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鲁教版 学案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概况 高考

高中地理鲁教版 学案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概况 高考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课时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概况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资源的优势。

2.了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1)地形:既有①高原、山地、丘陵,又有②盆地和平原。

(2)气候:多数地区属③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水文:水量居我国④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4)流域:干流横贯我国⑤东西,支流呈⑥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大。

2.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铁矿和⑦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2)水能资源:流经我国三大阶梯,⑧落差大,水能丰富,集中在⑨上游地区。

(3)森林资源和⑩旅游资源丰富。

思维活动1.水量大的河流,水能一定丰富吗?如何判断某条河流水力资源是否丰富?答案不一定。

水量大且落差大的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某条河流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思路如下: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发展快,形成了三大经济区:上游以⑪重庆为中心,中游以⑫武汉为中心,下游以⑬上海为中心。

2.城市化水平较高:⑭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⑮中下游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思维活动2.长江流域哪一河段的城镇较为密集?请从自然因素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下游。

原因:下游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河网密集,水流平缓,河流通航能力强。

探究点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探究活动读教材图4-1-2、图4-1-3、图4-1-4,结合“长江水系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及城市①、②的名称。

(2)说出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请说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的主要分水岭。

(3)填写框图,并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4)分析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自的资源优势。

答案(1)唐古拉,东海;宜昌,湖口。

(2)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

长江与黄河的主要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和秦岭。

长江和珠江的主要分水岭——南岭。

(3)①流域内降水丰富②落差大原因:长江的水量、流域面积均居我国首位;流经我国三大阶梯,落差大。

(4)上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及矿产资源,如攀枝花的铁和钛、六盘水的煤、自贡的天然气等;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具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如大冶的铁和铜、大余的钨、水口山的铅锌、冷水江的锑等;下游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不仅是“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反思归纳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析某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两方面分析。

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具体如下表所示: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城镇建设发展全面,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长江流域是中国城镇化水平较高,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拥有众多的钢铁、有色金属、机械、石油化工、电力、纺织等工业基地。

长江流域已建立起完善的包括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在内的综合运输体系。

(1)读教材图4-1-5“长江流域经济分布”,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长江流域的工业基地有哪些?长江流域有哪些主要的农产品?有哪些重要的商品粮基地?(3)填写框图,了解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思路,据此分析长江航运发达的主要原因。

(4)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评价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条件。

答案(1)(2)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以沪、宁、杭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农产品有水稻、小麦、蚕丝、油菜、茶叶等。

商品粮基地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太湖平原。

(3)长江流域降水量大,水量位居我国首位;长江雨季长,无结冰期,可终年通航;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沟通南北,通过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钱塘江等水系,水路交通便利;长江流域经济较发达,交通运输量大。

所以,长江的航运发达。

(4)有利条件:地形多样,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广,水热条件优越。

长江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通航价值高。

中上游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沿海地区海运条件便利,城市化和科技发展水平较高,市场广阔。

不利条件:旱涝灾害频繁。

中上游地区山地面积广,生态脆弱,易形成水土流失,制约农业发展,交通不便。

下游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

反思归纳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1)上、中、下游经济区(2)城市化水平高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而且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要远远高于上游地区。

(3)航运价值巨大①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②长江支流众多,沟通南北,通过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钱塘江等水系。

③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长。

④长江沿岸港口众多。

对点训练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自古以来就有无数诗歌等文学作品赞美长江,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据此回答1~3题。

1.有关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流域面积大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自西南向东北递减C.长江流域水资源及水能资源丰富D.长江流域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2.长江上游自西向东依次接纳的支流是()A.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B.雅砻江、岷江、乌江、嘉陵江C.雅砻江、嘉陵江、岷江、乌江D.雅砻江、嘉陵江、乌江、岷江3.有关长江流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大多数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②水资源季节分配均匀③四川盆地为紫色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稻土,江南丘陵为红壤④平原地区土地资源质量好,但后备资源不足,有些山区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1.B 2.A 3.C解析第1题,长江流域大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第2题,长江上游各支流的顺序可根据长江流域水系分布得出。

第3题,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际变化大。

各地的土壤类型与当地的地形尤其是气候特点密切相关。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山区由于开发利用不当,水土流失严重。

对点训练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4.有关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发展缓慢B.长江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C.四川盆地经济发展快速D.长江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答案 C解析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版图中占有突出地位,60多年来,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沿江两岸和四川盆地,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和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综合提升5.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地区是长江水能资源集中的区域,也分别是西电东送中线工程和南线工程的配套重点开发地区,试分析A、B两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共同原因。

(2)B地区是一个资源极丰富的地区,除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外,重要的资源还有________资源,此外__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__资源也相当丰富。

(3)从水系特征上分析,正常年份长江洪水灾害较少的原因。

(4)试分析“黄金水道”形成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两地区地处地势的阶梯交界处(第一、二,第二、三阶梯之间),河流落差大;②两地区均有丰富的降水和发达的河流水系,流量大。

(2)旅游生物矿产(3)支流多,南北分布广;正常年份,受雨带移动的影响,长江南北支流及其上游的雨季和来洪时间错开,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洪峰。

(4)具有流量大、水位变化小、冬季不结冰的水文条件,具有江阔水深的河道特征沿途是我国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达地区,货流量、人流量大解析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具有河流落差大和流量大两个条件,A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B地区位于长江三峡地区,地处第二、三阶梯交界处,两处河流落差大且均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系发达,流量大。

正常年份长江水患较少,主要与其水系特征、雨季和来洪时间正好错开有关。

“黄金水道”的形成条件主要与长江的水文特征、沿江经济水平有关。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A.全部位于南方地区B.地跨第一、二、三级阶梯C.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D.河流全部属太平洋水系2.甲地所在省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是()A.森林、草场B.水能、天然气C.铁矿、煤炭D.铝土、石油答案 1.B 2.B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的西部属于青藏高原气候区,怒江等河流属于印度洋水系。

第2题,甲为四川省,其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且具有全国意义。

读下面“长江流域示意图”,分析回答3~5题。

3.长江自发源地向下游入海口依次出现的地形、地貌类型一般是()A.河谷、湖盆、三角洲、河曲B.盆地、峡谷、河曲、三角洲C.V字形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D.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4.南京市以下河段中,较符合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的图形是()5.下列各项不能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的是()A.是我国最长的河流B.年径流量约占我国江河年径流总量的1/3C.流域内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D.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居我国各河之首答案 3.C 4.B 5.C解析第3题,自发源地向下游入海口随着地形地势的变化,河流水速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河流侵蚀力逐渐减弱,堆积能力不断加强,因此依次出现V字形河谷(上游)、冲积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入海口)。

第4题,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长江水向右岸冲刷,即南岸侵蚀,北岸堆积,从而使南岸河床较陡,北岸河床较浅。

第5题,大河是从长度、径流量、流域面积三个方面评价的,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读下图,回答6~8题。

6.图中山脉M为()A.雪峰山B.武夷山C.巫山D.贺兰山7.图中P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①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②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③该地位于我国季风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④该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图中Q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城市,该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邻近大冶铁矿,原料丰富B.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运便利C.位于京广线与陇海线交会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D.地处成都平原商品粮基地,农业经济基础好答案 6.C7.C8.B解析第6题,图中山脉M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之间,为二者的界山,应为巫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