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作者:xxx 指导老师:xxx(xxxx系xx级xxxxx专业, 湖南xx 416000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方法,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同时对于学生是否喜欢学习这门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由于有些老师对数学用语的准确性、规范性过于追求,导致课堂缺乏灵动性。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使教学语言具有感染性、严谨性、趣味性、启发性、生活性、激励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语言艺术在教学活动中,语言是教师教学思想的最直接表现。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规范用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自身的语言艺术,建立与学生之间和谐友好的关系,增加学生对自己的喜爱程度,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数学是一门极富逻辑性的学科。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措词,采用规范严谨的数学语言进行授课,通过用词的严密性、准确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
然而,有些教师对数学用语的准确性、规范性过于追求,在授课时也就缺乏了灵活性,语言重复啰嗦、拖泥带水,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厌倦之情。
另外,由于数学与语文、英语这样的语言性学科不同,缺乏灵动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些教师的语言缺乏艺术性,给学生“冷冰冰”的感觉。
数学教师没有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幽默性、激励性、鼓励性强的语言,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隔阂,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导致了教师教学质量低下。
教师无法扮演学生学习中的良师益友,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学习数学缺乏主动性。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评价一位数学教师一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时,看其语言是否中肯、贴切、形象、生动,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等,这些都是十分关键的因素。
一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深入人心又引人入胜的好课,教师的语言引导是否到位十分重要。
因为语言是一门艺术,许多人为之奋斗一生的艺术,而语言又似乎成为这门艺术中的关键之所在。
有人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教学效果可能就相差20倍。
”口语成为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教师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感,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三、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怎样的语言艺术(一)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感染性“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教学语言首先是教师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教师是否全身心投入,是否充满热情,直接决定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调、表情、眼神传递自己的情感,诱发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过程的积极化,促进抽象知识的形象化,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同时也包括了无声语言的肢体语言,如课堂上每一个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都会使学生感到爱的鼓舞,一种情感的交融,常常能给学生一语三春,语半功倍的感染力量。
新课程理念最大的难度是挑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不光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还必须是一位一流的演员。
我们经常会被演员精彩的表演所感染、鼓舞。
反过来想想,你的学生会不会被你的语言所感染呢?例如,在有学生讲话时,可说“今天同学们真安静啊!看哪一小组保持得最久。
”若发现有学生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问他“你梦见吃汉堡了吗?味道怎样?”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
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
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去琢磨这个语言的问题,并不是仅仅的一句“你真棒”、“你真行”就行了,有时候你的三言两语会使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严谨性数学是一门非常严密的科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的叙述、说明、应用都必须使用规范准确的语言。
小学阶段由于一些概念还仅仅是描述性的,教师妄下定论就容易使数学语言不严谨,真可谓差之千里,谬之千里。
教师在上“直线和线段”一课时,想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出直线的特点,师问:直线从头到尾有没有端点?生答:有。
本意是想通过设问强化直线没有端点,但“从头到尾”一词,产生了误导,使答案意思相反,更模糊了学生对“直线”一词的理解。
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语言精炼,少说废话,才能提高效率,就是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更丰富的内容。
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
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
例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直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度”等,这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
二是必须用科学的实语来讲解,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
比如,不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等。
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
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
语言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三)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趣味性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
培养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实践证明富有幽默和教育机智的教师比起缺少这方面素质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的控制,更善于缓和工作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从而造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如: 学生发表见解时, 难免会心情紧张,出现语言结巴、词不达意的情形, 这时教师为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 说:“这位同学还有点保守, 不愿把他的想法告诉我们。
”一句话就逗乐了全班, 同时使发言的学生摆脱了窘境, 顺利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射线》一课时,在学生知道了射线的特征后,教师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射线。
师:我们可以把手电筒和太阳等射出的光线,都看成是射线,你还能举一些射线的例子吗?生:手电筒和太阳射出的光线不是射线,是线段,因为被东西挡住了。
头发是射线。
(全班同学都笑了)师:你们有疑惑吗?(绝大多数同学感到有疑惑)师:那我们来假定一下,假如你的每一根头发都是朝着自己的方向笔直地长,再假如你长生不老,而且永远不剪头发,那么,你的头发就是射线。
这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难能可贵,但这位教师的教学机智更令人折服。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教师幽默地用了“两个假设”,为孩子们营造了轻松、愉快、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既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所举例子的片面性,又很好地维护了孩子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使其深刻地理解了射线的本质意义。
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教师不能为了幽默而做作,如果这种幽默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地调笑逗乐或插科打诨的话,那么,只会给学生以粗俗轻薄和油嘴滑舌感觉。
所以说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语言去教学,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新知识,接受新知识。
(四)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威廉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
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启发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精选带有重点、关键,学生感到困惑、易错的地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去启发。
这时,教师应注意开导学生的思路,切不可越俎代庖,先把结论交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应当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含蓄不露,达到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讨论一道估算题时,先在情景中出示两个数据:一件上衣87元、一条裤子94元。
“你们想要这两样东西吗?”“买这两样东西,你们估计要多少钱?”“还有其他的估法吗?”“这也是一种估法,但与前面相比,哪种方法好?为什么?”“怎么列算式?”“87 + 94 = 181 是这样吗?”老师把算式中‘= ’改成“≈”,这就是今天要给你们介绍的新符号——约等号。
”“它很好看,你们想一想,它像什么?”教师在表述同一内容时,还要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敏捷。
如“20 ÷4”这道算式,在教师提出:“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以及“20里面含有几个4? ”两种说法后,问学生还可以有哪些说法,学生就会踊跃发言,提出“20除以4得多少?4的多少倍是20? 被除数是20, 除数是4,商是多少?两个因数的积是20,其中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等各种说法。
这样通过一道题就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可见启发性的语言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爱上数学。
(五)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生活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于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力争教学用语的生活性,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由浅及深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
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数学教师应该善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述数学知识。
例如,一堂计算教学课,如果教师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运算,学生参与的程度就会较低。
但是如果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如,师:小朋友们,你们逛过商店吗?谁来说一说逛商店的一些经历和体会?这个星期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妈妈一起来到商店买玩具,妈妈给淘气24元钱让淘气自己挑在6元至9元之间的玩具,可以怎样买?请你们同桌合作选一选,看有哪些不同的买法;然后,一个同学扮演售货员,几个同学扮演顾客去买东西,其余同学帮忙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教师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经历接近、学生感兴趣的选择购物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进行抽象,抽取数学模型,而后自主研究如何计算,便可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里教师利用分月饼的形式进行情境导入:中秋节刚刚过去,大家中秋节过得开不开心。
丁丁和当当也过的很开心,但是他们在分月饼的时候却遇上了一些数的问题。
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了丁丁和当当,每人几个?如果有2个月饼呢?如果只有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2个人,应该怎么分?(生:切成两半)。
教师灵活运用生活中分月饼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摆脱生涩的说教形式,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变通,赋予数学课堂以生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教学的“生活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