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天体系统的层次(P3)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及顺序(P4)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创新设计P3反思归纳)
3.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产生的影响(P8)、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P10)、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11)(创新设计P4)
4.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量多的主要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弱)气温低的原因?(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
5.地球自转的方向(北逆南顺)、周期、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地球公转的方向、
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P14)6.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更替、时差、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南左北右)地球公转的意义(昼
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
7.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化---四季。

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永远昼夜平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变,没有四季
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创新设计P10反思归纳)
9.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创新设计P12反思归纳)
10.日界线、今天和昨天的范围(创新设计P14)
1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计算(创新设计P17)
1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变化规律和应用(创新设计P18)
13.横波、纵波的特点以及地球圈层的划分(P21 图1.25和图1.26)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的受热过程(创新设计P26)
2.热力环流成因及几种常见形式(创新设计P27)
3.等压线的弯曲规律(高低低高—气压变高,等压线向气压值低处弯曲)
4.等压线图中风力和风向的判读(创新设计P28)
5.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P34 图2.10)、每个气压带的成因(创新设计P31)、气压
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P35 图2.11 北半球夏半年向北移)
6.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名称(P37)
7.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及气候类型(创新设计P34)
8.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成因、气候特征(创新设计P34)
9.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创新设计P36)、冷暖锋的判读(创
新设计P38)
10.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方向、天气情况(创新设计P36)
11.等压线图中高压脊和低压槽的识别(P43)、锋面气旋的判读(创新设计P39)
12.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应对措施(创新设计P42-43)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1.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创新设计P48)、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创新设计P49)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创新设计P50)
3.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创新设计P5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四大渔场的成因、
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海水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流向(创新设计P53)
4.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影响及解决措施(创新设计P57)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1.地质作用的类型: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
化、侵蚀、搬运、沉积)
2.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P71-71)
3.常见的三大类岩石及岩石圈物质循环(创新设计P74)
4.背斜和向斜的判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P73)
5.背斜和向斜的应用(创新设计P67)
6.板块运动与地貌(P73)
7.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P76)
8.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堆积地貌及其影响(创新设计P71)
9.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产生的影响(创新设计P72反思归纳)
10.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创新设计P78 基础知识梳理)
11.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创新设计P83 专题一1)
12.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P93)
重要识图
太阳系模式图(P4 图1.4)太阳大气层的结构(P10 图1.10)
地球公转轨道及二分二至日(P15图1.18)晨昏线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P21图1.25、P22 图1.26)大气的受热过程(P28图2.1)
热力环流(P30图2.3)(城市热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P34 图2.10)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P35图2.11)东亚和南亚季风(P38 图2.15)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图(P40)
气旋和反气旋(P44 图2.22和2.23)水循环示意图(P55 图3.3)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P57 图3.5)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P72 图4.8)
背斜、向斜、断层(P74)陆地自然带分布(创新设计P8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