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时间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同一条纬线上地方时东早西晚推导出在同一时刻同一条纬线上地方时时间数值东边的地点大于西边即东加西减。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已知经时(计算的首要条件):先确定题中信息中已知点的地方时时间和对应的经度。
②同减异加(已知点和所求点经度差的计算):已知点和所求点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一度四分(根据1小时15度)④东加西减(计算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要不过180°经线判断东西(即同为东经,数值大者在东;同为西经,数值大者在西;一东一西,不看和值,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3.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除得的商加1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
②已知区时:先确定题中信息中已知点的时区和对应的区时。
③时区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④东加西减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用加号,在已知时区的西边用减号。
要不过180°经线(判断东西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数值大者在东;同为西时区,数值大者在西;一东一西,不看合值,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
二、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1.日期范围计算原理人为日界线:大体与180°经线重合;自然日界线:地方时0点(24点)经线。
新一天起始点(最西点)经线自然日界线;旧一天起始点(最西点)经线人为日界线★2.新一天和旧一天计算方法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进入旧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24减几小时。
三、★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③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④出现极昼的地方(极点除外):北半球太阳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太阳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注意:强调学生空间动作位置的熟悉。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①昼长=昼弧所跨越的经度/15°;夜长=夜弧所跨越的经度/15°。
★②根据日出、日落的时间计算昼长、夜长: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③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一地昼长=另一地夜长。
★④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五、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即分布看“远近”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①所求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地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说明:所求地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是两地纬度距离的纬度间隔。
计算也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注意:做题时一定要在草纸是画出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点准确位置(展现形式是三线图)。
②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的纬度。
③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六、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七、大气受热过程①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③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注意:地面增温是太阳的短波辐射;大气增温是地面的长波辐射;地面保温是大气的逆辐射。
④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实例的原因★①晴天比阴天日较差大的原因:晴天白天云层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多气温高;夜晚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热量容易散失气温低。
②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光照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九、热力环流★1、概念①热力环流形成原理:根本原因由于地面受热不均,首先导致气流的上升和下沉(即气流的垂直运动),其次导致在近地面和高空面两个平面上分别出现高压和低压(即在同一平面上出现气压的差异),最后导致在同一平面上风从高压流向低压(即气流的水平运动)。
②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则气温和气压越低。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越小。
)A B③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 CDAB。
温度由高到低是 DCAB 。
DC④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翘),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垂)。
★注意:1.风的风向和性质是由风的来源决定的,风从哪里来就是什么方向的风;风来自海洋必然是湿润的。
★2、风向的判读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箭头(用虚线箭头表示),画法是高压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或最近那一条等压线)垂直;然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风向箭头起笔点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箭头起笔点)向左(或向右)偏45度画出风向箭头(用实线箭头表示)。
★注意:向左(或向右)偏根据南北半球,是以水平气压梯度力为标准判断左右。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十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天气是多雨的;凡是高压(反气旋)天气是少雨的。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3、风在全球的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风带风包括低纬信风、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一种是季风主要包括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南季风为主西南季风为辅。
2.风向以东亚季风夏季风东南季风为标准,以夏季风和冬季风风向相反为基础举一反三记忆。
3.中南半岛位置在东南亚,与我国西南地区毗邻。
★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大气环流(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下垫面、人类活动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七点纬大地海洋下人)★注意:大气环流的展现形式是时间上受气压带控制风带的控制或受来自海洋(或陆地)的夏季风(或冬季风)的影响。
西岸 替控制 西岸沿海、澳大利亚中西部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成因)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北美洲东南部、南美洲阿根廷东部地区、澳大利亚的东南部悉尼一带分布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西南部伯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开普敦一带以及智利中部。
温 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成因)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朝鲜半岛北部、日本群岛北部、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 ~60°大陆内部 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全年少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 ~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西欧、加拿大大西洋沿岸、智利南部、新西兰、澳大利亚东南的最南端。
★注意:1、地中海气候是除南极洲六大洲都有的气候,是亚热带气候,是雨热相反的气候(冬雨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三种季风气候都是大陆东岸都是雨热同期(夏雨型),旱涝灾害频繁。
3、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是指气温高时降水多,气温低时降水少,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三十九、★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对应关系图(12种气候自然带位置规律图)表1. 气候分布规律图 表2. 陆地自然带冰 原 气 候 苔 原 气 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侯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 带 雨 林 气 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温带荒漠 带 冰 原 带苔 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温 带 草 原 带 热 带 草 原 带 热 带 雨 林 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 带 荒 漠 带 大陆东岸 大陆内部 大陆西岸 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 大陆东岸★注意:1.记忆时要配合画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图。
纬度位置个位数大陆东岸多为5度,大陆西岸多为0度。
海陆位置分为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
月7月份南半球。
2.以温定带以最冷月温度定温度带每一个温度带相差15℃,大于15℃热带;0℃~15℃亚热带;-15℃~0℃温带;小于15℃亚寒带和寒带。
3.以水定型以降水集中的当地季节(要注意当地季节)定降水的季节类型。
4、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也是集中在当地的夏季,但由于年降水量太少(降水量少于400毫米)因此属于少雨型。
5、降水按其成因分为四种,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台风雨。
其中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为锋面雨,热带地区主要的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6、降水需要三个条件,分别是降温、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中的尘埃),其中降温是主导因素。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不回撤为冷锋。
天气状况阴雨晴朗干燥我国的典型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注意:1、凡是低压近地面平面气流是辐合的,垂直方向气流是上升的,天气是阴雨的;凡是高压近地面平面气流是辐散的,垂直方向气流是下沉的,天气是晴朗的。
2、以北半球低压气旋近地面平面气流是逆时针辐合的,垂直方向气流是上升的,天气是阴雨的为标准举一反三记忆南半球低压气旋、北半球高压反气旋和南半球高压反气旋。
南北半球由于地转偏向力不同只变顺逆时针,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天气系统近地面气流和垂直方向气流方向都要变。
十九、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1)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2)锋面类型的判断: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
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