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各章详细讲解 13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各章详细讲解 13
注意质的提高。 第二,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 用。 第三,发挥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控制力上。 第四,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方、有的 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才逐步认识并确定了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所有制结构,那就是以社会主义公 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将其概括为我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 念,前者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后者只以公有制为基础。 我国的多元化所有制的所有制结构,不是凭主观意志任意选择的,它是由我国的社会 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形式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 有制、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私营企业所有制、外资企业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等。 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必须根据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这项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
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中,各种所有制经济 所处的地位和所占的比重是不相同的,其中,公有制经济要居于主体地位。之所以必须坚 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根本标志,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其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才标志 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真正建立起来。 第二,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证 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第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 快速高效增长。 第四,公有制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保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
务等事项作了规定。采用家庭承包这种小规模经营方式,有利于发挥家庭生产经营的长 处,调动农民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还应长期稳定和不断 充实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即集体统一经营和承包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经营体 制,支持农民按照自愿和民主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多种形 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支持保护体系。 此外,在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并已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从而不 断壮大和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 (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由不同性质的 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投资组 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范畴。我国为适应经济市 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 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的过渡时期的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不同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各种经济形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 作用是不相同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我国正经历着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 社会的过渡时期,当时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并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容和实现形式
一、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促进生产力的更大发展,有必要全面认识公有制 经济的含义。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 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一)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 在控制力上,表现为: 第一,它对整个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起着领导作用,支撑、引导和带动整 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存在着多种经济形式的条件下,它是保证集体所有制经济沿着 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保证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及外资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 部分的决定性条件。 第二,全民所有制经济拥有现代化的大工业。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它的巩固 和发展,可以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 础。 第三,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全民所有制企业上缴的税金和利 润,占全国财政收人的很大比重。 第四,它的生产性企业为满足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大量的消费品。 第五,它在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实现宏观调控提 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撑。
流转顺畅"为特征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 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 秩序。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 基础。
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 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 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以及生产资料同劳动 者相结合的社会方式。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占有 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它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者作为主人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关 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第一,它决定了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上,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虽然在 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分工,但在生产资料面前都是平等的主人。
总之,全民所有制经济对于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阶段,在仍然存在着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 制一般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其原因在于: 第一,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 制约、彼此依赖的密切联系,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社会中心来统一指挥和协调,这样才能保 证国民经济健康而迅速地发展。这个统一的社会中心,在社会主义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国 家,因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必须采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形式。 第二,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全民本身是个整体概念,全 民所有意味着全体劳动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对生产资料实行共同的占有,而不是每个 劳动者个别占有的简单相加,更不意味着每个劳动者都单独占有一份生产资料。所以,属 于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的生产资料,必须由一个代表全体劳动者利益的社会机构来行使所 有权,这样的社会机构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体劳动人民共同的根本的利益的代表者,通过社会主义国家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后,本章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 制结构。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和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所有制结构,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和 健康发展的根本性的问题。我国经过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总结正反等方面的经验,
未占绝对优势,私有制经济处于被改造条件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多 种经济形式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占绝对优势,成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主体,社会主 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其他各种经济形式都是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并为 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经济形式。
五、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 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经济制度,需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 所谓产权是指对财产所拥有的权利,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 权,是人们围绕财产关系而在法律上形成的权利关系。这种权利关系包括对财产的所有 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收益权分为所有者收益权和经营者收益权) 。其 中的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经营者收益权统称为经营权。产权制度就是有关产权的归 属、权责、保护、流转和监管的制度。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
掌握属于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才能把劳动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 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真正为全体劳动者的共同的根本利 益服务。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社会主义同家所有制形式,绝不意味着国家对国有企业直接 进行经营管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而且应当适当分离, 原因在于: 第一,社会的需求是复杂多变的,作为全民代表的国家不可能完全了解和适应这种复 杂多变的情况,因而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不可能由国家来直接使用和经营,生产资料的所 有权和经营权应适当分离。 第二,从历史上来看,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随着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和 社会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发展,借贷资本与股份公司相继出现,从而使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问 经营权发生分离。 可见,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在社会 化生产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同样要求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
离。上述的两权分离,意味着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可以而且应当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 (二)集体所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通常简称为集体经济,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由一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一定范围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 品的所有制形式。一般来说,它是与较低程度的生产社会化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 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集体经 济的经营管理组织形式必须与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 平还相当低下,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主要使用手工工具,并以畜力为基本动力,农 业生产的科技水平也还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 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它是在土地、 水利设施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使生产经营的责、权、利相结合,兼顾国家、 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劳动者的收益同劳动成果直接挂钩的一种经营组织形 式。它通过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合同制形式,把土地等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使用, 合同规定了农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合同也对有关向农户供应生产资料、提供技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