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收银审核高级工技师测试题及答案判断题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三、判断题1.事业单位盘亏的经营用材料,应增加“事业支出”。
(×)【解析】事业单位盘亏的经营用材料应增加“经营支出”。
2.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一定等于固定基金。
(√)【解析】除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之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应当相等。
事业单位在取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应当同时确认固定资产和其他应付款,在支付租金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增加固定基金,列作当期支出,并冲减其他应付款和银行存款等。
3.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时,在增加对外投资的同时,应增加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4.事业单位借入款项,一般不预计利息支出,实际支付利息时,将其计入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
(√)【解析】事业单位借入款项的核算特点在于:一般不预计利息支出。
实际支付利息时,为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计入事业支出,为开展经营活动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计入经营支出。
5.事业单位的修购基金是按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因此,修购基金属于结余分配的内容。
(×)【解析】事业单位的修购基金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
6.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除包括资产、负债和净资产项目外,还包括收入和支出项目。
(√)【解析】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左方为资产部类,包括资产和支出两大类,右方为负债部类,包括负债、净资产和收入三大类。
7.国库单一账户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使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中不需要设置该账户。
(√)【解析】国库单一账户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使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中不设置该账户。
8.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因此,在这一报表中不会反映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项目。
(×)【解析】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净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和顺序,把事业单位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和净资产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后编制的。
9.事业单位为专业业务活动购入的材料和为生产经营活动购入的材料,尽管其用途不同,但入账价值均相同。
(×)【解析】事业单位购入的自用材料,应按实际支付的含税价格计算,而其购进的非自用部分按不含税价格计算。
10.行政事业单位的应收款项应根据具体情况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解析】行政事业单位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
11.因报废、毁损等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在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同时,对于取得的残料变价收入,应计入“其他收入”科目,对于发生的清理费用,应冲“其他收入”科目。
(×)12.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等。
(×)13.不具体使用专项资金的事业单位,可以不设置“专款支出”科目。
(√)14.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将取得的无形资产一次摊销。
(√)15.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材料,事业单位应借记“材料”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16.行政事业单位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
(√)17.事业单位盘亏的经营用材料,应增加“事业支出”。
(错)【解析】事业单位盘亏的经营用材料应增加“经营支出”。
18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时,在增加对外投资的同时,应增加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对)19.事业单位借入款项,一般不预计利息支出,实际支付利息时,将其计入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
(对)【解析】事业单位借入款项的核算特点在于:一般不预计利息支出。
实际支付利息时,为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计入事业支出,为开展经营活动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计入经营支出。
20.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除包括资产、负债和净资产项目外,还包括收入和支出项目。
(对)【解析】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左方为资产部类,包括资产和支出两大类,右方为负债部类,包括负债、净资产和收入三大类。
21.行政事业单位的应收款项应根据具体情况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错)【解析】行政事业单位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
22.事业单位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应相应增加固定基金。
(错)【解析】租入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支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时,借记“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因此支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时才会增加固定基金。
23.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材料,事业单位应借记“材料”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对)24.行政单位的收入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等。
(错)【解析】行政单位的收入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等。
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
25.经营支出是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之外开展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支出。
(错)【解析】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以及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单位结转的已销产品实际成本。
26.事业单位的一般基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本单位当期未分配结余转入;二是从拨入专款结余中按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金额转入。
(对)27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对)28.事业单位收回对外投资时,在减少“对外投资”的同时,应减少“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对)29.实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则不能用银行存款这个账户的。
(对)30.实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则不能用银行存款这个账户的。
(对)31.行政单位的收入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等。
(错)32.事业单位的一般基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本单位当期未分配结余转入;二是从拨入专款结余中按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金额转入。
(对)33.行政事业单位的应收款项应根据具体情况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错)34.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将取得的无形资产一次摊销。
(对)35.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材料,事业单位应借记“材料”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对)36.事业单位借入款项,一般不预计利息支出,实际支付利息时,将其计入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
(对)37.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对)38.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一定等于固定基金。
(对)39.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除包括资产、负债和净资产项目外,还包括收入和支出项目。
(对)40、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41、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42、资金运动是对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的最高概括,是第一层次,即会计对象。
(√) 43、在借贷记账法下,“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
(×)44、只要按“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则能保证记录是正确无误的。
(×)45、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
(×)46、会计人员对不真实的会计凭证,只要单位领导签字,都可办理。
(×)47、银行存款日记账期末余额应同银行对账单余额核对相符,若不相符则要进行调账。
(×) 48、资产负债表的负债一般按求偿仅先后顺序排列:流动负债排在前面,非流动负债排在后面。
(√)49、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单步式。
(×)50、定期会计档案根据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0年五种。
(×) 51、我国所有单位包括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均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52、除非发生减值、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 53、对于工业企业,发生的所有费用最终都要计入产品成本,以便正确计算产品销售利润。
(×)54、如果试算平衡,即借方发生额(余额)合计等于贷方发生额(余额)合计,可推断账户记录肯定无误。
(×)55.事业单位盘亏的经营用材料,应增加“事业支出”。
(×)【解析】事业单位盘亏的经营用材料应增加“经营支出”。
56.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一定等于固定基金。
(√)【解析】除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之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应当相等。
事业单位在取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应当同时确认固定资产和其他应付款,在支付租金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增加固定基金,列作当期支出,并冲减其他应付款和存款等。
57.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时,在增加对外投资的同时,应增加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58.事业单位借入款项,一般不预计利息支出,实际支付利息时,将其计入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
(√)【解析】事业单位借入款项的核算特点在于:一般不预计利息支出。
实际支付利息时,为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计入事业支出,为开展经营活动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计入经营支出。
59.事业单位的修购基金是按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因此,修购基金属于结余分配的内容。
(×)【解析】事业单位的修购基金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
60.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除包括资产、负债和净资产项目外,还包括收入和支出项目。
(√)【解析】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左方为资产部类,包括资产和支出两大类,右方为负债部类,包括负债、净资产和收入三大类。
61.国库单一账户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使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中不需要设置该账户。
(√)【解析】国库单一账户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使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中不设置该账户。
62.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因此,在这一报表中不会反映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项目。
(×)【解析】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净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和顺序,把事业单位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和净资产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后编制的。
63.事业单位为专业业务活动购入的材料和为生产经营活动购入的材料,尽管其用途不同,但入账价值均相同。
(×)【解析】事业单位购入的自用材料,应按实际支付的含税价格计算,而其购进的非自用部分按不含税价格计算。
64.行政事业单位的应收款项应根据具体情况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