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厚重,增强学好文言文的使命感;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方法,使学生树立信心;3、明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地位4、学会知识迁移,提高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重点: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教学难点:语法推断法、字形推断法教学时数:一课时资源准备:PowerPoint一套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世界文明史中,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五千年来从未间断的,而要讲中华文明,我们肯定要关注中国的灿烂文化,因为这其中的内涵太丰厚了,谈到文化,我们一定要关注文言典籍。
比如,现在我们反复强调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可能费很多气力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相比之下,古人的话就有力得多。
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周易》里讲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你看看,说得多好,言简意丰!由此可见,学好文言文,决不仅仅是应对高考,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大的目标。
“百尺之台,起于垒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关注文言文最基础的一个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找一找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方法。
二、考点简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定要有“语境意识”。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实词的特殊用法和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是考查的重点。
三、命题形式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选出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查实词理解。
四、方法指导语法推断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例1、刚(廖刚,人名)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2008全国卷Ⅰ)“檄”,下令。
(这里作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译文:廖刚规劝跟从盗贼的人并让他们回来从事正业。
不久,其他盗贼进入顺昌,路政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
廖刚派大儿子廖迟规劝盗贼,盗贼们都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纷纷散去了。
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2、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2008北京卷)欺负:欺骗、辜负。
(根据“延寿痛自刻责”这一语境可推断“欺负”之意)译文:他接待官吏,给以很多的恩惠但纪律严明。
有人欺骗或者辜负了他,他总是自己责备自己:“难道是我对不起他们吧,他们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呢?”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3、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2008全国卷Ⅰ)杜:制止。
(可以联系我们熟知的“杜绝”“防微杜渐”等来判断)译文:请赶快营建建康,亲自率领六军前往并把它当作固守的计策,来断绝金人攻占的野心。
结构推断法(根据对应词语推断词义)4、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2008福建卷)藏:归隐(“行”“藏”二字处在相似的位置,可据此判断。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任用我,我就退隐。
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字形推断法(根据汉字特有的字形及造字特点推断词义)5、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谇,不可堪。
隐蓄甘脆饵.诚(人名),使从塾师读。
(2008山东卷)饵:给……吃(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时,不妨回归老祖宗的造字之法。
“饵”字的“食”旁可助我们判断词义。
)译文:并且还要派他去砍柴,要求他每天砍柴一担,如果完不成任务就要遭她鞭打责骂,简直叫人难以忍受。
她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偷偷地储藏起来,悄悄地给张诚吃,还送他到私塾读书上。
推出五种几种方法:语法推断法语境推断法联想推断法结构推断法字形推断法五、巩固练习(综合运用以上五种方法)1、【2008广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选C。
A“振”通“赈”,应解释为“救济”。
B应解释为“逮捕、拘押”。
D应解释为“心悦诚服”。
】2、【2008江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选D,应解释为“人的气质或姿态”,作名词。
】3、【2008江西】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不克.救也克:能够B、郑伯如.晋如:到……去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贿赂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鄙:边远的地方【选C,应解释为“财物”。
】4、【2008湖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卜地..官山之阴卜地:选择地点B、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受业:传授学业C、俾.无有所与俾:使D、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植:培植【选B,从师学习。
】5、【2008宁夏、海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涛领选,启武帝启:禀告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堪:能够C、尚书左仆射裴顾亦深器之器:看重D、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许:答应【选D,“赞许”。
】6、【2006湖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齿:年龄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陈:陈述C、间.以婀娜之声间:间或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薄:接近【选C,“夹杂”。
】7、【2004湖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选B,“应和”。
】8、【2007北京】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弗能正.也正:正确B、死不还踵.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C、上唱.而民和唱:倡导D、察.其党与察:仔细看【选A,应为“使……正派”。
B项“比肩继踵”可助理解。
C项《陈涉世家》“为天下唱”可证。
D项“明察秋毫”可助理解。
】9、【2007全国Ⅱ】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讼:控告B、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暴:突然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谨:严格D、而姑息重荣不能诘.诘:追问【选C,应为“恭敬”。
】10、【2006广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往见C、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选C,“拒绝”。
】六、拓展迁移解释加点的字。
语段一: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乎?弄瓦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
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冯梦龙《古今谭概》“我夫人有娠”(娠:怀孕)“果双生一男一女”“璋也弄,瓦也弄”弄璋:生男弄瓦:生女说明:古人指生下男孩子把璋给男孩子玩,璋是指一种玉器,希望儿子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后人因此称生男孩为"弄璋"。
后来就把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而把生下女孩子称为“弄瓦之喜”。
璋是好的玉石;瓦是纺车上的零件。
男孩弄璋、女孩弄瓦,实为重男轻女的说法。
语段二:(2008重庆卷)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赌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
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
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
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
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公三月不出游。
译文:一年冬天景公到郊外巡游,在路上看到有没掩埋的饿殍,却漠不关心,不闻不问。
晏子劝谏说:“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出游时,看到饥饿的人就给他们食物,看到贫病的人就给他们钱财(帮助他们治疗),并下令不要他们服劳役,也不要向他们征税。
因此每当桓公将要出游时,老百姓都高兴地说:‘君王幸而能到我们乡里来巡游吧!’如今君主您冬日郊游,住在都城周围四十里内的百姓,倾家荡产也不够交纳赋敛,筋疲力尽也下够您役使,百姓饥寒交迫,饿殍载道,而君王却不闻不问,这就失去做国君德行了。
财穷力尽,百姓凭什么拥戴国君;骄奢淫佚,国君谈不上爱护人民。
上下离心,君臣不亲,这是夏、商、周三代衰亡的原因啊!如今您重蹈三代的覆辙,我担心君王的公族就要危亡,君位将被异姓代替了。
”景公说:“是啊!国君只顾自已享乐而忘了百姓的疾苦,只知横征暴敛而不顾人民的死活,我的罪过太大了。
”于是下令埋葬饿殍,拿出公粮来救济贫民,并令周围四十里内的百姓,一年之内不服劳役。
景公三个月没出去游览。
胔:腐尸殚:倾尽敛:赋税服:通“负”,载负,承担七、课堂小结八、作业布置《学海导航》教学反思:作为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的核心考点,文言文一直是学生决胜高考的瓶颈,可谓“想说爱你并不容易”,本堂课尝试在典型题例中引入方法的渗透,学生感觉操作性比较强,收获不小。
本课时所选题例难度较大,学生互动情况一般,这固然有高三学生的特点,但题量大、难度高是重要原因,今后的教学中应认真总结,寻求更契合高三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