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版)《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课件
(完整版)《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课件
典型字字音:
公瑾( jǐn ) 华( huā )发
通假字:
纶( guān )巾 酹( lèi )江月
一尊还酹江月 “尊” 通 “樽”
古今异义:
千古风流人物
词类活用:
古义:杰出、英俊有才华。 今义:常指生活浪漫放荡,男 女关系不正当。
大江东去
名词作状语,向东
强虏灰飞烟灭 名词作状语,像灰/烟一样
整体感知:
怎样写人生如梦 的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
合作探究:围 绕赤壁可怀想 的人物那么多, 为什么苏轼唯 独怀想周瑜?
羡慕 源自内心深处与他人的深刻比照。
项目 年龄 婚姻 外貌 际遇 基调
周瑜
34岁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功成名就 感奋
苏轼
47岁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功业未就 感伤
主题:
用简单的语言概 况上、下片的主要 内容。
整体感知:
上阕:侧重赤壁之景 下阕:侧重书写人生感慨
上阕:
所见:
大江、浪、故垒、乱石、 惊涛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
所忆:
公瑾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所叹:
功业无成、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思考:感觉哪些句子 写得有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写景上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书法方面和_黄__庭__坚_ __米__芾_ __蔡__襄_并 称“宋四家”。
写作背景
《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元丰二年(1079年),43岁的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 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 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 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 遇的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 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 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 作者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 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在描写周瑜的 才华和功勋之前,为何要插入 “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 1、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 之战时,年轻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
2、以美人衬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的潇洒风姿。
3、渴望像周瑜一样被信任。(小乔之姐系孙 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 亲戚关系,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 够建立功业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这正是作者 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这也能补正作者 之所以仰慕周瑜的原因)
苏轼作品
苏轼,字_子__瞻____号东__坡__居__士,眉山 人(今四川眉山县) ,__北__宋____时期文 学家,唐__宋__八__大__家_之一。与父_苏__洵__﹑弟 __苏__辙__合称为“三苏”。
诗歌方面和黄__庭__坚__并称__苏__黄__”, 词方面和辛__弃__疾__并称“_苏__辛___”。
基调:昂扬、豪迈、 苍凉
研究性问题讨论:
1、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这句有两 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 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 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 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 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两方面都得顾及到才好, 不能过分强调哪一方面。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 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 肯定深深感到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 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 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 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 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 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 免的。
汹涌
迈
声
比拟
奔
拍
水石相击
放
卷
狂澜奔腾
形
比喻
雪
水色纯白
色
赤壁壮美如画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 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由景及人、承上启下
本词下 阕是从哪几 个角度写周 瑜的?
雄姿英发——英雄气概
羽扇纶巾(外貌)——儒雅、风流 倜傥的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军事才 能)——指挥若定、泰然自若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把江山、历史、人物巧 妙的融合在一起。意境 阔大、气势雄浑。
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 雄的无限怀念。
能否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幻化成一幅画或一组镜头?
蓝天,明月。巍巍群山。群山中江 如白练蜿蜒。江边,诗人朝江兀立,望 着江水出神。江水浩荡,巨浪翻腾,倚 势挟风,一泻千里。江水滔滔,后浪推 前浪,气势磅礴。孔子、屈原、秦始皇、 汉武帝、司马迁、曹操、诸葛亮、周 瑜……,依次随波浪高低而后移。人物 渐渐虚化,消失。
总结主题思想
通过对周瑜英雄事业的缅 怀,抒写了作者年岁渐老、 壮志未酬的失意之感 .
观景:
大江
浪
乱石
惊涛
东去 淘(尽) 穿空
思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
思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瑜 叹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己
拍岸、卷(雪)
感慨: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容:写景、咏史、 议论、抒情
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岩石参差突兀,怒涛汹涌翻滚,浪 花如雪千叠,声如雷鸣。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通过填表
格理解其精彩)
全文赏析
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 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基调
乱
险怪
形
夸张
穿
高峭
豪
惊
——但是,苏轼毕竟是苏 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 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 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 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 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 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 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 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 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 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 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 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 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 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 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赤 壁 风 云 竞 风 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 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把“风流人物”换成“英 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以不可 以?
毛泽东《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这里的“风流人物”和苏 轼的“风流人物”是一样吗,也是说毛 主席“柔情满怀”吗?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