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经方医案
六味经方医案 自汗头晕案
王丽丽,女,45岁,2013年5月31日,感冒一个月未 愈,时时自汗,犯困,头晕,四肢无力,咽部干燥, 时有呕吐感,舌苔薄白,脉沉弱。
诊为:太少合病,气血两虚。 治宜:太少两解,补益气血。 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人参当归半夏。 麻黄10g 附子15g 细辛10g 人参10g 当归12g 半夏15g 3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诊为:阳虚水泛,木郁不升。 治宜:温阳祛湿,健脾益气。 方选:天魂汤。 茯苓60g 桂枝30g 生晒参15g 附子30g 干姜30g 炙甘草10g 3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六味经方医案 心肌缺血
病人服药三天以后,头晕胸闷大减,微有劳累之时有轻微感觉, 舌苔仍然水滑,左寸沉迟,右关弦滑,余脉和缓。
六味经方医案 突然昏迷
曹允光,42岁,男,2013年6月30日,三天前突然昏迷,一天之 中发生二次,均被村人给掐人中救醒,今天早晨去县医院检查为, 小脑萎缩伴脑供血不足,如今自己一人在家,吃饭无规律,治宜:回阳救逆、利水活血。 方选:麻附辛苓桂丹汤。 麻黄20g 附子20g 细辛12g 桂枝20g 茯苓30g 丹参20g 干姜20g 甘草10g 5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六味经方医案 心肌缺血
吴清香,女,53岁,2013年6月26日,三天前突然眩晕,浑身出 汗,浑身无力,心胸烦躁,输液一天无效,医院中医开了2天中 药喝后,更加胸闷烦躁,去医院检查为心肌缺血、下心壁缺血坏 死,其丈夫来买速效救心丸,顺便咨询病情,建议本人亲自来面 诊,面诊如下:胸闷烦躁,头昏无力,口干苦,不欲饮水,无汗, 不恶寒,不怕热,大小便正常,舌苔水滑有齿痕,脉沉迟无力。
六味经方医案
呕吐头晕案 (脑出血后遗症)
李红英,女,79岁,2013年5月22日初诊,头晕无力, 饮水即吐,失眠,烦躁,食欲一般,一个月前患过脑出血,服用 补阳还五汤后,即出现上述症状,大便微干,小便不利,舌苔白 滑,关脉弦滑、尺脉无力。
诊为:水寒土湿,阳气不能生发。 治宜:扶阳祛湿,升脾降胃。 方选:人参半夏秫米汤加味。 生晒参15g 清半夏30g 茯苓20g 秫米30g 生姜30g 生附子30g 三剂,水煎服,每次100ml,一日四次。
诊为:水饮上泛。 治宜:逐水降逆。 方选:白术泽泻汤合小半夏汤加味。 天麻15g 半夏20g 苍白术各15g 泽泻15g 茯苓20g 生姜30g 5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药后症状大减,上方继续五剂后,症状消失,口服四君子丸善后。
六味经方医案 眩晕 (脑动脉硬化)
按语:脑动脉硬化,一般大夫都是活血化瘀为 主治疗,没有了个体化治疗的精髓,失去了辨 证治疗的意义,白术泽泻汤去水饮,合小半夏 汤降逆逐水,水饮得去,病邪无所在。
经方,时方,六味经方的区别在这里就一目了然了,当然这里的 方子,应该都能治好,可能也就是快慢的问题,以及如何善后的 功夫了。
六味经方医案 眩晕
王XX,女,38岁,2012年1月1日,头晕沉如做舟船,憋喘,脸 红,手脚冷,欲吐不吐,食差,腹痛,乏力,小便少,月经推迟 一周未来,舌苔白腻无瘀点,脉沉迟尺无。
六味经方医案 心肌缺血
按语:心肌缺血,心壁坏死,听起来多么让病 人可怕的名字啊,但在中医眼里也就只是一个 症候而已,治病求本,可能有时候真的太难, 但却是一个纯中医必走之路。
六味经方医案 眩晕 (脑动脉硬化)
二姨夫,男,55岁,2012年3月6日,眩晕呕吐一个月,检查为 脑动脉硬化,输液活血化瘀药物半个月,症状无缓解,刻诊:眩 晕,时时欲呕,小便频数,舌苔白滑,脉弦滑。
诊为:太阴少阴合病。 治宜:暖水温脾。 方选:真武汤与理中白通汤加减。
附子30g 白术20g 茯苓20g 白芍20g 人参15g 生姜30g 葱白4节 干姜30g 五味子10g 炙甘草10g 5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六味经方医案 眩晕
病人服后诸证大减,微有纳呆、少气无力,附子理中汤善后一周。 附子30g 人参15g 白术20g 干姜30g 炙甘草10g 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三次。 服后症状消失,后来又因为头晕来诊,属于小建中汤证,服用一
料小建中膏痊愈,随访头晕未在复发。 按语:一诊脾肾阳虚,太阴少阴合病,需要急救回阳,暖脾利水,
否则会有危险,真武汤暖水涵木,加人参甘草健脾益气,双姜暖 脾开胃,助附子回阳之功,葱白破阴回阳,阳气回,阴邪散尽, 故阴证渐缓,后来的小建中膏也属于健脾温阳养胃之药,充分体 现了中医治病注重于后天脾胃之本,无论何病,都要顾护脾胃。
六味经方医案 呕吐头晕案 (脑出血后遗症)
按语:头晕、饮水即吐、小便不利,明显是水饮为病,食欲差、 失眠烦躁,则是中气虚弱、脾胃不合,内经曰:“胃不和卧不 安”,尺脉无力,阳气已伤,故方中以半夏茯苓逐水化饮,秫米 健脾利湿,生晒参辅助中气,生姜回阳降逆和胃,生附子补阳, 合方则饮去阳回,中气渐足。
病已见效,上方桂枝45g,继续三剂。 茯苓60g 桂枝45g 生晒参15g 附子30g 干姜30g 炙甘草10g 3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药后症状基本消失,仅怕劳累,上方加味以丸剂善后。 茯苓120g 桂枝100g 生晒参60g 附子100g 干姜100g 炙甘草50g 山药100g 三七30g 砂仁60g 一剂,水蜜丸,每次9g,一日二次。
六味经方医案 突然昏迷
按语:水血淤结,阳气不回,时间愈久病情愈 加复杂,失治则会一蹶不振,癌症病毒则乘机 而入,看水血淤结的部位,而分各种病名,但 中医则要全面考虑病人的情况,全面综合起来 分析,时刻把握病人脏腑的平衡,使其脾胃升 降功能正常,寒水血瘀得以缓缓而化,救人一 命胜造七级浮屠,三阳不衰,中土稳健,不论 病有多复杂,则有法治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