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类情绪的一些化学物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压力日益增加,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的严重。
通过大量文献阅读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到压抑、焦虑、烦躁、紧张不仅是心理方面的问题,还和体内一些化学物质有关,这些化学物质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类的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改善饮食或服用药物来调节其在人体内的含量,达到改善情绪,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化学物质情绪心理健康Some Of The Chemical Substances Effect Human Emo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with the increasingly of competitive and pressure,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 of people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After reading a lot of documents and study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I learned the some of human emotion,including depressive,anxiety,irritability,nervous,not only come from the problems of mental health but also relate to some chemical substances in our body. The level of chemical substances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emotions of humans.Therefore,we can adjust the diet or take drugs to control contents of the chemical substances so that we can improve mood and mental health.Keywords:the chemical substances, human emotion,mental health日常生活中的我们,体验着各种情绪变化,愉快,苦闷,兴奋,紧张,生气,愤怒等。
人们多半将这些情绪变化归因为心理变化。
最新研究表明,我们的情绪变化不仅仅是心理变化引起,还与生理因素有关.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的量的变化也会影响我们人类的情绪。
下面我讲给大家介绍一些与我们情绪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一、多巴胺—让人快乐、与爱情有关的物质多巴胺(Dopamine) (C6H3(OH)2-CH2-CH2-NH2) 由脑内分泌,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
它正式的化学名称为4-(2-乙胺基)苯-1,2-二酚,简称「DA」。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
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
中脑的神经原物质多巴胺(Dopamine),则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
从理论上来看,增加这种物质,就能让人兴奋,但是它会令人上瘾。
多巴胺在前脑和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出现,基底神经节负责处理恐惧的情绪,但由于多巴胺的缘故,取代了恐惧的感觉,因此有很多人的上瘾行为,都是因多巴胺而起的。
多巴胺的作用是把亢奋和欢愉的信息传递,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于它。
多巴胺还与爱情有关,男女第一次渴望对方的时候,性荷尔蒙会分泌出睾酮和雌激素,这种渴望持续下去,到了陷入爱情阶段,就会分泌多巴胺和血清胺,多巴胺是在爱情中最重要的物质,能让人一时处于疯狂的状态,会让你无法意识到对方的缺点,会挡住你的视线。
到了下一阶段,男女会持续双方的关系,并希望得到更密切的结合,就会发展到sex或者是结婚,这时就会分泌催产素或者加压素。
而这些激素大概就能维持两年时间,最多也就三四年。
一般来说,如果男人和女人认识超过两年,内心就再也不分泌能感受爱情的荷尔蒙,爱情就会冷却。
所以别太恨那个人,那个人只是忠心地按照自身的化学反应而采取行动而已。
人们总是贪恋爱情美好的感觉,多巴胺带来的兴奋的确可以使人上瘾。
多巴胺的强烈分泌,会使人的大脑产生疲倦感,所以大脑只好让那些化学成分自然新陈代谢,这样的过程可能很快,也可能持续到三四年的时间。
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不再,后果或者爱情归于平淡,或者干脆分道扬镳。
借用一句严谨的表达,“当多巴胺风起云涌的时候,我们狂热地爱与被爱着,尽情享受爱的甜蜜;当多巴胺风平浪静的时候,我们坦然处之,仍然为爱奉献与努力,不离不弃。
”二、内啡肽—让人幸福、减少痛苦的物质内啡肽(endorphin)亦称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
它是由脑下垂体和脊椎动物的丘脑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肽)。
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有止痛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镇痛剂,利用药物可增加脑内啡的分泌效果。
内啡肽是体内自己产生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类似吗啡作用肽类物质。
这类肽具有很强的生理功能。
向动物脑室中注射内啡肽,可引起全身深度失去痛觉,体温下降,行为变得木僵。
再施以吗啡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不再有上述失痛感觉。
内啡肽诱导出的行为表明,这些肽可能参与感情应答的调节作用。
从垂体中分离出的内啡肽,其代表为β-内啡肽及镇痛作用更强的强啡肽。
它们都属于内源性阿片肽,是机体抗痛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生理意义。
当机体有伤痛刺激时,内源性阿片肽被释放出来以对抗疼痛。
在内腓肽的激发下,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免疫系统实力得以强化,并能顺利入梦,消除失眠症。
内腓肽也被称之为“快感荷尔蒙”或者“年轻荷尔蒙”,意味这种荷尔蒙可以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
三、梅拉多宁—让人心烦意乱的物质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好端端的,突然就会感到一阵心烦意乱、躁动不安。
这种看似无缘无故、莫名其妙的精神状况,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实际上,这是人体内一种被称为“梅拉多宁”的物质在作怪。
梅拉多宁是人体内的一种激素,在每个人的体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分泌和积聚,如果它在人体内积聚过多时,就会作用到人的大脑中主管情绪的区域,导致人的情绪发生变化,如烦躁、沮丧等,甚至精神忧郁、乱发脾气。
所以,当你既不是因为工作,也不是因为家庭琐事而突如其来地感到烦闷时,你就应该想到,是不是可恶的梅拉多宁又在兴风作浪了?一般情况下,梅拉多宁所导致的情绪不良通常比较短暂,短则十几分钟,多则几个小时,对身体和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也就不必太介意。
但是,如果梅拉多宁分泌过于异常,就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加以重视,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这种影响。
最好的方法是,清晨早点起床,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晒晒太阳,因为梅拉多宁激素在夜间产生较多,而清晨时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有助于消除梅拉多宁物质,这样就可使人变得轻松、愉快,不良情绪逐渐消失。
四、钴胺素—让人轻生的物质钻胺素又叫维生素B1。
,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钴胺素的缺乏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会出现肝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疲劳、记忆力衰退、抵抗力降低、发生造血障碍、贫血、皮肤粗糙和皮炎等。
一般人是怎么也不会把自杀行为与钴胺素的缺乏联系起来的。
但实际上,新的研究表明,钻胺素缺乏不仅能引起纯生理上的不良反应,而且还会造成抑郁症等精神上的疾病,这在医学上也是很早以前就有定论的。
只不过,钴胺素严重缺乏时甚至会导致厌世自杀,却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因为医学研究人员在对部分不明原因的自杀者的尸体做病理切片分析时发现,他们体内都有一个共同的奇怪现象,那就是严重缺乏钴胺素。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一些自己也说不出什么理由,莫名其妙地就产生轻生念头的自杀未遂者做了类似的研究分析,结果也证实了他们身上都严重缺乏钴胺素。
并且,通过对这些人进行服用一定量的钴胺素实验之后,他们头脑中的悲观绝望念头果然由此淡漠甚至完全消除,进而会对自己当初为什么会产生那些奇怪和极端的念头而感到可笑和不解。
所以,认为钴胺素缺乏能导致人自杀行为的说法并非凭空杜撰。
至于为什么缺乏钻胺素会导致人的消极悲观情绪,甚至最终绝望自杀,还有待于科学家进一步地研究分析。
但对于人类来说,发现这种因果关系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全世界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这些轻生者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自杀动机不明的。
如果清楚他们自杀的原因是缺乏钴胺素,就可以对症下药,让他们多食用富含钻胺素的动物肝、肾、鱼、牛奶,或者是服用适当剂量的维生素B。
:药物,就可以打消他们那种可怕的弃世念头,使他们重新变得积极乐观,热爱和珍惜生命。
作为一种具有高等智慧和高度社会化的生物,人的心理健康除了会受到体内这些微量化学物质的影响外,还与他人、社会、周围环境等外界多种因素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平时就可以通过一些事物调节体内与情绪有关的化学物质,从而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其情绪,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生活、学习。
参考文献:[1]刘晓瀛.人体内影响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化学物质.2011.09(3)[2]任奋兰,周天泽.人体中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些内源性化学物质.2009.30(9)[3]洪达聪,主宰人类情绪的化学物质.2006.8[4]萧洋.影响情绪的化学物质.2005.5(A)[5]姚永和.化学情绪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2007(27)[6]潘正英.化学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共赢.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