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 幸,王宗标,张祖明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21)
摘要:徐豆14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
徐豆14号具有高产稳产、籽粒商品性优良、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江苏和安徽的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地作夏大豆种植。
关键词:徐豆14号;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 565.1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08)02-0101-01
收稿日期:2007-10-22
作者简介:王 幸(1973—),女,江苏丹阳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花生育种工作。
T e l :(0516)82189229;E-m a i l :s x w a n g x i n g @126.c o m 。
1 选育过程
1993年以徐豆8号为母本、徐豆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1994年种植F 1,1995~1997年分别在F 2、F 3、F 43个世代中进行系谱选择,1998年F 5获得稳定株系,系谱号为徐9313-20-3。
1999年种植株系圃并进行测产。
2000~2001年进入鉴定圃,对其生育期、产量、抗性、稳定性等综合性状进行鉴定。
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系产量突出,生育期适中,籽粒商品性优良,抗花叶病毒病、霜霉病和细菌性斑点病,且遗传性状稳定。
2002~2003年进行多点品系比较试验,各点综合性状均表现优良。
2004~2005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06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徐豆14号。
2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区域试验,2004年12个试点平均产量2741.6k g /h m 2
,比对照中豆20增产12.05%,增产极显著,居16个参试品种(系)第一位。
2005年13个试点平均产量2800.2k g /h m 2
,比对照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两年平均产量为2772.0k g /h m 2
,比对照平均增产14.56%。
2005年在国家生产试验
中,6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822.1k g /h m 2
,比对照中豆20增产13.41%,居第一位。
3 主要特征特性3.1 生物学特性
徐豆14号生育期110d ,属夏大豆中熟品种。
有限结荚习性。
植株直立,株高64.0c m ,主茎节数15.0节,分枝1~2个。
叶形卵圆,叶色绿,紫花,灰
毛。
单株结荚33.6个,荚熟色草黄,底荚高15.0c m 左右。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百粒重22.0g ,蛋白质含量42.01%,脂肪含量19.95%。
抗倒伏性强,耐涝性较好,成熟时落叶性好,不裂荚。
3.2 抗病性
2004~2005年两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徐豆14号抗花叶病毒病,抗细菌性斑点病和霜霉病。
经人工接种鉴定,对S M V S C 3株系的抗性表现为高抗,对S C 8株系的抗性表现为中抗,对S C 11株系的抗性表现为抗,对S C 18株系的抗性表现为抗。
3.3 适应性
徐豆14号适宜江苏和安徽的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地作夏大豆种植。
4 栽培技术4.1 种子处理
采用精选机或人工粒选,选择粒大、饱满度好、发芽率高、纯度高的优质种子,除去霉变、杂种和破损种子,保证播后达到苗全、苗齐、苗壮。
4.2 适时播种
5月上旬到6月下旬均可播种,最佳播种期为6月上中旬,早播或晚播要适当降低或提高密度。
4.3 合理密植
土壤肥沃、肥水条件较高的田块种植密度为16.0万株/h m 2
,一般肥力田块种植密度为18.0万
(下转第102页)
—
101—江苏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
DOI :10.15889/j .issn .1002-1302.2008.02.039
野菊花提取物对19种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研究
万大伟,魏 艳,李园园,孙伟光,厉建燕,孟昭礼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仿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109)
摘要:测定了野菊花乙醇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瓜果腐霉病菌等19种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在野菊花乙醇提取物浓度为8m g /m l 时,提取物对19种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其中13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对苹果腐烂病菌、瓜果腐霉病菌、葡萄白腐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率分别为94.9%、80.0%和72.9%;对苹果腐烂病菌、葡萄白腐病菌、瓜果腐霉病菌、葡萄黑痘病菌、番茄绵腐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的E C 50分别为0.486、1.039、1.524、2.719、3.933、5.628m g /m l 。
关键词:野菊花;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S 4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08)02-0102-03
(上接第101页)
株/h m 2
,肥力水平较差的田块种植密度为24.0万株/h m 2。
条播、点播和撒播均可,以条播和点播为
好。
行距40c m ,株距11~15c m ,点播穴距25~30c m 。
4.4 及时定苗
足墒播种后一般4~6d 即可出苗,当豆苗第一片复叶展开后在掌握“宜早、宜小、去病弱、留壮苗”的原则下及时间苗、补苗和定苗。
4.5 肥水运筹
播种前整地时施农家肥45~60t /h m 2
、复合肥300k g /h m 2
作底肥,大豆初花前5d 左右追施尿素
75~112k g /h m 2。
没有施底肥的田块,应在苗期及早追肥,一般在7月上旬根据土壤肥力和大豆生长状况刨穴或开沟追施有机肥35~40t /h m 2
、复合肥150~225k g /h m 2。
花荚期和鼓粒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溉。
4.6 除草治虫
播种后立即喷洒乙草胺、赛克津、豆草净等除草剂防除杂草,使用乙草胺时要防止发生药害。
出苗后的杂草防除一般选用盖草能、精禾草克等。
大豆生长期间如发生大豆卷叶螟、烟粉虱等食叶性害虫,可选用菊脂类杀虫剂防治。
生长后期注意防治豆荚螟和食心虫,有的地方还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蛴螬。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已造成严重问题,如农药残留、人畜中毒、环境污染等,因此从生物体特别是
植物体中寻找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用活性物质,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仿生合成,已成为当今新农药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1-3]。
杨征敏等[4]
已分离鉴定出苦皮藤鲜假种皮中的主要杀虫杀菌活性成分;孟昭礼等[5-6]
从银杏中分离出了对植物病原菌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人工模拟合成开发出“银果”、“银泰”和“仿生安”等系列农用杀菌剂产品,已投入生产应用。
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C h r y s a n t h e m u m
收稿日期:2007-09-11
作者简介:万大伟(1982—),女,山东莱阳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杀菌剂的毒理和应用。
T e l :(0532)88030134;E-m a i l :w a w 1023@126.c o m 。
通讯作者:孟昭礼。
E-m a i l :m e n g z h a o l i 42@163.c o m 。
i n d i c u mL .)的头状花序,又称疟疾草、苦薏、山菊花等。
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平肝之功效,在我国民间药用历史悠久,中国药典也早有记载[7]。
现代药理证
明:野菊花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降压、增加冠脉血流量、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
[8]。
本试验初步研究野
菊花乙醇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活性。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野菊花购于青岛市城阳区中药店,粉碎,低温保存备用。
1.2 野菊花乙醇提取物的制备
称取野菊花20g ,用95%乙醇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7、5、3d ,合并3次滤液后浓缩,得干物质,备用。
—
102—江苏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