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6[基础演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摧藏.(zàng)彷.(páng)徨徘徊.(huái) 伶.(líng)俜.(pīn)B.窈窕.(tiǎo) 遗.(yí)施拊.(fǔ)掌葳.(wēi)蕤.(ruí)C.否.(pǐ)泰哽咽.(yè)玳.(dài)瑁踯.(zhí)躅.(zhú)D.公姥.(lǎo) 便.(biàn)言奄奄..(yǎn) 箜.(kōng)篌.(hóu)【解析】A.“俜”读pīng;B.“遗”读wèi;D.“姥”读mǔ,“便”读pián。
【答案】 C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自缢不堪结发偏邪B.怀愤罗敷驱遣腰襦C.香囊箱帘严装纨素D.精妙嬉戏磐石娇逸【解析】A.邪—斜;B.愤—忿;C.装—妆。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实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却,退下来B.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令,美好C.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出嫁D.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幸,幸亏【解析】幸,希望。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实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否,厄运B.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渠,他C.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赍,携带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告诉【解析】赍,赠送。
【答案】 C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B.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C.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D.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解析】B.教训:古义,教养;今义,训斥或从错误中得到认识。
C.便利:古义,吉利;今义,方便。
D.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
【答案】 A二、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6.开头两句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对表达全诗内容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了兴的手法;为全诗写下感情的基调,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
7.第二段前边画线的诗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艺术手法?突出了女主人公的什么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采用了赋的手法;突出了主人公的心灵手巧,多才多艺。
8.第二段最后画线的诗句,所表现的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 A.勤劳B.温柔C.外柔内刚D.坚强持重【答案】 C(二)阅读下节诗句,完成9~12题。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9.这几句诗采用的写法是什么?不正确的一项是()A.排比和比喻B.夸张和渲染C.铺陈排比D.赋、比、兴【解析】D项中“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段文字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
【答案】 D10.刘兰芝“事事四五通”,其原因是什么?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作为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的挑战。
B.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希望以此获得焦母的好感,使焦母改变主意。
C.借此延缓别离时的到来,反映了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
D.表现了兰芝一方面内心非常痛苦,另一方面仍要在婆婆面前表现得坚强得体。
【解析】B项中认为兰芝“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希望以此获得焦母的好感,使焦母改变主意”,但通观全诗,兰芝并无这样的心理。
【答案】 B11.作者写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的精心打扮,其作用是()A.表明刘兰芝强作镇定,以掩饰自己内心的哀怨。
B.表明刘兰芝对封建势力不甘示弱,有意在焦母面前示威。
C.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在无辜被遣时的镇定、从容和坚强。
D.表明刘兰芝有意装饰,要体面地回娘家。
【解析】C项较全面地表达了作者的目的:既写人的外观之美,又写人的内心之刚,一箭双雕。
【答案】 C12.对“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兰芝和仲卿的死,教育了焦母和刘兄,表示他们的悔改之意。
B.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讽。
C.兰芝和仲卿反封建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D.只有以死来抗争,才能有力打击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答案】 B[创新迁移]阅读汉乐府《双白鹄》一诗,完成13~15题。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妻卒【注】染疲病,不能飞相随。
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乐者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踌躇顾群侣,泪落纵横随。
【注】“卒”通“猝”,突然。
13.为下列诗句加点字选出正确的义项。
(1)十十将.五五()A.将要B.将近C.且,又D.率领(2)吾欲负.汝去()A.背B.背离C.辜负D.依靠(3)五里一返顾.()A.顾惜B.看C.回头D.照顾【答案】(1)C(2)A(3)B14.写出《孔雀东南飞》中与《双白鹄》相应的诗句。
(1)与“乃从西北来”相应的是__________(2)与“五里一返顾”相应的是__________【答案】(1)“孔雀东南飞”(2)“五里一徘徊”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和对话的形式,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夫妻别离的悲剧。
B.本诗与《孔雀东南飞》都采用了以美禽起兴的艺术手法。
C.通过本诗与《孔雀东南飞》的对比,使我们认识到《孔雀东南飞》的起兴不是与下文情节全无关系,而是有一定的暗示的。
D.“十十将五五”一句是以白鹄们结伴而飞,反衬出一对白鹄因雌鸟疲病而不得不分离的悲剧画面。
【解析】《孔雀东南飞》记叙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
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
《双白鹄》所叙就是两只白鹄的生离死别的场景,并未用起兴手法。
【答案】 B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16~19题。
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而往,勿复相思!相思为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注】这两首诗与《孔雀东南飞》一样都是汉乐府,都是写男女爱情的。
《有所思》是一首民间的恋歌,而《上邪》则是一首爱情的誓词。
16.给下列句中加点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1)何用(用什么)问(赠送)遗.君音:________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珠玳瑁..簪音:________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雷震震,夏雨.雪音:________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wèi赠与(2)dài mào装饰品(3)yù降落17.“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中的“之”指代什么?这句话表达了该女子怎样的心情?答:“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表达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玉绍缭的双珠玳瑁簪该女子爱极而绝望后的怨恨之心18.“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这两句是该女子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态度由前面的决绝而又转为________。
【答案】过去两人幽会时担心鸡鸣狗吠惊动兄嫂犹豫19.《上邪》中以________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比喻自己________,充分表现了女主人的大胆热烈、忠贞不渝的爱情。
【答案】五永远不会变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3题。
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20.从诗的内容情节看,“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的主语是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弃妇,即诗中的“故人”。
21.试从外貌、能力两方面看,诗中的“故夫”更喜欢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更喜欢“故人”。
22.试推究诗中“故人”被遗弃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那个“故夫”的喜新厌旧。
23.与《诗经》中的《氓》和《谷风》以及《孔雀东南飞》比较,说说古代社会妇女的地位以及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的独特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可从古代社会封建夫权制度和这首诗截取一个巧遇场面并采用对话方式来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灵魂两个大的方面来思考。
阅读《东门行》,完成24~30题。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米斗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
上用沧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24.解释下面句中带点的词。
(1)怅.欲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家..但愿富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