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材料物理力学性能

1 材料物理力学性能


20
双轴应力下的强度
拉 -0.2
2/f
c
1.2 1.0
-0.2
/fc
0.2

0.1
1.0 1.2 压
/fc
-0.1 0.0 0.6 1.0 单轴抗压强度 单轴抗拉强度
1/fc
双向正应力下的强度曲线
法向应力和剪应力下的强度曲线
三向受压时的混凝土强度
1=fcc’ 2= 3= fL
fL----侧向约束压应 力(加液压)
圆柱体试验
1=fcc’
f cc ' f c '4.1 f L
有侧向约 束时的抗 压强度 无侧向约 束时圆柱 体的单轴 抗压强度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4.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0;结构采 用400MPa钢筋时,混凝土不应低于C25; 反复荷载及预应力构件中不应低于C30;
28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4. 混凝土的徐变(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1)徐变的定义 混凝土在荷载长期作用下,应力不变,应变 随时间不断增长的现象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2)徐变应变εcr与时间t的变化曲线 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在荷载长期作用下,应变ε与 时间t的变化曲线。
29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当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将在混凝土中产 生拉应力,可导致混凝土构件开裂或使预应力混凝土构 件产生预应力损失。 为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应采取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 加强对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或设置施工缝等措施。
32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2)混凝土的温度变形 混凝土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热胀冷缩,称为温度 变形。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一般可取1×10-5/℃。 当混凝土的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时,将产生温度应 力,可使结构产生裂缝。故可采取在结构的适当部位 设置伸缩缝等措施减小温度变形的不利影响。钢筋混 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见《规范》。
19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3.轴心抗拉强度 轴心抗拉强度是确定混凝土构件的抗裂度和变形 等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 (1)轴心拉伸试验法 (2)劈拉试验法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较立方体抗压强度小的多。 因此,混凝土主要用于承受压力。
20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4.复合受力强度 (1)双向受力 (2)三向受压 (3)单轴正应力和剪应力共同作用时的强度
37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对普通钢筋
la
la
fy ft
f py ft
d
d
对预应力钢筋
式中 fy——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t ——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 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60时,按C60级 取值; d ——钢筋的公称直径; α——钢筋的外形系数,按表1-5采用。
17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强度等级用符号C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 度标准值表示。例如C30,即表示fcu,k=30MPa。
《规范》根据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按级差
5MPa,将混凝土从C15到C80共划分为14个强度等 级。C50及以上的混凝土为高强度混凝土。 对边长100mm的非标准立方体试件须将其抗压 强度实测平均值乘以系数μ=0.95换算为标准立方体 试件的强度;边长为2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 μ=1.05。
且预应力构件中不宜低于C40.
二、混凝土的变形
混凝土的变形分 受力变形:由荷载作用产生。 体积变形:温湿度变化引起。
1.混凝土在一次短期荷载下的变形 棱柱体试件在一次短期压力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 变曲线。
21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1)上升段OC 1)压应力σ≤0.3fc 的 OA段,应力与应变关系基 本为直线,混凝土表现为 弹性性质;混凝土中的骨 料和水泥结晶体的弹性变 形起决定因素。 2)压应力σ接近0.8fc,即B点时,应变增加更快; 混凝土表现出明显的塑性性质。主要是混凝土内部微 裂缝的扩展延伸和水泥凝胶体的粘性流动所致。
3. 影响粘结强度的因素
变形钢筋的粘结强度高;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则粘结强度也高; 钢筋周围的混凝土越厚,则粘结强度也越高; 实际工程中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 必须采取可靠的工程构造措施。
36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三、保证粘结的构造措施
1.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基本锚固长度是指钢筋的拉应力σs达到屈服强度fy 时,尚未产生粘结破坏所需的锚固长度。 《规范》规定,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 时(如悬壁梁的上部受力钢筋),受拉钢筋的基本锚 固长度la为
24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2.混凝土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在多次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应 力-应变关系曲线与加荷时的应力大小有关。 当应力不超过某一限值时,经过多次重复加荷 后,试件如同弹性体一样工作而不破坏,则此限值 f 称为混凝土的疲劳强度。用 f c 表示。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越高,疲劳强度也越高;荷 载重复次数越多,疲劳强度越低;疲劳应力比值越 小,疲劳强度越低。
34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二、粘结强度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1.粘结强度的测定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可用拔出试验测定。
2.粘结应力的分布 粘结应力的分布 为曲线,最大粘结应 力发生在距拔出端一 定距离处;当钢筋埋 入混凝土中较长时, 埋入的尾部区段上粘 结应力为零;
35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25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3.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计算混凝土构件的变形、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 应力以及超静定结构的内力等时,需要确定混凝土 的弹性模量。 混凝土的受压变形模量可按如下方法确定:
1)原点切线模量。又称混凝土 的弹性模量。在混凝土棱柱体受 压应力-应变曲线的原点作一切 线,则该切线的斜率即为原点切 线模量,用Ec表示。即
Ec=tanα0
26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2)割线模量。又称混凝土的变 形模量。即通过混凝土棱柱体受压 应力-应变曲线上任一点A的割线 斜率,用E’c表示。 E’c=υEc
υ称为混凝土的受压弹性系数, 一般在0.5~1.0之间变化。
3)切线模量。指混凝土棱柱体 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上任一点A的 切线斜率, 用 E 表示。即 c d Ec d
39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5) 纵向受力钢筋的实际配筋面积大于设计计算面积 时,修正系数为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及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 不得考虑此项修正。 上述各项修正系数可以连乘,但不应小于0.6。预应 力钢筋可取1.0 梁柱节点中钢筋的锚固应符合框架结构的要求。
18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2. 轴心抗压强度 采用棱柱体试件(100×100×300mm或 150×150×450mm),按照测定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条 件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称为棱柱体抗压强度或轴 心抗压强度。
棱柱体抗压强度能较好地反映实际工程中混凝土 的实际受压强度。
棱柱体抗压强度因受摩擦力的横向约束影响较小, 故较立方体强度小。
27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规范》采用对棱柱体试件重复加荷卸荷后的直 线斜率作为混凝土的受压弹性模量Ec,通过试验统计 分析得出
105 EC 34.74 2.2 f cu ,k
《规范》给定的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Ec值见本章 附表1-3。混凝土的受拉弹性量模取值同受压弹性模量。 混凝土横向变形系数(泊松比=0.2) 混凝土的剪变模量G取0.4Ec。
22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3)压应力σ达到最大值fc,即C 点时 ,混凝土内部 微裂缝不断产生,并相互贯通,试件表面出现明显的 纵向裂缝而开始破坏。相应于最大压应力值fc的应变ε0 一般为0.002。 (2)下降段CE
1)应变过C点后,随着缓慢的卸荷,应力逐渐减小 而应变却持续增加,在D点出现反弯点,相应的应变称 为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εcu。εcu值越大,表示混凝土的 塑性变形能力越大,构件的延性越好,抗震能力较强。 εcu值一般可取0.0033。
40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受压 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 的0.7倍。
41
33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三节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一、粘结的作用及产生的原因
1. 粘结的作用 保证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受力变形的最基本条件。 2. 粘结产生的原因及组成 混凝土中水泥凝胶与钢筋表面之间的胶结力。
混凝土收缩,将钢筋紧紧握裹而产生的摩擦力。
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械咬合 力。机械咬合力较大,约占总粘结力的50%以上。 光圆钢筋的机械咬合力较变形钢筋要小。
徐变在初期发展较快,经过很长时间后趋于稳定。 徐变应变εcr与弹性应变εce的比值可达2~4。
(3)徐变的分类
当σ≤0.5 fc时,εcr与σ成正比,称为线性徐变;
当σ>0.5 fc时,εcr较σ增长更快,称为非线性徐变。
当σ>0.8 fc时,徐变变形将导致
(4)徐变产生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中水泥凝胶体的粘性流动和内部微裂缝的发
展所致。
30
第一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5) 影响徐变大小的因素 加荷应力越大,徐变越大;
水泥用量多或水灰比大,徐变就增大;
骨料的弹性模量大,徐变就小; 养护条件好,龄期长,则徐变就小; 使用环境干燥、高温,则徐变就较大。 (6) 徐变对结构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