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拆除加固监理实施详尽细则样本

拆除加固监理实施详尽细则样本

拆除加固监理实施详尽细则杭政储出[2008]48号地块文化娱乐兼商业金融兼教育科研设计用房加固工程拆除、加固监理实施细则编制:审核:杭政储出[2008]48号地块监理项目部2013年1月20日一、工程概况:(一)原厂房工程概况原建筑为杭州重机厂铸铁车间厂房,建于上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基础形式有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基础、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有三种形式;采用大型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和预应力混凝土桁架,预制混凝土工字型柱,钢筋混凝土吊车梁。

,、,,最大吊车吨位50t。

屋架套用苏联三铰拱式和拱型预应力钢硷屋架, ×, 经过二、三十年的使用,砼碳化, 钢筋锈蚀,屋面板漏水破损严重, 对其结构的安全生产危害很大。

(二)加固工程概况1、拆除原屋面大型屋面板,更换为发泡水泥复合板,并采取增设上弦水平支撑及系杆补强,同时对屋架杆件喷涂混凝土保护剂和环向粘贴碳纤维布加固。

2、拆除部分吊车梁和支撑,增设相应系杆和支撑,对其它吊车梁作耐久性加固。

3、对原厂房柱表面存在破损的部位及露筋进行修复处理;然后采用碳纤维环向抱箍以加固柱身箍筋加密区部位;对于纵墙边柱和抗风柱采用包钢加固以提高柱身承载力。

4、原基础所受总体荷载减小,对原独立基础进行增设树根桩以控制沉降,对部分承台增设灌注桩加固;对所有独立基础和新老联合承台进行覆盖混凝土加固。

5、对需保留的柱间支撑、屋面支撑、系杆进行除锈、校正、涂刷防腐油漆,对锈蚀严重应增设补强构件,甚至更换;对构件间连接的焊缝、螺栓、拉筋等,进行全面检测、补强、个别更换等措施。

拆除屋盖系统要比安装屋盖系统困难得多, 技术难度较大, 尤其是高空操作的起吊、绑扎、气割等, 安全带无处挂牢。

二、编制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DB33/T1001-2003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JGJ 116-2009《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GB50367-2006《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 146:2003(2007版)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DG/TJ08-012-2002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 145-2004《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总则及构件加固)》 06SG311-1《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地基基础及结构整体加固改造)》 08SG311-2 《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 03SG6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监理规划及监理委托合同文件三、施工流程:本工程总体施工顺序为:准备工作→拆除工程→定位放线→基础工程(包括基础加固或锚杆静压桩地基加固)→基坑机械和人工开挖(包括化学种筋)→垫层、复测、验基槽→基础工程施工(钢砼基础钢筋、模板、砼浇筑及砖基砌筑→主体各层结构→屋面工程→装饰工程(包括铝合金门窗或钢窗、外立面房修装饰、室内建筑装饰装修)→水电风设备安装→室外总体工程→扫尾保洁→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土建工程施工与安装工程施工相配合,如外立面预置钢架、防雷接地、室外雨水管等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调试等工作贯穿于整个主体、装饰、收尾工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要充分紧凑搭接,循环推进,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

现场监理严格遵守施工旁站监督和隐蔽验收制度,杜绝和防止改扩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即:“壳、漏、渗、堵”等质量通病,确保工程按质按量按时的完成。

四、监理在施工过程中质量和安全控制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拆除和结构加固工程是本次旧厂房改建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的重点,为此,工程施工前根据本工程特点,我监理在拟定监理质量控制工作计划时,设置质量和安全控制点,即抓住影响旧厂房改建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因素,对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部位或薄弱环节事先分析可能造成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原因,再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和措施进行预控。

现场监理严格遵守拟定监理质量控制工作要求,做好施工旁站监督和隐蔽验收制度,杜绝和防止改扩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满足建设单位使用功能的需要。

由于本工程属于翻新工程,因此必须按保护性拆除要求施工,在施工前监理制定拆除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要点,做到事前预控、事中监控、事后总结。

其一、监理一方面需审查其资质,另一方面需审查施工单位的工作业绩,从中了解该施工单位是否有做过同类工程施工经历,从而能掌握该施工单位人员整体素质情况,便于施工阶段监理工作有的放矢。

其二、严格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拆除方案,具体内容是否针对性,从确定拆除方法和机械、选择材料、制定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审核,方案是否对原结构的安全、周围结构物体和行人的安全及拆除人员自身的安全综合考虑。

其三、监理必须配合和监督施工单位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并在整个拆除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监理人员须严格按拆除工程监理旁站监督方案要求执行,同时将保护拆除时必须注意事项告知现场施工人员。

如在拆除加固施工时,我们监理同施工单位一起按设计图纸到现场进行核对,,尤其是局部拆除更要预先判断此部位是否可拆,如果可拆要制定拆除、加固方案,督促施工单位对拆卸人员进行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拆除工作必须审批施工方案和检查关操作规程实施。

3.拆除必须与加固同步,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与安全。

我们要严格把关,现场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由于拆预制钢筋混凝土屋盖比安装屋盖困难的多,技术难度较大,尤其是高空操作的起吊、绑扎、切割等,安全带无处挂牢,拆除时要考虑原整体稳定性及安全影响,所以,我们监理及时将现场情况反馈给设计,及时调整拆除和加固施工方案,需经设计同意。

同样,在整个旧厂房改建拆除加固过程中,我们对于承重墙体及梁、板、柱,均按设计要求对要保留的结构进行加固之后再行切割拆除;对局部一般采用人工拆除的,如楼地面面层及垫层的拆除需注意保护楼板的结构安全,应防止使楼板出现裂缝;非承重墙的拆除应先切断其与柱、梁的连接,分割为较小的块体后拆除。

总之,由于我们监理在拆除工程施工阶段始终把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确保整个工程施工阶段有序进行,确保未发生一次质量和安全事故。

设计对原独立基础进行增设树根桩以控制沉降,对部分承台增设灌注桩加固,对所有独立基础和新老联合承台进行覆盖混凝土加固。

树根桩常用于基础托换加固,也可以承受垂直荷载支撑桩、侧向支护桩的荷载。

(1)复核定位放线和垂直度,桩位偏差应控制在20mm以内,直桩的垂直度误差应不超过1∕100,斜桩的倾斜度应按设计要求相应调整。

(2)验收和跟踪检查桩基成孔、清孔情况,控制设计桩深。

(3)检查钢筋笼吊放,尽可能一次性调整吊放钢筋笼,分节吊放时,验收节距间钢筋焊缝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0钢筋直径(单面焊),应尽量缩短焊接和吊放时间。

(4)填灌碎石,检查碎石的清洗情况,分层计量填放,。

(5),注浆时应控制压力,使浆液均匀上冒,直至泛出孔口为止,注浆量应按设计要求控制。

设计对原结构部分梁、板、柱采用粘钢加固措施,粘钢加固技术是用特制的结构胶粘剂,将钢板粘贴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以增强原结构强度和刚度的一种加固方式。

它既能保证加固质量,又不改原结构体共同作用的机理使构件的受弯、受剪、受扭、受压性变加固结构外形,施工简便易行。

粘钢加固施工工艺流程:被粘接混凝土及钢板表面处理→钢板涂敷结构胶→粘接钢板→固定及加压→固化养护→检验→防腐处理。

粘钢加固工程质量监理监控内容:(1)粘钢时检查混凝土构件的表面打磨情况与混凝土粘结面浮浆情况,要求施工单位用棉布沾丙酮将表面擦干净,以保证胶层粘结在坚实的混凝土基材上,其深度:梁不小于6 mm,板不小于4 mm;(2) 督促施工单位做好钢板粘结面除锈和去粗糙处理,打磨纹理方向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检查粘结面处理情况,以增加钢板与结构胶层的粘结能力。

(3) 现场计量胶结比例配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配制。

(4) 检查粘贴钢板及固定加压胶结剂厚度,一般以13 mm为宜,中间厚边缘薄,然后将钢板粘贴于预定位置,并立即加压固定,以胶液刚从钢板边缘挤出为度。

压钢板方木要包塑料薄膜,因结构胶不粘塑料,所以将来拆除方便。

(5) 检查胶结剂的强度,当胶结剂固化到70%左右强度(20℃一般24 h)时,即可拆去加压工具,。

用小锤敲击钢板检验其有效粘结面积,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0%,非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7%。

(6) 检查钢板防腐处理情况,一般外涂一层1:2水泥砂浆进行保护。

设计化学植筋是在原结构上通过钻孔、注胶,使钢筋或螺栓与混凝土粘结成为整体,以达到结构补强目的。

植筋加固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定位放线→探测钢筋→定位成孔→清理孔洞→注胶插筋→成品保护→拉拔实验。

植筋加固工程质量监理监控内容:(1)施工前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检查见证,做好钢筋锈蚀部位的除锈处理,审核施工脚手架专项方案并对搭设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清除施工作业面内的障碍。

(2)按照设计图纸复核定位放线,要求施工单位在需要植筋的部位做出标记,定位线偏差应符合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3)检查混凝土表面的保护层剔除情况,要求施工单位核对植筋部位的钢筋的具体位置,以避免对原结构钢筋的损伤。

(4)根据设计的钢筋规格,检查植筋孔深情况,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植筋胶的要求(15d)。

(5)验收植筋的空洞内清理与处理情况。

(6)检查锚筋孔注浆情况,一般胶灌为孔体积的80%。

(7)植筋的规格、尺寸需与原图设计一一对应,长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碳纤维片材加固是把碳纤维用树脂系粘贴剂浸渍后叠合在混凝土构件受力部位,使之与基体合为一体,从而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减少构件的变形和控制结构裂缝扩大的一种方法。

碳纤维加固施工工艺:定位放线→基层处理(砼面层处理)→找平处理→涂刷底层树脂→粘贴碳纤维片材→涂刷面料→固化养护(1)按设计要求复核放线,放线宽度应在粘碳投影面外围加宽20mm。

(2)验收基层面处理情况,混凝土表面浮浆层,打磨宽度为每边比片材宽度多1~2cm,粗糙程度越大越好。

如表面遇有蜂窝麻面,应用修补料将表面修补找平,如原混凝土有裂缝,应进行灌胶或封闭处理。

(3)验收混凝土表面底层树脂均匀涂抹情况,待树脂表面指触干燥时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4)检查混凝土表面情况,若有局部凹凸不平往往造成碳纤维粘结不良,用修复材料修补至平缓,待修复材料表面指触干燥时即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5)按设计要求验收片材裁剪的尺寸,需注意的是,碳纤维布裁剪应沿着纤维丝的方向(由其受力方式决定),且裁剪后的碳布不可折叠以避免损伤纤维丝,而应小心的卷起。

片材粘贴时,检查是否有气泡存在并看浸渍树脂是否充分浸透碳纤维布,不得损伤片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