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清朝(鸦片战争之前)
“盈天地之间者气也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二)对理学的正面批评
理学的空疏无用较早地提 出了强烈的最彻底的批评
二、教育思想
(三)“行己有耻”的道德教育观点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 “行己有耻”作为立身之本
(四)“经世致用”的教育改良主张
认为教育应改良人性、改良社会,昌明人 道、改变政治,促进天下兴,即教育能
第九章 清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公元1644-1840年
第一节 文教政策
一、崇尚儒家经术,提倡程朱理学 二、广兴学校,严定学规 三、软硬兼施,加强控制
第二节 官学制度
宗人府 内务府
宗学 觉罗学 景山官学
内阁
中
央
政
国子监
府
咸安宫官学 国学
俄罗斯文 馆
算学 八旗官学
府学 州学 县学
社学 义学
提督学院
卫学
2、8岁发蒙,从学于吴持明。吴能 骑、射、剑、戟,精战守机宜,通 医术,又长术数。因此,颜元从小 所受的教育就与众不同 。
(一)生平及活动
3、19岁,又师从贾珍。贾主张以“实”为生活的准 则,提倡“讲实话,行实事”,这对于颜元后来的 “实学”思想不无影响 。
4、他15岁时考中秀才,专心自学,绝意科举。24岁 开设家塾,教授生徒。62岁应聘前往漳南书院。他亲 自为书院订立各项规章,将书院分为文事、武备、经 史、艺能四斋。当时从者众多,很负有声名。后来因 书院遭水淹,不得已而辞归故里,阅八年而卒。他在 讲学中留下的著作有《四存篇》、《四书正误》、 《朱子语类评》、《礼文手钞》及《习斋记余》。
井学
一、社学、井学、义学
(一)社学是设在乡镇地区最基层的一种地方官学
(二)井学是设在云南边疆地区的学校
(三)义学是为贫苦生童,或苗、黎、瑶等族子弟 秀异者接பைடு நூலகம்教育的机构。最初设在京城,后来各省 府、州、县纷纷设立。
二、特点
(一)重视八旗子弟教育 (二)重视俄语人才的培养
第三节 清朝书院
诂经精舍和学海堂
中国哲学史诗 咏颜元
黄玉顺
习斋先生是颜元,倡导事功戒空谈: 程朱之学大乱真,陆王之学颇近禅! 最重实学尚践形,不读死书要习行。 四书正误四存编,又有朱子语类评。 欲以六字强天下,官皆将而人皆兵; 再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水利兴; 复以九字安天下,人材礼乐正大经。
(四)历史地位
这两所书院继承和发扬了书院教育的优良传 统,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人才,对清朝学术文 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这两所书院成 为许多书院的楷模,对改变当时腐败的书院 教育也起了积极作用。
第四节 顾炎武的教育思想
一、简介
(一)生平 及活动
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 - 1682年(清 康熙二十一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 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 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 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
“经世致用 ”
二、教育思想
(五)“多学而识”的治学主张 学习在于“博学于文”、“好古敏 求”、“在于得理而验于事物”
(六)崇尚创新的独特见解
应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第五节 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山水人物》团扇
第五节 颜元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 及活动
一、简介
1、1635 --1704年,字易直,又字 浑然,号习斋,直隶博县北杨村 (今属河北省博野)人。
(一)创建人:阮元 (二)发展历程:
(1764-1849年) 字伯元,号芸台, 为封疆大吏
1、1800年在杭州孤 山所创,1904年被 废止。
2、1924年在广州粤 秀山创学海堂, 1903年被废止。
学海堂
诂经精舍
(三)特点
“以励品学,非以弋功名”
各用所长,因材施教
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刊 刻师生研究成果。 《诂经精舍文集》。
第六节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座落于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菜塘弯,是我国明末清初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的故居。始建于清康熙十 四年(1675年),有茅屋三间,左为住房,右为书 房。王船山先生后半生在此潜修十七年,遗著800余 万字。
《圣谕十六条》
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 和乡亲以息争讼,重家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 点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征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 诚匿逃以免连株,完银粮以省催科, 联邻居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二)著作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 志》、《音学五书》、《左传杜解补正》、 《九经误字》、《石经考》、《二十一史年 表》、《历代帝王宅京记》、《昌平山水 记》、《山东考古录》、《金石文字记》、 《谲觚十事》、《求古录》、《菰中随笔》、 《救文格论》等。
二、教育思想
(一)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 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