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

有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春风拂过大地,一片春草滴翠的景象跃进脑海,细视之,却发现每棵草都不尽相同,与此相似,在中国的高校中,大学生的数量不比草还少,可是心理素质是不是一样的呢?曾经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每个人的心理都如同树叶的纹理一样总有细微的差别,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实践小组对此作了调查,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我们只对大学生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做调查和研究,现在就让我来讲讲我们活动的过程。

谋定而后动,我们实践小组首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这个课题进行讨论,其主要目的是想确定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定活动的场所以及活动的方式,同时对活动的项目进行一个合理的安排,然后,我们根据各成员之间的观点及建议制定详细的计划,这是我们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过程。

第二个过程,就是把计划付诸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的还算不错,首先我们通过上网在网上查找关于大学生比较实用和很合适的话题,如:“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低下时,你会烦躁吗?”;“遇到压力时,你会跟谁求助?”“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满意?”“你觉得压力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等一些有典型的问题汇集在一张纸上,打印下来,我们共打印了60份调查报告分发,待其做完后,再收回来整理。

第三个过程,就是对大学生直接进行对话式的采访,没有话筒,没有录像机,但我们有巧妙的办法,用一个同学提问,另一个同学记载。

然后呢?再用一个同学用手机拍照。

在这不是很大的宿舍楼里,我们不仅采访了本班同学,还采访了其他班的同学,还有老师。

他们都很乐于配合,因此,我们在每层楼采访了进5个同学,具体的问题有:“你觉得你的大学生活让你感到怎么样?”“你的学习动机会给你带来苦恼还是动力,”等一系列的问题。

第四个过程,我们对采访及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处理,对数据的素材进行明确的分工并整理,并在网上查找资料。

比较一下。

我们的实践报告与其他的同学们做同一个课题的,进行比较和交流,在写报告。

第五个过程,我们对调查出来的数据做初步的整理后,到心理医生处,对调查出来的数据做一些询问,询问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心理医生的渊博知识以及乐心热情让我们敞开肺腑·直抒意见,从这些素材及医生的帮助下,我们感慨颇多,受益良多。

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了一个较基本的了解。

最后,组员集合,精细的整理这次活动所带来的数据及我们大家的记忆,将其记下,做成报告表及其他形式的文档。

从这次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基本的心理状况,并得出了大学生总体的心理素质是积极向上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的。

我们从这次实践中受益良多。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1、大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待提高。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学习效率低下时,仅有21.3%的学生能够避免走入“烦躁——效率下降”的恶性循环,说明大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是有待提高。

表12、大学生普遍能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

表23、成绩在成为评价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观,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表34、有些学生在追求发展自我的过程中,由于能力有限,顾此失彼,往往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于是产生悲观失望、消极情绪。

表45、由此可见大多数对自己选择的认可。

表56、就业压力的增大是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67、攀比心理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我们或多或少会受其影响。

表78、通过意志力的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意志在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大学生确定明确的目标。

表89、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目标,选择正确的目标,才能迈向成功的大门。

表910、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是多层面、多维度的,既有必然的因素,也由偶然的成分,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互动的结果。

表1011、显然在大学生中朋友比重很可观的。

表1112、朋友是进入社会的初始阶段。

有良好的交友能力对自身发展尤为关键。

表1213、我们的结论是大多数的人多数是有自信的,没有心理问题的。

表1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是保持体格、心理、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经过我们小组几周的社会实践和网上查询,得到如下结果:一、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扫描根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2009年在对37所高校80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测试过程中,发现有16.51%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

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高达30%左右,并明显呈上升趋势,具体表征为焦虑、强迫、恐惧、抑郁、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

实际上,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比例也有所上升。

据一项全国调查显示:近年来全国大学生中心理疾病患者达20.23%,而在另一项调查中,8.75%的大学生认为利他行为只是一种手段,索取才是真正目的,48.8%的学生认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是金钱,59.18%的学生认为择业的首要标准就是经济收入。

可见,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素质问题已日益凸现出来,并在事实上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遗憾的是,一些高校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也相对薄弱。

北京67所高校设有心理咨询机构的有28所,只占41.8%。

而在国外高校,每2000个学生就拥有1个心理教育专职人员。

因此,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二、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起因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是多层面、多维度的,既有必然的因素,也由偶然的成分,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互动的结果。

而且,由于各高校在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也不尽相同。

(1)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竞争的压力侵扰着每一个人,从而引发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人在各种活动中要显示自身价值的存在,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

这对于意志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当遇到考试失败、评奖落选等情况,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

与此同时,学校环境的变迁,学习、生活条件的变化,对刚入大学的新生来说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有的学生往往不能及时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2)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要求过分严格,缺乏沟通,经常用高压加棍棒方式强迫孩子做事情,孩子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失去了个性和棱角,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有的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子女独立性差,遇到困难就逃避,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庭贫困是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事实上,绝大多数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家穷志不穷,刻苦学习,成绩优秀;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父母感情不合或离异等原因,容易产生心理压抑、自卑等不良心理。

(3)学习压力的影响。

有些学生在追求发展自我的过程中,由于能力有限,顾此失彼,往往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于是产生悲观失望、消极情绪。

有的高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推行素质教育,片面强调智育、专业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不少学生热衷于拿学分、拿奖学金,而对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比较冷漠,缺乏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的激情与动力,变得自我封闭。

(4)就业压力的影响。

学生一进校就会思考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为了将来自己的出路,许多学生不得不因此而放弃很多施展自己个性的机会,比如用很多的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花很多的精力去准备各类证书的考试,以便将来增加就业的砝码。

就业压力的增大是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第一,认知教育。

认知教育是使大学生了解认知的发展规律、特点及自身认知水平,帮助大学生客观而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

第二,情感调适教育。

情感调适教育是使大学生了解人的情感、把自己的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心理失衡。

第三,意志力教育。

通过意志力的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意志在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大学生确定明确的目标。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1)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迷茫。

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与生活、新的自我定位,大学生难免会发现眼前的一切并非所想的那么美好。

竞争的压力、生存的焦虑、发展的期望、情感的困惑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当他们发现在实际得到的和期望得到的、自己得到的和他人得到的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的时候,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

有35.2%的同学认为,大学没有他们所想象的那样高雅和浪漫,缺少文化气息。

在迷失自我的时候,大学生远离亲人和朋友,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一旦有问题想不通,死钻牛角尖,就容易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尤其是以前都是班级里的佼佼者,现在却突然发现自己落后了,优势不在,心理就会严重失衡,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2)学习与发展的挣扎。

学会“学习”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一步。

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一些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才阻碍了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的发展,甚至导致整个心理状态的混乱。

在这次的调查中,29.64%的同学认为学习是目前自己感到压力最大的一个方面。

如果说学习的苦恼往往出现在低年级的同学身上,那么毕业后的选择则困扰着相当一部分大四的学生。

考研、就业还是出国……众多学子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徘徊。

如何面对早晚都要涉入社会的现实,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是他们心理的一个结。

. (3)恋爱的合理性与不确定性的冲突。

爱情存在于大学校园自有其合理性,大学校园是一特殊的社会环境,共同的集体生活、学习方向使得大学生们相互接近,再加上正值情感的萌发期,大学生之间很容易擦出爱的火花。

然而在这浪漫爱情画面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问题。

有的同学恋爱是出于对性爱的好奇心理,有的是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还有些是依赖心理和功利性的心理。

这些不正确的恋爱动机往往会影响到他们对爱情问题的处理。

四、大学生心理问题所带来的危害考试焦虑、不善于人际交往、就业焦虑、社交恐惧、经常做恶梦、网络成瘾症和抑郁症等是最常见的危害,其中以网络成瘾症和抑郁症危害最大。

当一个人存在心理问题时,性格会非常孤僻,以至于有心里话也埋藏于自己心中。

长此以往,他(她)的精神会变得格外紧张,最终慢慢演变成抑郁症。

而为了发泄自己内心的压抑,他(她)只有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从而演变成网络成瘾症。

网络成瘾症的危害在于:(1)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社会生活,不利于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

由于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网络上,将低质量的网络关系代替了高质量的人际关系,不利于自己参加现实的社会交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