苦读困不能眠时,坚持一会吧。
漫漫跑道挥汗如雨时,坚持一会吧。
在年轻的战场上,信念带给我们源源不断地力量。
心中有一股信念,脚下的路会变得更加坚定,远方的梦想也会变得更加清晰,它会支持我们排除万难,抵达成功的彼岸。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当我们碰到困难而灰心丧气时,一定要坚持,古人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要满怀信心的去迎接挑战。
老人的顽强信念和拼搏精神,如同海洋中的灯塔,散发着熠熠光辉,给了我们生存的勇气,“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全力以赴,坚定自己的信念,要和老人一起,乘风破浪,以全心的面貌去迎接挑战,坚信成功永远属于我们自己!
马投涧乡第四中学八年级苏萌
教师点评:
作品是没有局限的,作家却有局限的,作家的精神是没有局限的,作家的人却是有局限的,海明威留下思考的同时,他也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话: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海、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
如果我能将他们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实,他们将意味许多东西。
很多东西,在名著里都是留下很多东西的,小作者通过读《老人与海》,着重体会到了老人的拼搏精神。
拼搏有时会成功,有时也会失败,老人出海的目的是打鱼,但回来时那条大鱼已经被鲨鱼吃光,只剩下一具骨架了。
尽管鱼肉都被咬去了,小作者却体会到老人是个胜利者,是个英雄。
发出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呼声,因为他体会到了老人那敢于拼搏、永不言败、毫不气馁的精神。
小作者还引用“愚公移山”“水滴石穿”“铁杵成针”,“冰冻三尺”等等,来说明所有成功者都是在拼搏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老人与海》中写到: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小作者说这种拼搏精神就是老渔夫战胜困难的利剑。
小作者写当我看到“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时,我不禁有感而发:虽然老渔夫已经捕到了一些鱼,但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有着更远大的目标。
而我们呢?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自得忘形,没有奋斗的目标,这怎么会成功呢?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小作者对这本名著理解的是相当透彻了,并且联系自己的实际,从思想上对自己做了认真的检讨,学以致用,收获很大。
更可贵的是小作者对老人有这种拼搏精神还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老人有信念的支撑,从而因出对拼搏和信念关系的论述。
这样由表及里,认识问题更加的深刻。
这篇文章语言简明扼要,情真意切,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不足之处,对于《老人与海》中另一人物孩子的感悟,小作者并没有提起。
我想鲨鱼正是宇宙间一切破坏性力量的化身,而老人正是正义的使者。
在人的一生中随时随地都存在这股破坏力量,人生是不停地循环着的,喜剧的落幕,之后就是悲剧的上演;悲剧的落幕,也就意味着喜剧的再度登场。
老人将大马林鱼杀死看似是完美的结果,但同时他还在“酝酿”着自己的悲剧。
鲨鱼的袭击,就是应得的报应。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总是有所追求的,无论追求的东西是好,是坏,追求的手段是正义,还是卑劣;也许能够得到就是最好的结果吧。
在充满悲剧色彩的全文中仍有一丝亮点,那就是孩子。
孩子带回了老人失去的青春,使他找回了自我。
如果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分童心,一分天真,那么世界不再总是灰色。
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作者能写出这样深刻的心得也是难能可贵的。
指导教师:龙安区马投涧乡第四中学申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