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司马光资治通鉴


說明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政治主張
尊經、排佛、斥道:例載南宋范鎮《神 滅論》、唐代韓愈《諫迎佛骨表》 重禮、崇儒、重視政治上綱紀名份
北宋承五代,以五代為正統,當時北有遼國, 以南朝為正統
重視正統思想
臣光曰評論:例抨擊歷代改革
刪商鞅及趙武靈王改革的部份內容
切合君主需求的內容
以政治為主:例:君主分類;經濟、文化、文學 等記載必與政治有關,其他一概不載 重視現實,國家盛衰,生民休戚 詳細描寫戰爭:例:戰國時的鄢陵之戰、漢末官 渡之戰、赤壁之戰、東晉淝水之戰…… 同意杜牧:「歷觀自古,樹立其國,滅亡其國, 未始不由兵也。」是針對北宋面對外患之問題 不記載符瑞、災異、神怪、荒誕之事 目的是減迷信,僅為君主治國參考
資治通鑑
體裁:第一部編年體 通史 斷限:周威烈王二十 三年-後周世宗顯德 六年-共1362年(三家 分晉至五代 成書:宋神宗元豐七 年
從下列範疇看這說法是否允當
撰述動機+對象 成書經過 編篡手法 觀點 內容 對後世影響及效用
撰述動機:供人主借長鑒 對象:帝王
當時正是北宋中期社會危機司馬光寫《通鑒附 論》、《進通鑒表》當中的政治見解可給君主作 為借鏡 批評蘇秦、張儀、漢元帝政改他借歷史抒發自己 反對變法的政見 君主日理萬機,無暇御覽群籍而且當世欠一部簡 明完整的通史,所以資治通鑑效《左傳》[刪削冗 長,舉撮機要],方便君主閱讀
有言司馬光資治通鑒乃帝王之 書,此言當否﹖試評述之。
作者
司馬光 ,生於宋真宗期間,死於宋哲宗期間。 他奉命編集<<歷代君臣事蹟>>其後神宗繼位, 司馬光上其書,神宗親之為作序,賜其書名為 [資治通鑑]其後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去 了洛陽,其間雖六任冗官,但編修的[書局]亦自 隨,達十五年之久。元豐七年[通鑑]成書,司馬 光進呈神宗,後更遷為資政學士。哲宗登位後, 由高太后聽政,詔司馬光入京主政,罷盡新黨, 未幾,病死,謚號[文正] 。
對後世影響及效用
元代胡三省為《通鑒》作 注,指出《通鑒》乃君臣 必讀之書 北宋以後各朝君主,都閱 讀其以汲取治國經驗 現代,前國家主席毛澤東 曾讀此書七次 所以後世視資治通鑑為帝 王教科書
結語
為帝王、得帝王支持、站在帝王角度而 寫,所以帝王之書之論:正確 正如胡三省資治通鑑音注說:「為人君而 不知《通鑒》則欲治而不自治之原,惡亂 而不知防;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 事君,下無以治民」所以同意帝王之書之 論
官修、王命、君主支持
宋英宗治平三年任 命司馬光設局專修, 經費是政府資助、 更借閱秘閣藏書、 自選助手(劉恕、范 祖禹、劉攽、司馬 康) 宋神宗七年成書奏 上,神宗賜名資治 通鑒(「鑒於往事, 有資於治道」)和序 文
形式切合君主需要
(a) 年曆->叢目->長編->定稿:由粗到精、 由繁至簡,方便君主閱覽、不能有錯漏,以免誤導 君主 (b) 編年體:仿《左傳》 君主日理萬機,無暇御覽群籍,所以資治通鑑效 《左傳》[刪削冗長,舉撮機要],方便君主閱讀 (c) 詳今略古:例戰國至秦漢(622年):68卷;隋 唐五代(371年):118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