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6讲第六章1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2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3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质量系统的振动
第16讲第六章1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2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3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质量系统的振动
将m取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
设m沿z轴方向移动了位移z。
有一对平衡力:mg和kλs,由于当m在任意位置时它们都平衡,所以在分析时可以不予考虑。
则只存在物体受到弹簧的拉力(弹性恢复力),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即:
Fs= -kz这里,Fs与位移方向相同。
设此时m的加速度为,根据牛顿力学定律可得运动微分方程:
n是空间频率,即为波长的倒数,表示每米波长中有几个波长。它与时间频率的关系为:f = u n
路面的空间频率谱密度Gq(n)也可以换算成时间频率谱密度Gq(f):Gq(f) = Gq(n)/u
响应(输出)--振动系统在激励作用下产生的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6-3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质量系统的振动
微分方程的解与时间有关,要想求出特解,必须给出初始条件。设当t=0时,初位移为z0,初速度为0,将初始条件代入通解:
z0= A.sinφ
0= A.cosφ
联立可以解出:
振幅A =
初相位φ= arctg
讨论:
1.振幅、初相位与初始条件有关。而固有圆频率ω0和固有频率f及周期T只与系统的结构有关。
2.由于振动位置按正弦规律变化,因此,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为简谐振动。
(一)ISO2631国际标准《人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指南》用加速度的均方根值给出了在1~80Hz振动频率范围内人体对振动反应的三个不同界限:
1、暴露极限:人体承受的振动强度低于此值,将能保持健康和安全。
2、疲劳-工效降低界限:振动强度在此界限之内,驾驶员能准确灵敏地反应,正常地进行驾驶。
3、舒适降低界限:振动强度低于此值,乘员能在车上顺利进行吃、读、写等动作。
第16讲2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对振动的不同反应,掌握汽车平顺性的主要评价方法,掌握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的确定方法,基于单自由度模型的汽车平
顺性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
第六章汽车的舒适性
§6-1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
§6-2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6-3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质量系统的振动
m= Fs= -kz
∴m+ kz = 0
+z = 0
令ω0=
这里,ω0只与系统的属性有关,称为系统的固有圆频率。它与固有频率的关系是f0=,周期T =。
则有:+ω02z = 0
Hale Waihona Puke 这是一个常系数微分方程,其通解为:
z = A.sin(ω0t+φ)
其中,A和φ为待定常数。在振动学中,A称为振幅,φ称为初相位。
教学重点:
1.平顺性的概念,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2.路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单自由度汽车系统的建模、响应求解、平顺性分析
教学过程:
第六章汽车的舒适性
§6-1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
一、平顺性
平顺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保持驾驶员和乘员处于振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舒适度,或保持所载物资完好的能力。
假设路面水平(无激励),即作自由振动,且不计弹簧质量。相当于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刚度为k的弹簧上,弹簧下端支承于地面。当m处于静止状态时的位置称为“静平衡位置”,设此时弹簧静压缩量为λs,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变形量与所受外力成正比:
mg = kλs
为简便起见,这样的系统一般将坐标原点取在物体的静平衡位置。
汽车行驶时,由于路面不平等原因会激起汽车振动。振动会影响汽车的平顺性,使乘员感到不舒适和疲乏,或使所运载的物资受损;也会使通过性、操纵稳定性、经济性变坏,使动力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比如:当车轮上下跳动时,车轮与地面附着性能下降,就会影响汽车的各种使用性能。
二、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机械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既取决于振动频率、强度,振动作用的方向和暴露时间,又取决于人的心理、生理状态。因此评价困难。
振动问题
振动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激励(输入)--作用在系统上的随时间变化的外力(矩),也称干扰力(矩)。路面不平度、车速
路面的不平度用路面的不平度函数q(I)来表示。是路面相对于基准平面的高度q沿道路走向长度I的变化。由于q是随机的,故常用路面的功率谱密度Gq(n)来描述。Gq(n)是路面的位移谱;也可用路面的速度谱G(n)和加速度谱G(n)来描述。
图中给出了“疲劳-工效降低界限”(不同暴露时间下)随频率的变化趋势。图a为垂直方向振动(上下);图b为水平方向振动(纵向和横向)。
另两个反应界限随频率的变化趋势与之完全相同,只是允许值不同:“暴露极限”值为“疲劳-工效降低界限”值的2倍(上移6db);“舒适降低界限”值为“疲劳-工效降低界限”值的1/3.15倍(下移10db)。
(二)影响“疲劳-工效降低界限”的因素:
1、振动频率:人体振动系统在垂直振动4~8Hz、水平振动1~2Hz环境中会出现共振。从曲线中可看出,人体对振动最敏感的频率范围的加速度允许值最小。
2、振动作用方向:汽车上2.8Hz以下的振动较多,而水平方向人体最敏感频率在此范围之内,因此应充分重视由汽车俯仰角振动在水平方向的引起的水平振动。
3、暴露时间:同一频率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增长,加速度允许值减小。实际上,人体产生“疲劳”“不舒适”感觉是振动强度和暴露时间综合作用的结果。
§6-2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在实际研究时,应按研究的目的、范围等对汽车系统进行简化,也即,在不影响所研究的问题的基础上对系统作一些假设,然后建立模型。在研究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时,基本假设有:悬挂质量(车身质量)和非悬挂质量(车轮车车桥质量)分别假想为一个无弹性变形的理想刚体,其质量分别集中于各自的质心上;忽略各总成和部件的局部振动,把多数总成之间的弹性联接简化为刚性联接,而且仅计及悬架系统、轮胎或座椅弹簧等有限几个弹性元件的弹性;弹性恢复力与振动位移成正比;惯性力与振动加速度成正比;阻尼力与振动速度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