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体温及其调节练习题一、A11、正常人的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的关系是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B、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C、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E、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窝温度2、体温的生理变动,错误的是A、昼夜变动不超过1℃B、女子排卵后体温升高C、老年人体温低于年轻人D、儿童体温低于成年人E、剧烈运动时体温升高3、下列各部体温由高到低正确的是A、直肠、腋窝、口腔B、直肠、口腔、腋窝C、口腔、腋窝、直肠D、腋窝、直肠、口腔E、腋窝、口腔、直肠4、下列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B、腋窝温度>直肠温度>口腔温度C、女性排卵后基础体温略高D、一昼夜中下午1:00 ~6:00时最高E、剧烈运动或精神紧张时有所变化5、在体温昼夜变化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段是A、下午8~10时B、下午6~8时C、清晨2~6时D、上午6~8时E、午夜6、通常生理学中的“体温”是指A、皮肤温度B、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D、口腔温度E、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7、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A、35.0~36.0℃B、36.0~37.4℃C、36.7~37.7℃D、36.9~37.9℃E、37.9~38.9℃8、口腔正常温度平均值是A、35.0~36.0℃B、36.0~37.4℃C、36.7~37.7℃D、36.9~37.9℃E、37.9~38.9℃9、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脑干网状结构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E、大脑皮层10、在温度调节的中枢整合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视前驱-下丘脑前部活动B、小脑活动C、大脑活动D、视前区活动E、下丘脑活动1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可起调定点作用的是A、丘脑温度敏感神经元B、延髓温度敏感神经元C、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D、脊髓温度敏感神经元E、网状结构温度敏感神经元12、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E、促甲状腺素13、当正常人中枢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时,体温中枢的调节作用是A、产热不变,降低散热B、加强产热,降低散热C、加强产热,加强散热D、降低产热,降低散热E、降低产热,加强散热14、安静时,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A、脑B、腺体C、肌肉D、皮肤E、肝脏15、运动时,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A、脑B、皮肤C、肌肉D、肺E、腺体16、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有效的散热的方式是A、对流散热B、辐射散热C、蒸发散热D、传导散热E、辐射和对流散热二、B1、A.35.0~36.0℃B.36.0~37.4℃C.36.7~37.7℃D.36.9~37.9℃E.37.9~38.9℃<1> 、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A B C D E<2> 、口腔正常温度平均值是A B C D E2、A.辐射B.传导C.对流D.发汗E.不感蒸发<3> 、高温环境下的主要散热方式A B C D E<4> 、临床用冰袋给病人降温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直肠温度接近深部温度,正常值为36.9~37.9℃,口腔温度的正常值为36.7~37.7℃,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36.0~37.4℃【该题针对“体温的定义和正常生理性变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70,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体温的正常生理变动①昼夜变动:一般清晨2至6时体温最低,午后1至6时最高,每天波动不超过1℃;②性别差异:成年女子的体温高于男性0.3℃,而且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排卵前日最低;③年龄:儿童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体温较低;④肌肉活动、精神紧张和进食等情况也影响体温。
【该题针对“体温的定义和正常生理性变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69,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临床上常用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代表体温。
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36.0~37.4℃;口腔温度的正常值为36.7~37.7℃;直肠温度的正常值为36.9~37.9℃。
【该题针对“体温的定义和正常生理性变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68,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体温一般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机体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正常值,分别为36.0~37.4℃、36.7~37.7℃、36.9~37.9℃。
体温有昼夜变动,并受肌肉活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呈现规律性波动,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
【该题针对“体温的定义和正常生理性变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67,点击提问】5、【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昼夜变动:一般清晨2至6时体温最低,午后1至6时最高,每天波动不超过1℃【该题针对“体温的定义和正常生理性变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66,点击提问】6、【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体温的定义:一般所说的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该题针对“体温的定义和正常生理性变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65,点击提问】7、【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临床上常用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代表体温。
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36.0~37.4℃;口腔温度的正常值为36.7~37.7℃;直肠温度的正常值为36.9~37.9℃。
【该题针对“体温的定义和正常生理性变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64,点击提问】8、【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临床上常用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代表体温。
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36.0~37.4℃;口腔温度的正常值为36.7~37.7℃;直肠温度的正常值为36.9~37.9℃。
【该题针对“体温的定义和正常生理性变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63,点击提问】9、【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0/AH)活动在体温调节的中枢整合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题针对“体温的调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62,点击提问】10、【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调节体温的重要中枢位于下丘脑。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活动在体温调节的中枢整合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题针对“体温的调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61,点击提问】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存在着类似恒温器的调定点,此调定点的高低决定着体温水平。
【该题针对“体温的调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60,点击提问】12、【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体液因素,如果机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几周,甲状腺分泌大量的甲状腺激素,使代谢率增加20%~30%。
【该题针对“产热和散热的基本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59,点击提问】13、【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体温中枢的调节作用:温热刺激使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呼吸加快,皮肤散热过程加强;寒冷刺激使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导致寒战、皮肤产热过程增强。
【该题针对“产热和散热的基本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58,点击提问】1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肝脏是人体内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产热量最大。
安静时,肝脏血液的温度比主动脉内血液的温度高0.4~0.8℃【该题针对“产热和散热的基本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57,点击提问】15、【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安静时,肝脏是体内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产热量最大,是主要的产热器官;运动时骨骼肌紧张性增强,产热量增加40倍,成为主要产热器官。
【该题针对“产热和散热的基本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53,点击提问】16、【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蒸发散热:指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
在人的体温条件下,蒸发1克水可使机体散发2.43千焦的热量。
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成为唯一有效的散热形式。
【该题针对“产热和散热的基本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52,点击提问】二、B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临床上常用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代表体温。
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36.0~37.4℃;口腔温度的正常值为36.7~37.7℃;直肠温度的正常值为36.9~37.9℃。
【该题针对“体温的定义和正常生理性变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72,点击提问】【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临床上常用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代表体温。
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36.0~37.4℃;口腔温度的正常值为36.7~37.7℃;直肠温度的正常值为36.9~37.9℃。
【该题针对“体温的定义和正常生理性变异”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73,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高温环境下的主要散热方式是蒸发散热,就是发汗。
【该题针对“产热和散热的基本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55,点击提问】【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临床用冰袋给病人降温属于传导散热。
【该题针对“产热和散热的基本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081756,点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