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 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2分)
(2)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转到中国北方,主要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
4、结果:慈禧太后发布“剿匪谕旨”,被 中外反动 势力联合剿杀。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2、经过: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进犯 3、结果: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北京 ,攻陷北京。
关税 ①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 山海关 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③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 ④惩办“ 4、影响 ①《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 ②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③在北京设立的 使馆区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首祸诸臣 ”等。
④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深渊。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 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 “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 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答案】 B
1.史料一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 其真实意图何在? 【提示】 原因:中国财力有限,对海防投入费用太少。 意图:为其消极抵抗行径辩护。
史料二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 否还能够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 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有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 能打仗,中国军队的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老百姓。我说: 假若确信再战没有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希望议和, 但是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他们授 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谭恩先生,进行谈商。 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战争
般阳中学高三历史组
中国近代史线索
•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有两条: • 一是列强侵华史。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主权 大量丧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自然经济 逐渐解体,近代经济因素产生,逐渐过渡到半 封建国家。 • 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 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制度与思想,探索救国 救民的道路。
(3)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不同形式的 救亡图存 的斗争。
【典题突破】 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 ①割占土地 ②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 ④外国人侵入到中国内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B
(2012· 淮安月考)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 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 “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他说这番 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A.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 B ) B.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史料二中清政府总署官员对中国军队作用的谈话,说明了什么根本性 的问题? 【提示】 清政府的军队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内镇压人民的工具。
四、义和团运动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②直接原因: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2、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3、斗争 ①提出“ 扶清灭洋 ②阻击八国联军进攻 5、意义 反侵略 的英勇斗争精神。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 ②打击了 帝国主义 的嚣张气焰。 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 改革 运动。 ”口号,势力遍及京津地区。 北京 。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8分) (1)同: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 异:体现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 资本输出为主。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 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 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 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工业文明 资本主义
农耕文明 封建主义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打开中国的市场(必然性)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偶然性)
1. 战争经过
天津
大沽
直逼天津
2. 战争结果 3. 中国军民的抗争
《南京条约》
南京
逼近南京 陈化成
吴淞
进攻吴淞 定海 定海 葛云飞 攻陷定海
林则徐
邓廷桢
攻陷厦门 定海 镇海 宁波
三元里人民
进攻厦门 关天培
封锁广州
鸦片战争的影响
• 1、中国丧失大量主权与领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 家。(政治方面,否定) • 2、中国丧失经济独立,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与 商品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经济方面,否定 ) • 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 变化,新经济因素逐渐产生,变成一个半封建国家。 (经济,肯定) • 4、中国被迫对外开放,逐渐融入世界体系中。(外 交,肯定) • 5、中国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思想,肯定)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 国 英 国
先进的资本主义 政治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国家 落后的自然经济 完成了工业革命 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商品经济发达
军事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偶然与必然
两个世界的相遇 西方(英国) 中国
海关”等信息可知该条约是《辛丑条约》,该规定实质是将清政府置于列
强的控制和监管之下,C正确;北京至山海关皆为陆路,A错误;B项是在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错误;《辛丑条约》中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D 错误。 【答案】 C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 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 近代列强大规模侵华战争共有五次: • 近代前期(1840-1919)列强大规模 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 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 • 近代后期(1919-1949)列强大规模 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市场。英国 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打开中国的市场 .。 2、鸦片战争前,英国对华走私鸦片的目的是 改变对华贸易逆差。 3、鸦片走私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表现在白银外流.和人民身体素质下 降.两方面。为此道光皇帝派林则徐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消息传到英 国, 英国议会.决定对华开战。 5、1840年6月,战争爆发。1842年8月,英国军队侵入南京下关江 面,清政府被迫议和,中英签订 《南京条约》 .,战争结束。 6、鸦片战争 期间英国占据最久的中国城市是定海.。 7、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 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解析】
关键是理清其说话的时间为“1899年”,然后从《日本国志》
的名字中推出其是有关日本的专著,再次调用相关知识。
如果中国在军事上能够自立于不败之地,他(李鸿章)预言说:‘日本人就会 依附于我们’,但如果不然,‘日本将效法西洋人并与西洋人一道获利’。”—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中预言的“日本将效法西洋人并与西洋人一 道获利”真正发生于( A.19世纪初期 )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解析】
D.20世纪上半期
材料中“日本将效法西洋人并与西洋人一道获利”结论得以证实
的史实是: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从中国获得了巨大的侵略利益。 【答案】 C
史料一
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置舰船
,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 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领土主权 关税主权
《天津条 约》 《北京条 约》
11口通商;外国商船 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 贸易主权 通商、传教;赔偿军 费。
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相同点:
根本原因和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继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性 质:
续
不同点:
侵略国家: 时 间: 侵略范围: 通商口岸和割地:
主权破坏:
社会性质:
鸦片战争
营 口 天 津
两 次 鸦 片 战 争 的 不 同 点
英国
两年
半殖民地化 程度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 四年
烟 台
扩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 主权进一步丧失, 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大 侵略势力由沿海
南 京 汉 口
镇 江
上海
九 江
宁波
福州 深入内地 厦 门 广 州
琼 州 淡 水
九龙司
汕 头
台 湾
(1)内容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割辽东半岛、 台湾全岛 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
2亿
两白银
开放 重庆 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
在华设厂
(2)危害 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 中国腹地 。
②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4.影响 (1)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 瓜分中国狂潮 的序幕。 (2)清王朝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 军事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