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展小学美术游戏性教学的几点建议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游戏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广大美术教师所器重,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游戏教学能让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的参与体验中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美术课属于艺术课程,在教学中力求使教材的基础性、科学性、开放性、趣味性得到有机的整合,强调要“在美术游戏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离不开说、玩、画、做、创,在美术课的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以“愉快教育”为指导精神,能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地要我学为主动地我要学,在看一看,学一学,画一画,玩一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
但在实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泛用、滥用游戏,使游戏教学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例如我们有时片面地追求课堂的活动性,为游戏而游戏,导致游戏教学实践的错位。
学生们都动了起来,美术课堂是热闹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了,但学生容易关注于“玩”而忽略了“学”,这里的游戏喧宾夺主,适得其反,致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那么如何使游戏教学在美术学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呢?笔者通过这次的课程培训和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精心准备游戏教学活动前的工作
1、游戏教学内容要挑选恰当
游戏仅仅是我们为了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游戏教学法的原则就是对“教”和“乐”要有一个严格的界定,实施游戏的必须是各科教材中的内容,尤其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或者是一些必需掌握的课外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和特点,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使之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借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乐学。
游戏活动的形式必须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师要准确地掌握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现有知识水平和教学环境等综合因素。
低年级可以设计趣味性强点的游戏,像听听画画、拼拼贴贴、造型表演等,而高年级则多采用探索型和对抗性较强的游戏,像成语接龙,智力抢答,画图夺旗等。
2、游戏教学活动前要准备充分合理
学生是游戏活动的主体,但教师是游戏的创造者、组织者、引领者,作为教师不但需要熟悉儿童游戏的理论,也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能力水平、活动特点及兴趣爱好,把握教材内容与教学目的,将教材内容真正融合在游戏活动中,精心设计游戏,方可“出奇制胜”,出色地完成教学活动。
游戏活动形式多样,大都需要游戏材料,包括道具的准备和场地(美术教室)的布置等,这都需要课前准备好。
如在对场地即美术教室的布置准备上,可令全班同学分组后围坐在教室的四周,然后可按教学要求准备一些小奖品如小红花、五角星、小红旗等,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也可在平时的生活和教学中把可用于游戏活动的材料搜集保存,做个有心人,做到在用时有备无患。
二、要注意把握游戏教学活动的尺度
1、要在课堂上恰当的时间引入游戏教学活动。
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维持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难以持久。
当学生出现疲倦时就是游戏发挥特长的时候,恰当地设计并使用一个游戏,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他们轻松轻松,可以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例如在讲授江西版三年级教材《变幻的色彩》这篇课文时,说到三原色这个概念,如果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分散,并且此时老师只单单从字面意义来讲这三种颜色,势必使学生昏昏欲睡,达不到教学效果,而此时我们适时的引入游戏教学,如说到红色时为表现红色那种强烈、喜庆的色彩,我们可引导学生分组扮演如何表现红色的这种色彩情境,如此则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上游戏教学活动要做到适度合理。
美术课的学科特点规定授课时老师的讲解、示范时间少,要求精讲多练,一般讲课时间限制在十五分钟左右。
教师要注意游戏的量度,一般采用1-2个为宜,每个游戏活动控制在5分钟之内。
游戏过多,时间过长,势必影响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喧宾夺主,把美术课变成不伦不类的活动课课,表面上看一堂美术课热热闹闹,气氛不错,然而学生的观察训练、实践创作、审美体验没有充分实现,那就适得其反,课堂游戏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了。
三、游戏教学活动要做到有序的展开,不能失控。
1、游戏教学活动要建立在良好的课堂纪律之上。
美术课中学生的学习以体验感受为主,应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气氛,但这并不等同于可以放任自由。
由于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学生好胜心切,情绪激动时难免会导致课堂纪律混乱。
所以课堂组织纪律性必须贯穿游戏的始终,严格按照游戏方法和规则以及要求进行游戏,可以适当地运用奖惩,否则,容易陷入内容失真、操作失当、课堂失控的局面。
教师既要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严而有序。
例如江西版一年级上册第五课《小餐桌》一课中,我们可以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撕、摆、贴体现餐桌上丰富的食品,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一激动,可能会离开座位乱跑乱叫,引起课堂纪律混乱,此时教师自己应冷静,不要发火,要有耐心的以游戏语言让学生安静下来,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天黑了,食物要回到自己的餐桌上,你们是不是也要坐回自己的餐桌前,开始享受美味的食物呢?”这样,学生是会很高兴的坐回自己的座位前的。
最后,教师要适时的表扬几个玩而有序的学生,以此做表率,使学生有序而有规则的进行了游戏。
2、良好的游戏教学活动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
在美术课堂游戏中,师生的关系不应该“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应该保持民主、平等、自由、合作的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与沟通为美术游戏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个重要的、无形的“平台”。
教师不再是游戏的领导者或旁观者,不能游离于学生游戏之外,而应该作为游戏的一名参与者融合到教学当中来。
教师愉快、积极地参与“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充满自信与满足。
大家全身心地沉浸在游戏中,行为敞开又互相包容,不断地实现精神融合和拓展,充分显示了游戏活动的“对话性”。
总之,游戏渗入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
它包含着趣味性、审美性、人文性……等特征。
”过去传统的美术教育最大的弊端是过于强调以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猛塞硬灌,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喜好,特别是儿童身心特征和心理需求。
让学生强行接受,他们会觉得无味、无趣。
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提高技
能。
在美术教学中引入游戏的导入方式,能让学生真正进行最自主的美术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老师能虚心学习他人新颖的趣味性强的游戏设计和相关教学的经验,在课前精心设计,就一定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我们的教师既能当导演又能当演员,使教学气氛更加活跃,让美术课真正成为小学生最喜爱的科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