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大量程电感表

最新大量程电感表

大量程电感表超大量程电感表许剑伟莆田第十中学一、引言:无线电爱好者,经常要测量电感量,他们常常测量小到零点几uH或大到上千H的电感。

除了商品数字电桥可以测量,其它仪表很难测出来。

后来,在网上看到捷克人的作品,基于LM311制作了一个小电感测量仪,国内也有很多爱好者仿制。

出于好奇,也动手仿制并做了改进,重新分析、设计电路,使得本表可以极宽范围测量,而且精度良好。

最先使用洞洞板调试,后来打样PCB 板安装了数台,效果良好。

二、电路原理本表利用LM393做为放大器,在正反馈回路加放LC选频回路,得到稳定的振荡,并由单片机测量出振荡频率F。

当F和C已知,就可以计算出L的值。

虽然LM393频响比LM311差5倍,但本表通过合理的补偿,可以消除LM393速度上的不足,大幅减小了小电感测量误差。

此外,由于采用了高阻耦合,使得本电路可以测量1000H以上的电感。

电路原理如下图。

Ca是基准电容,La是辅助谐振电感。

Rf*C1应大于Rb*C2,以免低频自激或间歇振荡。

C1、C2是隔直流电容。

C4、C5是表笔高频干扰信号吸收电容(不是工频吸收电容)。

C6是相位补偿电容(LM393无内置相位补偿)。

R1、R2、R3是1/3衰减器兼直流编置电压发生器。

Rf是高阻同相耦合器。

R4、R5是上拉电阻。

Rf1、Rf2是负反馈电阻,7.2倍放大。

R6是偏置电阻并产生数毫伏正偏压。

R7、R8是给二极管施加测试电流的电阻那个Rf耦合电阻,在超声波范围内并不是存阻的。

当频率较高时,电阻两端的分布电容及LM393内的信号耦合是不可以忽略的。

虽然是电容耦合量很小,但在密勒效应的作用下,等效到输入端的电容会被成百倍放大,有效谐振电容变小。

当频率比较高时,谐振器的阻抗很小,所以反馈系数非常弱,这就造成密勒效应的影响严重,可影响2%以上,为此,高频率下有效谐振电容需要适当修正。

此外,LM393的延迟也会造成振荡频率变小,引起测值变大。

以上因素,结合起来,有效谐振电容还要修正 k=5e-8 * Rf * f,式中Rf是指反馈总电阻(单位M欧),f指频率(单位Hz)。

电感的计算公式变为:«Skip Record If...»实际上,可以理解为a就是考虑密勒效应及LM393延时后对频率修正的结果。

同理,电容计算公式则为:«Skip Record If...»La与Ca均指当前频率下的辅助电感与辅助电容量的真值。

如果事先测出Ca 与La的非线性误差,则可以在程序中进行修正处理。

使用质量好的La与Ca,就无须修正。

L/C切换开关的接触电阻易造成测量误差,所以电路中电感档采用直通接入被测电感,电容档采用高阻抗(用4.7mH的)的谐振电感Lb,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接触电阻对测量的影响。

以上计算成立是有条件的,要求谐振器处于高Q状态。

Q<10,精度受到明显影响。

由于使用了高阻耦合,测量大电感时,对谐振器的Q值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三、调试、元件及制作工艺1、PCB板上几个失误:把测试线接线端子放在La电感旁边。

测量时,表笔位置移动,就改变了测量回路与La电感的距离,引起0.0xuH的变化。

这对测量0.xuH电感是十分不利的。

可以把引线针折弯,使表笔软件焊接点远离La,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电感放在了液晶屏铜柱子旁边,引起电感Q值严重下降。

可以改用塑料柱子解决问题。

如果要用铜柱子,可以断开左边铜柱子下的地线,使得“液晶上的导线→右铜柱→PCB地线→左铜柱”环路消失,可以减小它对旁边的La的Q值影响。

PCB板晶振位置大小不正确,晶振不易安装。

需长脚立装。

仪表用的晶振,质量要求高。

建议使用有源晶振,可靠性好些。

调试10套普通晶振的,遇到一台无故误差1%,经反复测试,发现是晶振不可靠。

原设计使用铜柱子固定LCD1602,不巧,辅助是感La放在了铜柱子旁边。

铜柱子会影响La的电感量及Q值,对小电感测量不利。

特别是,铜柱子接触不良,会引起La电感量变化,进而出现零点不稳象现。

实际上,液晶板与主板,通过两个铜柱子,形成了一个地线环。

这个环正好与La电感靠得很近,对于高频率来说,地线环会改变振荡频率。

当地线环时有时无,就造成零点不稳。

由于电路改动,所以与原先PCB也要改动。

2、本表测量精度与谐振电容Ca有关。

云母电容是低温漂的,适合仪表使用。

低频档的谐振电容是Cb=100nF,请使用CBB/630V或CBB/400V电容。

须是100nF,如果有偏差,应修改程序中的Cm2参数。

本表开机时显示Ca和Cb的标定值。

即3n3与100n电容在1kHz时的容量。

其中,3n3是电容放入电路电路板上,还要加上3pF布电容。

如,测得电容为3.001nF,则Cm应置为3.004nF3、本表测量精度与La、Lb的线性度有一定关系。

使用电感采用Q值较高的工型电感器。

尺寸使用6mm*8mm工型磁芯即可,体积过大易受到分布参数影响。

使用0.2mm左右的漆包线,可以得到较高的Q值,使用0.04*60的李兹线绕制可以得到更高的Q值。

电感Q值高,它的线性度一般也比较好,电感量随频率变化小一些。

检测Q值时,La用200kHz测量,Lb用50kHz测量即可。

4、测量小电感La的选值影响测量精度。

振荡器的稳定度一般只在1e-4到1e-5之间。

计算电感时,先计算出谐振回路总电感然后扣除La,因频率不稳,就会产1e-4级别的短期不稳,1e-3级别的漂移。

如La=220,零漂移可达220*1e-3=0.2uH,如果La=25uH,则漂移只有25*1e-3=0.025uH。

5、被测电感的Q值影响小电感测量精度。

理论上可以证明,即使在Q值较高时,测量小电感还是有误差。

误差绝对量可以表示为ΔL=r*T0,式中r是谐振回路的串联损耗电阻,T0是振荡器的延时。

选取适当的La,可以使得T0变得,La取25uH至50uH,T0的影响基本可以消除。

下图是我改进的作品。

我把220uH电感改为50uH自绕电感,能够更好的测量10uH以下的电感。

由于没有注意绕制工艺,造成Q值只有17(@200kHz),但效果也不会太差。

因为Q值太小,引起20uH以下电感测值偏小1%左右。

可以使用矿机工艺改造这个电感。

比如,使用李兹线绕制,并在磁芯上面垫一层生料带。

下图电感采用25uH的,它是在磁芯上,内层垫上生料带,使用0.04*60多股线绕制,1.3MHz时Q值可达150以上。

因为不易买到25uH的高Q电感,DIY是倒是比较容易一些。

正因为使用了高Q线圈,小电感测量精度再次得到保证,而且零点基本不漂。

开机后20分钟内,漂了0.02uH,再往后观察,未见漂移。

此外,所以与谐振器相关的切换开关,接触电阻应小一些,以免影响谐振电路的Q值。

6、关于低频测量功能扩展通常铁芯电感在3kHz以下频率可以取得较大的Q值,测值变得准确。

在15kHz频率Q值将下降到2以下,测量精度严重下降,而且15kHz频率往往远离铁芯电感实际应用频率。

测量200mH至10mH的铁芯电感,谐振频率可高达20kHz,铁芯电感的Q值不行,谐振不可靠,本表无法可靠测量。

如果是铁氧体电感,几乎不存在这个问题,它的Q值比铁芯电感高得多,各种电感量都可以测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增加一个低频测量功能。

可按电路图补接一个CBB 630V/100nF的电容。

接线示意如图。

如不需要低频功能,请将P1.0接到地线上。

图中是一个扭子开关,接触电阻为2mR左右。

不要使用接触电阻为100mR 以上的开关。

7、表笔制作长度10cm就够了。

不要太长。

8、电源要求本电路对电源质量要求高,不要使用开关电源。

开关电源干扰大,严重影响大电感测量,甚至造成无法测量。

使用“双6V铁芯铜线变压器”或“铁芯铜线变压器制造的9V直流适配器”或“锂电池”均可。

五、使用方法1、屏上的标识及使用第1行显示电感量。

首字是“L”或“C”,分别表示测电感和测电容,用“L/C”按键切换。

第2行显示频率。

行末还有一个“H”或“L”,分别表示高频档和低频档。

安装了那个扭子开关及100n电容,才有“H”与“L”两档。

否则,请把P1.0接地,这样只有“H”档。

低频“L”档主要用来测量10mH至1H的铁芯电感。

当谐振频率过高时,铁芯变压器Q值低。

频率降到3kHz以下,测量就可靠得多。

当Rd端子接入二极管或短路,会自动切换到Rd测量状态。

已安装了双6V变压器接口。

也有9V电池接口,它受power开关控制。

9V 电池与变压器不可同时使用,否则变压器会对电池充电,电池受损。

2、清零,用CLEAR键清零Rd档要短路清零,电感档要短路清零,电容档要开路清零。

“短路清零”就是表笔短路后,按CLEAR键。

“开路清零”就是表笔开路后按CLEAR键。

每次使用时,要先看一下零点(电感档、Rd档,看短路零点,电容档看开路)。

如果零点偏移较大,影响你的测量,则做清零。

不影响测量,则不要清零。

如果零点异常,显示有“*”号或超大零点数值(这一般是错误清零操作造成的),这时须做清零操作。

Rd档短路清零后,Rd与uT会含有“*”号是正常的。

后面显示的两个电压值,则应变为0mV平时测量,不必频繁清零。

因为,每次清零,就会把清零数据写到EEPROM,而EEPROM的擦写寿命有限。

约几万次到百万次吧。

比如,当前测量1000uH,而零点是1.2uH,相对于1000uH来说,1.2uH是可以忽略的,所以不必清零。

再比如,测量10H,不用清零的。

因为零点的uH级或nH级漂移,根本不会影响10H电感的测量。

六、精度我实测3个电感比对,与电桥测值基本相同,在同频率下用0.2V比对。

使用质量较好的电感比对:注意到,不同Q值的电感,测量误差不相同。

有载Q值小于3,测量误差明显增加。

1、大电感测量,有载Q值低,选频能力差,所以测量精度下降一些。

而且,由于频率只分辨到1Hz,大电感谐振频率却只有100Hz左右,还会引入2%误差。

不过,达到5%问题不大。

当谐振频率接近于或大于变压器自谐振频率时,Q值小得可怜,测值不准,这时应切换到低频档测量。

2、特别小的电感(20uH以下),其内阻影响谐振回路的Q值,引起测量误差不可忽略。

La使用220uH,大约直流电阻每欧姆引入0.6uH的负偏差。

如果La使用25uH,这种负偏差会减小10倍。

可以接入1欧姆电阻测量,观察零点偏情况。

比如La=220uH,测量4.7uH色环电感,内阻0.8欧,负偏差0.6uH/欧,测得4.00uH,那么真值将得加上0.8欧*0.6uH/欧=0.48uH,得4+0.48=4.5uH。

如果La=25uH,就无须做此项修正。

矿机用的小电感,直流电阻很小,所以一般不用进行修正。

3、小于10H大于10uH范围内,如果被测电感Q值有保证(Q>10),实测误差一般不会超过1%4、当被测电感远大于La时,本表测量结果是等效并联电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