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1.(2分)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
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2.(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②“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③医生用“B超”观察身体是否有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④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⑤大冶中心城区4月30日实施“禁鞭令”,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⑥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A.2个B.3个C.4个D.5个3.(2分)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
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
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A.B.C.D.4.(2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5.(2分)把温度为﹣10℃的冰块投入盛有0℃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A.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减少B.水的温度降低且质量增加C.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增加D.水的温度不变且质量不变6.(2分)现有一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
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7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在把该温度计放在教室墙上,示数为26℃,教室的实际气温是()A.40℃B.30℃C.21℃D.18.7℃7.(2分)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值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8.(2分)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9.(2分)图中不属于紫外线应用与防护的是()A.夜视仪B.验钞机C.灭菌灯D.遮阳帽10.(2分)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A.B.C.D.11.(2分)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C.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D.镜面反射遵守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2.(2分)看起来清澈见底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现了危险,幸好有同学及时相救。
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的原因是()A.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B.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C.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D.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13.(2分)如图,小明站在白云湖边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一只“鸟”在水中飞翔,似乎在模仿水面上方另一只鸟的飞翔动作。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C.水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小于空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D.如果此时下雨,水面折皱,水中的“鸟”和鱼都“不见了”,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不会改变,只是不能形成清晰的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4.(6分)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1)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3)在图2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个实验表明了。
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4)如图3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
这个实验证明了。
(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
15.(6分)北京时间4月23日7点52分,美国研制的人类首架太空战机X﹣37B成功发射升空,“阿特拉斯5号”火箭执行了此次发射任务。
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
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后形成的(填物态变化).请你也举出一个生产技术或生活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的例子:(3)太空战斗机返回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太空战斗机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填物态变化)吸热从而保证X﹣37B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16.(5分)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1)此现象叫做光的。
此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发现的。
(2)此实验说明白光(填“是”或“不是”)单色光。
(3)小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A处,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快。
说明A处有一种看不见光。
请写出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种即可)(4)小华想证明C处也有一种看不见光,那么她应该把放到C处。
(填“温度计”、“1元硬币”或“100元纸币”)17.(5分)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
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18.(3分)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
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2)A点与水面相距2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m;(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5m,说明水位(选填“上升”或“下降”)了m。
19.(3分)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三、解答题(每空1分,每图2分,共46分)20.(2分)如图,在墙壁上有一孔MN,室外有物体AB.小明想通过孔MN在室内看到物体的全部情况,请你作图画出小明眼睛的大致位置。
21.(2分)如图所示,小张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张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
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画出过A点放置的平面镜。
22.(2分)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有看不到的区域(盲区),人或其他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盲区。
如图,S为驾驶员眼睛位置,MN为左侧后视镜左右两边界点,请作出反射光线NS的入射光线,并标出BM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
23.(7分)根据声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学习物理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是340m/s。
”从描述中反思,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和有关。
(2)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也会改变。
如图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和B振动的。
其中的音调高,而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是乐音的。
(3)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
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声信号。
则该处的海深为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
超声波声呐(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24.(8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有:①烧瓶;②酒精灯;③温度计;④铁圈及石棉网,它们安装的合理顺序是(填写序号);此时烧瓶中水的温度是℃;(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小华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用注射器向外抽气,如图乙所示,观察到水又重新沸腾,说明水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减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