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效率
王亚伦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是公平的,它不会为任何人任何事物去做任何的改变。

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科每节课的时间都是40分钟,不会多也不会少。

特别是美术、音乐这些学科,这些科目课的数目本来就少,每个星期就只有那么一两节,就更显出那“40分钟”的弥足珍贵了。

那么既然一节课的时间已定,不可改变,怎样才能更好地充分利用好这40分钟,真正做到“课尽其用”呢?我觉得如果做到以下几点,对于提高一节美术课的课堂效率,效果是有的。

一、不断完善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如果要描述一下美术新课程对我们小学美术老师的根本要求,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表述: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中,进一步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提高美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的周凤甫教授如是说。

也就是说,新的美术课程对我们的美术老师提出更全面、更高的要求。

教师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要想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观念还不够,还必须有完好的、全面的水桶,有完好的桶身,才能将水装得更满、滴水不漏,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水。

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

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对中外美术史、设计史、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平面设计、环境设计、计算机运用、教育学等都要了解甚至认真研究;博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加强知识间的纵横向联系,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和一专多能的能力。

这些不仅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肥沃的土壤”,而且还可以为我们打开“崭新的视野”。

例如小学美术教材中的《有声有色的鼻祖——皮影戏》、《多姿多彩的民族乐器》、《神秘的图腾柱》等这些课,不但要求我们美术老师对相应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要求我们要把所知道的知识进行筛选、整理等,然后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去使学生掌握。

二、在课堂上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例如有一次上五年级的《多面人》一课,我尝试在没有介绍一点关于毕加索这位世界艺术大师的的相关资料的前提下让学生欣赏《多拉·玛尔》,并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看画后的感受。

大家开始的时候还不是很敢表达,小心翼翼地表达着自己观后感。

后来大家见有的同学说很奇怪、很丑等等这些字眼老师都没有批评,仍旧微笑着的时候,都开始大胆地表达了。

尽管大家的评价说得不着边际,但能看到大家勇于表达的态度,那是我期望的,因为我明白,学生之所以敢这样大胆表达自己想法,是因为他们认为老师是包容的,并不用担心自己的言语是否恰当,
才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提取学生的兴趣点。

传统美术教学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美术知识和技能凝固成一件无生命的物体,采用传递方式让学生强行接受,这样漠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特别是学生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造成学生学而无味,学而无趣的情况普遍存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美术老师,如何带着这些睁大眼睛,带着好奇心和幻想走进课堂的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趣”字上下功夫。

例如在上课导入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影像资料,如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动物资料片、精彩影视片断或其他相关内容,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的学习内容中。

当然,也可以用猜一猜、想一想、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触觉、嗅觉、视觉,引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使美术课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善用多媒体设备。

21世纪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是一个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

在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鼠标一点,电教媒体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让学生虽然身在课堂,也能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

比如六年级的《邮票设计》这一课中,我找了很多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给学生欣赏,不但给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并且使学生对自己的创作有新的启发,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到邮票的历史背景,等等。

欣赏建筑艺术时,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态和内部构造,也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

让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如何提高一节课的课堂效率,善用这珍贵的“40分钟”,是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经常都思考的问题。

时间是定的,但我们人是活的,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我们肯钻研,肯定可以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