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痉挛PPT课件

痉挛PPT课件


4.等速装置评定:可分别用等速摆动试验和等速被动测试。主要
对痉挛的速度依赖性做出评定-。
14
(四)电生理评定法
近年来多通道动态肌电图(EMG)用以检测痉挛,作为 评定的补充方法和科研手段。
-
15
三、康复治疗
-
16
(一)康复治疗原则
根据痉挛的不同形式,可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 全身性痉挛:主要是全身用药,包括口服和注射 • 系统性痉挛:采用神经干阻滞,也可口服用药 • 局部痉挛:主要采用局部神经阻滞技术,一般不全身 用药
-
24
运动疗法
①被动运动与按摩:由治疗师通过被动运动、被动牵张和局
部按摩的方法改善肌痉挛。深入而持续较长时间的肌肉按摩,
或温和地被动牵张肌痉挛,可降低肌张力,有利于训练系统地
进行,但其效果仅能维持数十分钟。被动运动不能用力过大,
否则导致肌肉肌腱损伤。被动运动可结合某些反射机制来降低
肌张力,如被动屈曲足趾可降低膝伸肌张力,利于被动屈膝。
2级:肌张力在大部分ROM中都有较大增加,但肢体被动
运动容易
3级:肌张力明显增加,被动运动困难
4级:受累部分肢体强直性屈- 曲或伸直
11
Penn分级: • 0 无肌张力增高 • 1 肢体受刺激时出现轻
度肌张力增高 • 2 偶有肌痉挛,<1次/h • 3 经常痉挛,>1次/h • 4 频繁痉挛,>10次/h
Clonus分级 • 0 无踝阵挛 • 1 踝阵挛持续1-4s • 2 持续5-9s • 3 持续10-14s • 4 持续≥15s
-
12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PROM)
级别
评定标准
Ⅰ 轻 在PROM的后1/4,即肌肉靠近它的最长位置时出 度 现阻力
Ⅱ 中 在PROM的后1/2时出现阻力 度
Ⅲ 重 在PROM的前1/4,即肌肉在其最短位置时已出现 度 阻力,使PROM难以完成
1.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
2.Penn分级法
3.Clonus分级法
4. 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检查
-
10
肌张力的评定(改良Ashworth法)
0级:无肌张力增加
1级:轻微增加,表现为在抓握中被动屈或伸至最后有小
的阻力
1+级:轻度增加,表现为在抓握至一半ROM以上有轻度 阻力增加
痉挛患者的康复
第一组
-
1
一、概述
-
2
(一)基本概念
• 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 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肌 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
• 常见于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脊髓病、脑瘫、多发性硬
化等疾病,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和脑干反射
亢进使肌张力增高和腱反射亢进,严重的痉挛会影响患者
诱因: • 膀胱结石及感染 • 尿道、肠道充盈或梗阻 • 肛裂 • 外部刺激 • 过分活动 • 关节挛缩 • 压疮 • 体位不良 • 深静脉血栓 • 精神紧张
-
6
(四)痉挛对人体的影响
因痉挛发生的部位不同以及痉挛程度的变化,会妨碍 患者的基本运动功能和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并 且常会因为患者对长期需要如何特殊处理日常活动缺 乏基本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由此而继发更多的障碍。 主要有:
脊髓损伤患者利用斜床站立,也可减轻下肢肌痉挛。
-
20
对抗痉挛体位
• 头颈-躯干保持中立位,左右对称
• 休息位肢体摆放对抗痉挛
• 活动中对抗痉挛:体位转换、移动、ADL
• PT和OT治疗中对抗痉挛(上肢-下肢)
-
21
-
22
-
23
(二)康复治疗方法
3.物理治疗 (1)运动疗法:通过被动运动或主动运动缓解肌痉挛。 • 被动运动与按摩 • 牵张训练 • 拮抗肌的主动运动 • 神经发育治疗技术-抑制异常反射性模式
1. 解除引起痉挛的各种诱因:痉挛与某些外界刺激有关,
因此在治疗肌痉挛之前,要尽量解除这些外界刺激因素,
如压疮、便秘、泌尿道感染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等。
通常在诱因解除后,肌痉挛会有明显减轻。
2. 采取正确体位: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良好体位的
摆放,可使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得到抑制,如脑血管意外、
颅脑外伤的急性期采取卧位抗痉挛体位,可减轻肌痉挛;
中风CVA
脑外伤TBI
缺氧性脑病Anoxic encephalopathy
脑瘫CP
多发性硬化MS
脊髓损伤SCI
其它
-
5
(三)发生率和病因
• 大脑皮层、基底节、中脑、 延髓、脊髓损伤后,上行中 枢对脊髓前角控制减弱导致 原始脊髓反射复现。
• MS、SCI、CVA、TBI、CP et al.
• 压疮
• 运动受限
• 肢体畸形
• 其它影响
-
7
二、康复评定
-
8
(一)体格检查
1.视诊:局部关节和肌肉的疼痛,长时间的痉挛可能会
引起局部肌肉和肌腱的挛缩
2.反射检查:痉挛肢体的腱反射亢进
3.被动运动检查:肢体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严重肌痉挛
时可表现为关节僵直于屈或伸的某一位置上
4.摆动检查
-
9
(二)痉挛的定量评定
-
13
(三)生物力学评定
1.屈曲维持试验:用于上肢痉挛的评定方法。
2.钟摆试验:主要用于下肢股四头肌与腘绳肌痉挛程度的定量评 定。正常人摆动呈正弦曲线模式。痉挛存在时,下肢摆动受限, 并很快回到起始位,呈现出一种与正常情况不同的摆动形式, 并随痉挛轻重而有一定差异。痉挛越严重,摆动受限越明显。
3.便携式测力计:对于长期痉挛的患者可采用此法评定 。通过 不同速度下的被动运动,记录达到被动运动终点时便携式测力 计的读数,来表达痉挛的程度。
-
17
(二)康复治疗方法
• 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包括早期的预防体位、物理治疗、 药物及手术治疗等
• 治疗目的是通过缓解肌痉挛,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 常生活活动能力
-
18
(二)康复治疗方法
1.解除引起痉挛的各种诱因;
2.采取正确体位;
3.物理治疗;
4.支架和夹板;
5.药物治疗(二)康复治疗方法
嘱患者作痉挛肌等长收缩继以主动放松,再作被动牵张时可明
运动功能的恢复。
-
3
(二)分类
•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类
脑源性痉挛:脑组织损伤引起
脊髓源性痉挛:脊髓损伤引起
混合性痉挛:脑和脊髓均有损伤
• 根据痉挛发生部位分
全身性痉挛:全身或四肢多肌肉群都发生痉挛
系统性痉挛:单一肢体的肌肉痉挛
局部痉挛:单一肌肉的痉挛
-
4
(三)发生率和病因
• 美国:>500,000 痉挛患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