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 自然资源(共36张ppt)
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 自然资源(共36张ppt)
自然资源
中国地理
概念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存在于自然界,能够被人类利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叫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1.总量大,种类多——国土面积广,自然环境多样。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形势严峻——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分类
按物质形 态分类
合理措施:对未利用土地有待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耕地比例偏小,需加以保护利用; 工矿居民点建设用地需进一步加以限制。
一、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2)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占世界总面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
分类
在世界的位次
积的百分比
均量的比例
耕地
7%
4
不足1/4
林地
3%
5
不足1/8
草地 9.5%
2
沿海地区距我国夏季风源地较 近,又受副热带海洋上台风以及海 陆风的影响,海洋辽阔无障碍;内 陆地区因接近势力强劲冬季风的源 地,这里地势广阔而平坦,植被覆 盖差。所以,这些地区风力强、风 日多、风能资源丰富。
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我国风能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建成43个风电场,装机总容量为76万千瓦。
对输入地的影响: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促进经济发 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减轻交通运输 压力。
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区别
水资源
水力资源
水利资源
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水的动力资源 水的综合利用效益
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 专指天然河湖中
较易利用的有河流水、 所蕴藏的动能资
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 源
水(冰川等尚难利用)
泛指河湖航运、灌 溉、发电、给水、 养殖等多方面效能 的利用
五、能源资源
分布特点: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六、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经济发展影响 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产业化;有利于植被保护和生态 环境的改善。
西气东输工程对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 生产和利用结构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为沿线各省区的发展创 造了良好的契机。
植树种草、退 耕还林、退耕 还牧
完善排灌系统 ,利用水利和 生物等配套技 术
增施有机肥、 加熟石灰
预防为主,治 理污染源
一、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和不足
(1)优势:国土辽阔,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利于
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利于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开展多种
经营。
(2)不足: 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 不合理;各类
省区 西藏、四川、云南用总量 1 800×108 m3 280×108 m3
①我国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 ②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区 缺水尤为严重。
③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且人口稠密,工业 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 不协调。
不足1/2
我国的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地占三分之一,耕地面积 不足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
一、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3)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
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主要分布区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西部地区耕地少,多零星分布 天然林地主要在东北、西南;人工林和次生林主要在东南部山区;西北、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林地很少 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土地资源不足。
2.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①工业化、城市化及交通建设占用耕地;②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
退耕;③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
等导致土地退化;④农业结构调整。
(2)解决措施
①
:节约用地、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
(1)水能蕴藏量大。理论蕴藏量、可开发量,均居世界第一。 (2)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西南、中南地区,而东南沿海地区水能较少。 (3)大型水电站的比重很大。大型水电站固然发电能力大,但不仅投资大、工期长,同时 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 (4)开发利用率低。目前我国水能资源已开发利用的占8%,远低于世界平均开发水平。
七、西电东送
北部通道——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 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
西电东送对输入地和输出地分别有什么样的影响?
华北地区降水量不足且集中在7、8月份;人口众多, 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 费现象严重。
二、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原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口增长,经济 发展,导致用水量日益增加;水资源利用率低,不合 理用水,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 (2)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①中国江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 115×108 m3,仅次于巴西、俄罗斯、 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
②我国每公顷耕地所占有的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80%;平均每人 年占有的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25%。
二、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的特征 • (1)地区分布不均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类型 水资源丰富 水资源紧缺
五、能源资源
铁矿分布
以河北、辽宁、 四川三省储量最 多
所在省区
主要铁矿 名称
河北 迁安
内蒙古 白云鄂博
辽宁
鞍山本 溪
安徽 马鞍山
湖北 大冶
海南 四川 石碌 攀枝花
五、能源资源
有色金属分布相对集中
有色金属 汞矿 钨矿 锡矿 锑矿 铜矿
所在地 ①贵州铜仁 ②江西大余 ③云南个旧 ④湖南锡矿山 ⑤江西德兴
二、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的特征 (3)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 一般来说,夏半年连续4个月的径流量要占年径流量的
60%~80%。我国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丰水年和 枯水年常交替出现,有时甚至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 水年的现象。
华北地区较西北地区水资源多,为什么却是我国淡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
对水环境的污染
需新修引水渠道 ,投资较大、成 本较高、工期较 长
需新修引水渠 道,而且要穿 山修隧道,投 资大、成本高 、工期长
四、水能资源
我国水能资源的特征
地区:西南地区最多; 流域:以长江流域最 丰富。 这些河流的上游河段 多峡谷,又流经第一、 二级阶梯变换处,落差 大、水流急,同时流量 也比较丰富。
气候干旱;干 旱地区大水漫 灌,地下水位 上升;沿海地 区过分抽取地 下水,海水倒 灌
酸雨;大量使 用化肥
大气、水污染 ,工业、生活 固体污染物堆 放;农业使用 化肥、农药、 除草剂
沙漠面积扩大 、耕地减少、 风沙危害、沙 尘暴等
耕地退化、农 业减产
土壤酸度增大 、板结
间接污染水源 、食品,危害 人们健康
煤矿分布
省区
主要产地
黑龙江 鸡西、鹤岗、双鸭山
河北 开滦、峰峰
山东 兖州、新汶、枣庄
江苏 徐州
贵州 六盘水
陕西 神府
宁夏 石嘴山
辽宁 抚顺、阜新、铁法
河南 平顶山、义马
山西 大同、平朔、阳泉
安徽 淮北、淮南
四川 天府、攀枝花
内蒙古
伊敏河、准格尔、霍 林河、东胜、元宝山
我国的煤炭资源不仅储量丰富、分布面广,而且品种齐全、质量较好,是世界上煤炭 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从分布地区来看,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 区资源量约2.45万亿吨,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 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
• ①开源:兴修水库蓄水;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 海水淡化;合理利用地下水。②节流:改进灌溉技 术,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净化污水,防治水污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 的节水意识。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建成以后,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
三、南水北调 源紧缺状况,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五、能源资源
油田分布
省区 主要产地
黑龙江 大庆
天津
大港(华北 )
河南、 山东
中原
新疆 辽宁
克拉玛依 、塔中
辽河
河北
任丘(华北 )
山东
胜利
我国的石油资源以陆相油藏为主,主要含油气区有:东部主要包括东北和华 北地区;中部主要包括陕、甘、宁和四川地区;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 肃西部地区。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可再生资源 按再生周 不可再生资源 期分类
一、土地资源
按利用方式,土地资源通常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未利用地和裸地,以及各类用地的后备资源等几种类型。
一、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1)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特点:森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地比例较大,耕地比例较小。
南水北调”三条引水线路的优势与劣势
东线
可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 优势 引水渠道,投资较小、
建设成本较低
中线 ①全线可顺地势 自流引水,运营 成本较低②沿线 人类活动对水环 境的污染较小
西线
河流上源地区 水质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