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2、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三国时吴国名将
孙权 劝学
吕蒙
治学 就学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赞学 鲁肃
• 3.重点字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掌事:掌管政事。 • 辞:推托。 • 务:事务。 •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 《春秋》等书。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邪:语气词,同“耶”。 • 但:只,只是。 • 当:应当。
4、重要问题 (1)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2) 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 文末的“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群星闪耀
精读一:字 斟句酌,把 握人物特征, 理解人物情 感
本单元的复习目标
•1.理解巩固重点字词 •2.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3.研读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刻画的方法和 写作技巧。 •4.赏析丰富的语言。 •5 感受杰出人物的高尚情操,唤起对理想 的憧憬和追求。
第一站 字词小关卡
•驻守者
•1 邓稼先 •元勋 xūn 奠基diàn 选聘 pìn 谣言 背诵 • 昼夜zhòu 昆仑 挚友zhì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xiǎn 至死不懈 xiè 鞠躬尽瘁 •当之无愧 kuì 家喻户晓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rú
我们的复习号列车已开始第二段旅程, 出发啦!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请出示通 1.请你谈谈你对
行证
复习的理解
2.简要介绍本单 元的复习目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复习旧的知识 • 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 学以致用 • 举一反三
第一单元 阅读
1 邓稼先 / 杨振宁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 段 / 臧克家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4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 2.文章思想内容
• 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 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 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 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 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
新诗集《红烛》
学者
民主战士
鲁迅先生走路很
轻捷,……他刚抓起 帽子拉往头上一扣, 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敏捷 性急 坚毅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 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 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 闹。
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
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 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 好久不见,好就不见。” 幽默风趣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可爱可亲
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 他是在开着玩笑。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 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坚定乐观
鲁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几步,而 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 卖精神上的……”
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 一掠,看着她们,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 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自己述说过,而曾经接 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 者的催逼。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6)“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7)“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 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 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 而使才 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一、历史背景(引子)
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以前的屈辱历 史?
三、人物对比 作用
(补充扩展)
二、生平经历和贡献 四、巨大贡献
五、沙漠创业(具体化)引用
六、热情赞颂(总结)
横式结构,标题巧妙
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小标题的形式,运用“板块”
并列结构,将看似形式分散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多角度、 多侧面的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集中体现了同一
主题。
有对烈士或下属的哀悼,有 完成烈士遗 志的决心。
表现了邓稼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高尚品质。
说明了邓稼先是 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 赞扬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 崇高精神品质
• 8.请你参考示例,给钟南山院士写一份颁奖词。(100
字以内)今天的作业
• 温馨提示:颁奖词内容要概括人物主要功绩和品质,语 言要简洁精炼,情感要饱含深情。
《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
学者 《楚辞校补》 三本书

《古典新义》
做了不说

对比
起稿政治传单
多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三件事
参加游行示威
说了再做 言行一致
课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 人的34理 5什、1身2“ 么、和表、作 在 课份6说 手臧作、革现为 这 文分” 法克为请革 两 在别命 ,和?家学概命种结是“家热笔者括家不构什做下在情的课的同上么”的闻文闻的,?“赞的闻一内一事前说扬关一多容多业后系多”他其。主中两的具主和为要,个?有要做闻部“了两成了一分做救重就构什 多身”国是成么 先份什了事 生方救,么艺? 是面民这?术如两上何重的处 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坛1留诗表之911经学《达情2995典期七了。22年38之间子深))3作创之挚月、是。 作 歌 的在《现》了爱美死代组国,国诗水》始 作 论 典 《 四 “ 前有 》 新 诗 新 无全 大19《 、义 经 义 古力 古32专 籍神 》 》 ”人《年攻 的话,等 、 )楚到与后《。 ,古 整辞清诗无被他 庄典 理校华来郭》 对 子文 研补任者沫、 《 》学究》教。(。若《周、、后后称易学唐《《,为汇诗》楚术古开:成杂、辞著》髯面腐书争去在杀八对朽斋。昆身取他1年国,,明亡民一9主。民拍投被。身46的党案身国1正年9统而到民革气473治起反党命,月年的,对特洪抗1以5日走独务流战日后中益出裁刺蓄,,、
• 第 3 课 《回忆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先生(节选)》
• 1.文学常识
•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选自《萧红全集》,作者 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
• 2.文章主题思想
• 这篇回忆性散文,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 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个 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平凡而伟 大的精神,先生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 革命的崇高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2)作者:北宋司马光
• (3)作品:《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内 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 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 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主题概括
本文作者通过回忆邓稼先不平凡的一生, 赞颂了邓稼先为祖国国防事业“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及其忠厚、纯朴的 品格,抒发了沉痛的悼念之情,同时也表 达了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
• 第 2 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 1.文学常识
•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选自人民 日报 ,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因代其代表作 《老马》广泛流传,被誉为“农民诗人”。
吩咐 抹杀 疙瘩gē·da 深恶痛绝wù
不以为然
单元学习重点
本单元主要学习精读的方法。 要求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 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 的妙处; 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 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 1 课《邓稼先》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 物理学奖获得者。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 生平事迹。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9)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①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 有益的道理。 ②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③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④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⑤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 涉猎:粗略地阅读。 • 见:了解。 • 往事:指历史。 •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 若:比得上。 • 以为:认为。 益:好处。 • 才略:才干和谋略。 • 非复:不再是。复,再。 • 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 • 更:重新。 •见事:知晓事情。 •拜:拜访,拜见。
• (2)默读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 有什么作用?
• 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 境气氛,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 同时也含蓄地 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一个 不见硝烟的战场。
4、文章结构:试分析几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站——本单元学了那么多人物,那么怎样赏 析人物呢?
提示:A人物刻画一般有哪些方法? B在人物赏析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
什么样的细节呢?
人物刻画的方法
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和神态 等。
这是选择 对人物的 现了人物的 表达了作者
是从
(角度)
(方法)描写,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