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2、皮肤过敏试验:应注意有假阳性 与假阴性发生。
2020/5/31
15
(六)、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G-6-PD缺乏:氧化性药物 溶血反应。 生化遗传缺陷
血浆Ach-E缺乏:司可林 呼吸衰竭。
2020/5/31
16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一、量-效关系: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45
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 依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不同,分为激动药与 拮抗药。
(一)激动药(agonist) 基本概念: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1、完全激动药(full agonist):=1 如吗啡。 2、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1 如 喷他佐辛(镇痛新)
2020/5/31
➢ 效应以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 ➢ 存活与死亡, 抽搐与不抽搐。
2020/5/31
21
2020/5/31
22
四、研究量-效关系的实际意义
1、确定各种剂量:
E
Lethal effect toxic effect
最
小
➢ 常用量 (治疗量)
有
效 量
ED20210/5/31
极最 最 半 全 小 小数 数
➢如果ED95
100
TD5,TI指标就不可靠。
50
2020/5/31
27
100 50
有效量效曲线与中毒量量效曲线首尾重叠 时,应用安全范围较为可靠:ED95—TD5 之间的距离。
2020/5/31
29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
➢ 了解药物作用机制,有助于阐明治疗作用和 不良反应的本质。
➢
一、理化反应:
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2020/5/31
59
产生效应的过程:
激活受体 胞内区段酪氨酸残基自我磷酸化 酪氨酸激酶活性 促进酪氨酸磷酸化 激活蛋 白激酶 促进DNA、RNA合成 细胞生长、分化
害或病理改变。
特性:一般比较严重,可以预知,可以避免。
2020/5/31
10
急性毒性反应:一次应用中毒剂量即刻 发生的危及生命的毒性反应,多见循环、 毒 呼吸、中枢N系统损害。 性 反 应
慢性毒性反应:反复多次应用非中毒剂 量,蓄积后发生的毒性反应,多见肝、 肾、骨髓、内分泌系统损害和三致反应。
2020/5/31
E [DR] [D]
=
=
Emax [Rr] KD +[D]
2020/5/31
42
E [DR] (二)通过 Emax = [Rr]
可说明的问题:
[D] =
公式
KD +[D]
1、当[D] ﹥﹥KD时,E=Emax(即达效能) 2、当药物占领50%受体,[DR]/[Rr]=50%, KD=[D] 3、KD与[DR]成反比,KD大,D与R结合力小。
50%的效应量)。
E
100
甲
乙
丙
50
D 值越小,强度越大(成反比)。
2020/5/31
25
3、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 (1)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TI= LD50 ED50
TI大
毒性?疗效?安全性?
TI小
毒性?疗效?安全性?
2020/5/31
26
(2)、药物的安全范围:
➢ 干扰肿瘤细胞DNA,RNA合成 杀灭肿瘤 细胞。
2020/5/31
35
七、非特异性作用:
➢ 作用与药物化学结构无关,不同化学结 构的药物可产生相同的药物作用。
如:全麻药、局部麻醉药、消毒防腐药。
八、作用于受体
2020/5/31
36
第四节、药物与受体
➢ 一、受体研究的历史:
➢
1878年 N末梢、腺细胞中存在与药物
46
(二)拮抗药(antagonist) 基本概念: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0)
1、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 (1)特性 a、使激动药PD2 不变,Emax?
b、与R系可逆性结合,增加激动药 剂量,可达原效应水平。2020/5/31来自47(2)量-效曲线特点;
a、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何故?) b、竞争性拮抗剂浓度越高,右移越远。 c、激动药最大效应(Emax)不变。(何故?)
2020/5/31
33
五、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 抑制心肌细胞Na+内流 降低自律性,减慢传 导速度 抗心律失常。
➢ 促进心肌细胞K+外流 降低自律性 抗心律 失常。
➢ 抑制心、血管细胞Ca 2+ 内流 抗高血压、抗心绞痛。
2020/5/31
抗心律失常,
34
六、影响核酸代谢:
➢ 干扰细菌DNA合成 杀灭细菌。
Sutherland(1972) 创立了第二信使学说(cAMP)
近20年大量受体结构被阐明 促进了作用机理研究及 新药的研制,推动了医学与生命科学的发展。
2020/5/31
38
二、受体的概念和特性
(一)受体的概念: ➢ 位于细胞膜、浆、核内能与某种微量
化学物质(包括药物)首先结合,并能传 导信息,引起效应的功能蛋白质。
量中 致 致 致 毒 死死 死 量 量量 量 TD1 LD1 LD50 LD100
D或C
23
2、确定药物的最大效应和药物效应强度: ➢ 最大效应(效能)maximum efficacy:药
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
E
2020/5/31
D
24
效应强度(效价)(potency):引起等效
反应的相对药物剂量(浓度)(一般常用
➢ 即药物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量-效关系常用量-效曲线表示
2020/5/31
18
二、量反应量-效曲线 (graded response)
效应(E)以数量分级表示
BP mmHg Kap HR 次/min 尿量 Ml/h
2020/5/31
19
2020/5/31
20
三、质反应量-效曲线 (all-or-none response)
2020/5/31
51
2020/5/31
52
➢ 二态模型(tow-state model)学说
R
R※
五、受体类型
➢根据受体蛋白质结构,信息传导过程,效应性质, 受体位置等特点分为四型:
➢1、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
2020/5/31
54
2020/5/31
55
产生效应的过程: ➢ 受体激动 离子通道开放
6
➢ 1、对因治疗:消除原发病因,彻底治 愈疾病。
➢ 2、对症治疗:改善症状,减轻痛苦。
➢ 3、补充治疗:补充营养的物质或内源 性活性物质的不足。又称替代治疗。
➢ 注意:对因与对症治疗的辨证关系。
2020/5/31
7
三、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概念: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 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
2020/5/31
4
高:针对性强,作用范围小;
选择性 (selectivity)
低:作用范围大(广谱抗生素) 针对性差,副作用多。
2020/5/31
5
二、治疗效果(therapeutic effect)
➢ 概念:即能达到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效果。 ➢ 治疗效果根据其用药目的可分为:
2020/5/31
➢ 影响体内金属离子,神经递质等物质的转 运 产生药物效应
如:利尿药 抑制Na离子重吸收 利尿作用。
利血平
2020/5/31
减少NA释放
抗高血压
32
四、对酶的影响:
➢ 新斯的明 抑制AchE 骨骼肌收缩增强。
➢ 奥美拉唑 抑制胃壁细胞H+ –K +ATP酶 抑制 H+ 分泌 抗溃疡。
➢ 解磷啶 促进AchE复活 解救有机磷中毒。
➢ langley
结合物质
➢
1905年 提出效应器官存在接受物质
➢
(receptive substance)
•Ehrlich(1908)首先提出受体(receptor)及配体 (ligand)概念。
•受体与药物相互作用学说:占领学说;速率学
•说;二态模型;
Ahlquist(1948) 受体亚型(Adr-R分为、亚型), 1955年得到证实。
2020/5/31
39
➢ (二)受体的特性:
➢ 1、高度选择性:能准确识别及结合与之相适
➢
应的配体。
➢ 2、高度敏感性:微量药物(1pmol/L—1nmol/L) 引起效应。
➢
L+R LR 第二信使 触发药理效应
➢ 3、遵循质量作用定律:产生的效应强度与LR数量成
➢
正比。
➢
L+R LR E
➢ 4、具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
(亲和力小)。
令亲和力指数PD2=-logKD,则PD2与亲和力成正比。
5、内在活性():即单位DR产生的效应力。 (0≤ ≤1)
上公式中加入,则 E
[DR] =
Emax
[Rr]
表明:当二种药物PD2相等时,E强弱取决于。
当二种药物相等时,E强弱取决于PD2。
2020/5/31
44
2020/5/31
11
(三)、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血药浓度降至有效浓度之下,但尚未完全 排除所残存的药物效应。
有效血药浓度
如:催眠药
2020/5/31