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空调系统技术规范书一、概述本技术规范书提出了机房空调系统的选型、技术、服务等要求。
本技术规范书中机房空调及相关产品应通过国家质量机构颁发的节能产品认证。
本技术规范书中机房空调产品符合通信机房建筑承重要求,在安装调试、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应简便易行。
本机房空调系统需适用如下标准要求:(1)《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19413-2010);(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3)《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5)《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 19413-2010)(6)《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 17758-1999 )二、技术要求项目地点位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1#实验厅内,分为ADS中控室机房与低温中控室机房两套空调系统。
其中ADS中控室机房选择两台依米康SCA402ED/RCL(E)37 ,—用一备;低温中控室选择两台依米康SCA251EU/RCS35,一用一备。
具体见下表:表2. ADS机房精密空调设备选型技术要求表SCA251注:1)制冷量测试条件为室外环境温度 35C,室内回风温度为 24C,室内回风湿度为 50%2)本列表与政府采购供货机型不一致的以政采供货机型为标准。
1•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机械性能1)外观工艺、检查:机柜表面喷涂均匀、无破损;信号灯、开关、测量显示装置布局合理。
2)操作及维修安全、方便。
3)结构工艺:部件排列合理、整齐;导线颜色和截面合理,布放平整;接插件牢固;进出线符合工程需要;具备抗震措施。
4)标牌、标记:应平整清晰。
2•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电气性能1)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的电气性能应符合IEC标准2)输入电压允许波动范围:220/380V +10% - -15%3)频率:50HZ - 2HZ3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适应环境温度:室内-10 C - +30 C室外-15 C 一 +50 C湿度:w 95%RH4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温度、湿度控制性能1)机房专用空调应能按要求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具有制冷、加热、加湿、除湿等功能。
2)温度调节范围:+17C 、+28 C3)温度调节精度:_1C,温度变化率< 5 C /小时4)湿度调节范围:40% -- 60%RH5)湿度调节精度:_5 %RH6)温、湿度波动超限应能发出报警信号5、机房精密空调的机组性能1)机房精密空调的制冷系统数量、冷量、风量、尺寸应满足“ ADS机房精密空调设备选型技术要求表”中相应指标要求。
2)机房精密空调能解决机房的高显热量负荷,显热比> 09,机组制冷量可随室内工况变化自动调节。
3)机房精密空调应具有高效节能性,压缩机具有较高的能效比:EER > 30。
4)机房精密空调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要求机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 Q 10万小时。
5)机房精密空调系统应标准配置采用R22制冷剂。
6)应具备来电自启功能。
7)机房精密空调除湿控制精确,以减少空气过冷及热补偿的能量损失。
8)机房精密空调具有电极式加湿组件,所选用加湿器需可以自动清洁,反复应用,检修时不用停机。
9)机房精密空调需配有火灾报警,并与机房空调连锁,一旦发生火灾空调可自动停机。
10)机房精密空调的控制系统:应具有先进的微处理控制器;应采用先进的模糊逻辑控制或PID调节技术;应具有LCD大屏幕多行显示器;应具有全中文显示,子目录也应中文显示应具有大容量的故障报警记录储存的功能,存储历史告警信息不小于1000条;应能监测机房空调回风温度、回风湿度、显示机组工作状态等机组应具有报警及故障诊断,告警记录功能,自动保护,自动恢复,自动重启动等功能。
常规的部件保护装置有:压缩机保护、过欠压保护、风机过载、滤网堵塞、加湿器保护、冷凝器风机保护、烟感保护等,烟感保护应和空调机组进行连锁。
应具备均衡运行控制功能,即定时切换备份机组,保证空调机组均衡运行。
应具备冗余备份控制功能,即当群组中机组发生故障时,备份机组自动投入运行。
7、机房精密空调的冷却设备1)机房精密空调机组采用风冷的冷却方式2)机房专用室外冷凝器的选配应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 选配依据为国家公布的当地月平均最高环境温度值) ,并提供相关参数,保证足够的散热量需求。
3)机房精密空调室外机应具有良好的刚性和防腐性能,适应多种环境条件。
4)风冷冷凝器可水平及垂直安装。
风冷冷凝器的风机电机、风扇调速器、压力控制器等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冷凝器出厂时应保压,管路端口有防止异物进入的措施。
8、机房精密空调的安装特性在设计要求的室内、外机组的安装正、负高差或水平距离条件下,机房精密空调机组能在较高效率下可靠运行。
9、机房精密空调的适用性1)机房精密空调机组的送风余压应能适应机房实际的送风距离要求。
2)便于在机组设备的正面进行维护。
10、技术要求说明若以上技术要求所涉及条目标准低于政府采购所列机型的技术要求,则以政府采购所列机型的技术要求为准;若政府采购提供机型的技术要求中的条目低于本技术要求,则以本技术要求为准。
三、文件要求参与竞价的厂家需是该空调厂家的正规代理商或销售商,并且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四、机房空调施工要求1、项目进度甲方办理完相关政府采购手续后,45 天内乙方将所有设备提供给甲方,并完成安装调试工作。
2、工程量统计本项目报价除空调设备费外还包含安装工程费,以下条目所列工程量为预计发生的主要工程量,实际工程量可能有少量出入,此外其他细微工程量并未列出,厂家可以以下条目作为参考进行安装费的报价,最终安装费以实际发生量结算。
主要工程量统计:1)四台机组安装就位。
2)铜管总长度约310m,其中低温中控室机房空调(单系统)室内机与室外机距离约38m ;ADS中控室机房空调(双系统)室内机与室外机距离约20m。
3)上水管(PPR DN20 )总长度约65m,下水管(PPR DN40)总长度约70m。
4)主动力电缆敷设约15m,室内机与室外机连接电缆长度约160m。
5)室外机水泥基础4个,其中低温中控室机房空调需在草坪上做基础,ADS中控室机房空调需在屋面上做水泥基础(不得破坏屋面防水层)。
6)A DS中控室机房空调室内机钢架基础两个,低温中控室机房空调为上送风不需制作基础。
7)A DS中控室机房空调两台室外机需安装在屋面,需要进行吊装。
8)墙体开孔约10个。
9)甲方购买漏水保护装置,乙方负责免费接入空调控制系统。
3、管道施工技术要求1)冷媒管技术要求内外表面色泽光亮、均匀,不允许有伤痕或裂纹等。
应选用脱脂去氧的无缝铜管。
铜管必须是磷酸脱氧无缝铜管。
铜管内壁应清洁、干燥:杂质含量w 30mg/10m。
铜管必须经过脱油处理。
保存中的铜管用端盖或胶带封口,用支架使其高于地面300伽存放。
铜管的壁厚符合以下标准,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
铜管的规格2)冷媒管保温厚度及性能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所有泡沫橡塑保温材料必须符合北京市消防部门规定,难燃B级应符合以下要求:应满足GB /T8626及GB/T 20284的试验规定。
产烟附加等级不低于S3级。
燃烧滴落物/微粒的附加等级为d0级。
产烟毒性附加等级为t1级。
3)冷媒铜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铜管道支吊架的型式、位置、间距及管道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铜管弯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5D (铜管外径)。
配管弯曲后的短径与原外径之比应大于2/3。
切割铜管时应使用铜管尺寸的切管器。
铜管管口扩口后应保持同心,扩口尺寸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裂纹、褶皱等缺陷,并应有良好的密封面。
铜管可采用承插式焊接及套管式焊接,其中承插式焊接的管端胀管,要求胀管的过渡部分光滑、均匀。
铜管弯管应符合下列规定:对于①6. 4〜22. 2mm的铜管,可以用手直接弯管或使用手动弯管器加工。
弯管角度不能大于90°变形度不能大于管径的1/3。
铜管穿墙要求:管道穿过的外墙孔必须密封,雨水不得渗入。
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处应设保护套管,管道焊缝不得置于套管内。
保护套管应与墙面或楼板平齐,但应比地面高出20mm,并应向室外倾斜向下。
管道与套管的空隙应用隔热或其它不燃材料堵塞,不得将套管作为管道的支承。
配管钎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定要按照当地法规,必须由有资格人员进行火焰操作。
必须使用硬钎焊,采用氮气置换法保护钎焊作业。
焊缝部没有气孔、砂眼,没有明显的“钎料下垂”。
冷媒管道的支撑应符合以下规定水平管道应用吊架或托架来支撑;立管应用管码来固定,固定应牢固。
必须考虑铜管的热胀冷缩,无论吊架还是托架,都不能将保温后的冷媒管道夹紧。
支、吊架的型式与间距应符合设计规范。
吊架的吊杆应平直,丝杆的螺纹应完整、光洁。
支、吊架上的螺孔应采用机械加工,不得用气割开孔。
冷媒管冲洗要求:冷媒配管施工结束后,必须对冷媒配管进行吹扫(室内机、室外机不参加吹扫),清除管内可能存在的水气、灰尘、垃圾。
吹扫只能用氮气,冲洗压力为0.5MPa,反复冲洗,无污物为符合规定。
气密试验冷媒配管气密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试压介质一定要使用纯氮气。
压力试验前要先对冷媒系统进行抽真空至—0.1MPa (-755mmHg),通过真空干燥除去系统内水分。
采用液管、气管同时试压,冷媒系统试压压力为4.0MPa (约40kgf/cm2)保持24 小时以上无泄漏为符合规定。
五、技术资料交付所有技术文件均应提交业主确认、批准。
卖方应对所提供的所有技术文件的正确性、完备性和及时性负完全责任; 如果业主认为技术文件不能满足需要,有权向卖方要求增加必要的技术文件。
当业主要求有关设备的技术资料时,卖方应及时提供。
1. 技术文件应提供的技术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但不限于此:安装图纸技术手册(描述设备的技术参数、技术性能)操作手册安装手册维护手册2. 标志每套装置必须有持久明晰的铭牌,标明以下内容:设备名称、型号;主要参数;卖方(制造厂商)名称和商标;出厂日期及编号;六、培训与售后服务1. 培训为保证设备正常工作,投标方应负责培训用户维护人员,使维护工作人员能完全熟悉并掌握维护技能,及时排除一般的设备故障。
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为维护及安装工作所必须的相关文件的讲解。
2) 设备的安装和测试。
3)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2. 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1) 设备在安装调试、现场测试、试运行、终验后的保修期内及在保修期满后,因系统设计技术、设备质量等问题而影响系统正常运行或出现用户无法自行处理的问题,投标方必须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
2) 投标方应提供一年的保修期(从设备终验合格之日起),保修期内投标方应免费提供设备配件和技术服务。
3)在保修期内和保修期外,系统设备如有重大故障,投标方接到用户电话后,必须在24 小时内赶到现场并排除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