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基础期末复习提纲(整理版)

语言学基础期末复习提纲(整理版)

题型:填空题10,20%;选择题10,20%;判断4,20%(3句话解释原因);简答3,18%(四句话作答);论述1,22%(1/4页纸作答)。

导论1、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在传统语言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和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3、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观点,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学科。

5、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紧密联系。

2、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3、如果一个病人大脑左半球发生损伤,他尽管说不出医院的名称、病房、床号,却能找得到。

相反,如果大脑右半球受损,尽管能找到医院的名称、病房、床号,却找不到,能说出家的位置却找不到,这说明语言功能存在大脑左边。

4、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考察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一条很好途径。

5、儿童语言的习得一定具有先天生理基础,也离不开外界的社会条件。

6、儿童语言能力的开发还有时间的限制,最迟到十二三岁,如果在此之前没有机会学习语言,那么之后其语言习得和心智发展的潜能就失去了。

十二三岁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之一临界期的分工时间也是一致的。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能指形式,形指意义,符号构成的两个方面,语言学上通常用形式和意义来表述。

形式也叫能指,是符号的外壳,是可以被人的感觉器官感知的,因而形式具有物质性。

意义也叫所指,是符号形式所代表的内容,也就是现实现象事物。

)2、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是没有本质上、自然属性上的必要联系,在这一点上符号和隐含某种信息的自然的征候不同。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20世纪初瑞士的语言学家家得·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来的。

4、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5、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1、语音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的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其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2、音系学的出发点在于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组织方式,属于语言学的核心部分。

3、以语音的自然属性和人类语言共性为研究对象的语音学,把语音最小的线性单位叫做音素。

以语音的社会属性和语音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的音系学,把语音最小的线性单位叫做音位。

4、国际音标的制定原则:一音一符原则,即一个因素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因素,因素和标写符号一一对应。

5、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后三者统称为超音质要素6、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发辅音时都是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发生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声来。

气流有阻和气流无阻是区别元音和辅音的关键。

7、发音时声门微闭、气流上来后声带颤动的辅音叫浊辅音,声门大开、声带不颤动的叫清辅音。

8、如果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9、有区别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变化,我们叫做调位。

它是一种非音质音位。

调位、重位、时位都是非音质音位。

第四章语法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结构的两种根本关系,语法规则就体现在这两种基本的结构关系中。

2、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所有语言都是如此。

3、词是非常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分两部分,词以上的规则叫做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做词法。

4、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有实在的意义,虚词是意义比较虚的词,它可以帮助造句,但一般不能单说,不能作句子的主要成分。

虚词为数有限,专门起语法作用,是体现结构关联的重要语法手段,语法特征比较明显。

5、句子是语言交际时的最小使用单位。

6、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词组合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前者叫构词法,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后者叫做句法。

7、我们可以根据词的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和词缀。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

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成词。

8、词缀按其功能可以分成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词尾)。

派生词缀黏附在词根语素上构成新词,如work-woker。

屈折词缀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如book-books。

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把词根和派生词缀叫做构词语素,把屈折词缀叫做变词语素(构形语素)9、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其中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称为复合词。

由词根语素和派生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称为派生词。

10、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式、级。

11、相同动-名语义关系的各个句式形成一个聚合,它们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互相变换,在变换的时候可以使用移位、添加、删除、和替代等语法。

12、较传统的结构分类是根据词法的区别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

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词的次序很严格,虚词的作用很重要。

代表语言有汉语、彝语、壮语、苗语等。

屈折语中词语词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词序没有孤立语的那么重要。

且屈折语中的一个屈折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

代表语言有俄语、德语、法语、英语。

黏着语没有词内部的屈折,每一个语法范畴意义都由一个黏附语素来表示,而一个黏附语素只能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

黏着语的词根和表示语法意义的黏附语素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有很大的独立性,表语法义的专用语素也好像是黏附在词根上似的。

代表语言有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芬兰语、朝鲜语、日语。

复综语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黏着语。

在复综语里一个词往往由表示好多种语素編插黏合而成,一个词往往构成一个句子,也有的语素不到一个音节。

代表语言是美诺米尼语。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1、在语言的语法结构中,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是语言中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符号。

2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语言的词汇的核心是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的词的主要特点是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

3、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它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社会发展变化首先会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

4。

、词的意义可以分成两类,表示语法关系的意义叫做语法意义,我们通常说的“词义”是指词的词汇意义,它是语义研究的基础。

词汇意义的主体部分是词的“概念意义(理性意义)”,此外,还有感情色彩(褒贬)、语体色彩(书面、口语)、象征功能等其他与概念义相关的意义。

5、词义有概括性、模糊性和客观性。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是这种概括性的三种重要表现。

6、语言学中把占据中心地位的意义叫做中心意义。

本义是从历史渊源说的,中心意义是就多义词在某个时代的各个意义的关系说的。

中心意义和本义不一定一致(“兵”本义兵器,中心意义为兵士;“铁”中心意义和本义都是指金属,“浅”本义和中心意义都是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与“深”相对)7、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同音词之间意义没有联系,是不同的词具有相同的语音形式。

而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

8、句子成分的搭配不仅要符合语法规则,还要符合语义规则。

第六章文字1、文字的特点和重要作用:(1)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2)文字能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2、非文字的形体记事方式:实物记事(结绳、讯木)、图画记事、刻划符号3、汉文的一个方块字在语法层面上大多对应语素,在音系层面上大多对应音节,所以可以叫做“语素-音节文字(意音文字)”;英文的文字词大多在语法层面对应语法词(最小的自由造句单位),在音系层面上对应音系词(符合词重音模式的一段语音),叫做“语法词-音系词(表词文字)”。

英文表音,汉文表意。

4、文字创造的两种方式:“自源文字”(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和“他源文字(借源文字)”(部分或全部、借用或参考其他民族文字的字形,再根据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做或多或少的改动而形成的文字。

)5、假借字的大量出现,说明人们已逐步意识到文字不一定要画出事物的形象,也可以直接表示语词的音,这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进展。

6、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几种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即兼用表义(包括象形和记号)、表音两种字符的文字。

7、为什么汉字不能废弃只使用拼音?8、文字是书面语的书写工具,是体现书面语的一种物质形式。

文字和书面语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文字本身不是书面语。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1、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2、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因为:一是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反映交际中最常用的基本概念,它是很不容易起变化的;二是除了从外语借入的成分以外,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词根、词缀等)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所以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

3、词汇演变既灵敏又稳固的两个方面,一般词汇变化快而基本词汇(特别是基本词根)和构词法变化慢,既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体现,也是语言渐变性的体现。

4、如果没有外来的影响,语法自身演变的速度是很缓慢的,它的稳固性甚至比语言还要强。

5、拉丁语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解体,它的各个方言就发展成今天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独立的语言。

6、确定方言还是语言不能光凭语言本身的差异,还要1看使用语言地域分支的人是不是属于同一个民族,2是否长期处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之中,3在各个领域分支之上是不是有共同的文字和书面语,4还要看说话人的语言认同感。

7、汉语一般可分为七大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8、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的关系,我们称之为亲属语言。

9、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